央视春晚一上演,反应最为迅速的网友做出了第一时间的评价,虽然依然有骂声,但更多的人显得理性,他们用“比去年好看一点点”来低调评说。(2月7日《今日早报》)
众口能铄金。春晚刚刚谢幕,评论就汹涌而来,更多的民众用“好看一点点”来形容,虽然包含着对春晚关注雪灾、关注奥运的“感谢”成分,但从总体上说,今年的春晚并没有达到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要求。
一些节目的牵强和缺乏生活基础让人不忍卒睹,有些传统曲艺节目也失去了看点,部分老艺术家缺乏创新,旧瓶装旧酒式的露脸”不仅“侵占”着舞台时间,而且加上主持人的“压制性”客串,新人露面更显艰难。
传统的相声、小品自从许多老艺术家隐退和陨落后,几乎形成了“断层”,不少演员的表演缺乏生活基础和吃苦精神而“轻浮做作”,不是用艺术的魅力博得笑声,而是用粗躁的动作“索要”笑声。黄宏、巩汉林浮光掠影式的大喊大叫让观众大跌眼镜,从中无论如何也找不出当年《超生游击队》里的精彩道白和感人动作,也丝毫没有《打工奇遇》里的“幽默感觉”。周涛、董卿的客串仿佛把春晚当成了排练,这是在表明“国中无人”吗?被观众誉为“一见你就笑”的冯巩如今也玩起了“傻帽”,举止行为失去了社会生活的“原汁原味”。赵本山、郭达虽然对小品驾轻就熟,但粗浅的笑料和牵强空泛的立意也难当春晚“救命稻草”的重任。
在笔者看来,春晚的许多是表演其剧本已经失去了生活基础。原因就在于一些演员一旦成名,可能就只为名利忙活,用过去的资本向大众摆谱,再也不愿吃苦耐寂寞,这样自然出不了深刻的作品。艺术家的精神文化更应与时俱进,固守老套的艺术思维,或者作品失于粗躁,又怎能感动观众?另外,艺术源于生活还要高于生活,这个高体现在创作者对生活本质的深入思考。现在一些文艺工作者平时不注重学习思考,思想上不深刻,作风上不深入,作品中没有艺术的高度凝炼,缺乏闪光的思想睿智,又怎么能从心灵深处打动观众呢?
春晚暴露的种种问题,其实是当前文艺界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也是我们要如此多费些笔墨来“苛刻”品评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