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山东 | 体育 | 娱乐 | 女性 | 财经 | 幽默 | 评论 | 书画 | 博客 | 旅游 | 图片 | 论坛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商桥 | 打折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新闻专题>2008春节专题>民俗>庆祝活动
站内搜索:
祈福喜庆的吉祥图案
2007-02-19 10:43:00 作者:赵苗苗 来源:齐鲁晚报
 春节是我国喜庆祥和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我国喜庆祥和的传统节日,特组春节文化与习俗专稿,与您共度新春佳节。吉祥图案大约起源于商周,至宋代已被广泛使用,明清更盛,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之说。
  吉祥图案大约起源于商周,至宋代已被广泛使用,明清更盛,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之说。构成手法主要有三种,以被表现的图、形、物的名称谐音而成,如喜上眉梢、竹报平安、百事如意等;给被表现的图形物以特定的、大众认可的吉利含义,如龙的凝聚、龙马精神、马到成功等;还有一种是图形之外辅以文字说明,如一品当朝、马上封侯等。
  太平有象
  图案是象驮宝瓶。太平,谓时世安宁和平。在汉地佛教中,普贤菩萨的坐骑是大象,因此象也被看成是祥兽。因大象寿命极长,也被人看作瑞兽。象也喻好景象。宝瓶,传说是观世音的净水瓶,亦叫观音瓶,内盛圣水,滴洒能得祥瑞。“太平有象”也叫“太平景象”、“喜象升平”,形容河清海晏、民康物阜。
  龙凤呈祥
  图案是龙凤互绕。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龙的形象在中国古代各民族的图案中,都含有吉祥和驱邪的寓意。中国史前神话中有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洪水成灾,天帝派鲧治水不成,处以死罪,鲧死后尸体三年不腐烂。天帝闻之十分惊奇,派一天将持刀剖鲧。不料剖开鲧腹时,从鲧腹内飞出一条黄龙,腾空而去,降而成禹。禹后来治水成功,龙也因此成为夏民族的图腾。龙能治水,凤是百鸟之王;风调雨顺,百鸟合鸣的太平景象是人民祈求的。
  纳福迎祥
  图案是童子抓蝙蝠。纳,收入、接受、容受之意。纳福、享福、受福,是旧时见面或通信常用的问好语。“纳福迎祥”,寓洪福吉祥相继而来。
  竹报平安
  图案上有爆竹或竹、鹌鹑。爆竹,据南北朝梁宗檩《荆楚岁时记》载,古时在节日或喜庆日,用火烧竹,爆裂发声,称为“爆竹”,以为能驱除山鬼。后人用多层纸密裹火药,接以药线,点燃即爆。“竹报平安”寓意驱除邪恶,祈祷安康。
  年年有余
  图案上有莲花、爆竹、民间玩具等,主画面是鱼或儿童抱鲤鱼。“鱼”与“余”同音,比喻生活富裕,到年节之时,家境殷实。这表达了古代人们追求年年幸福富裕生活的良好愿望。在中国,无论城乡,都有把这愿望形之于图画的习惯。过新年的时候,家家挂一张儿童抱鲤鱼的年画,既表达欢庆之情,又图来年吉利。
  麒麟送子
  图案中常常是画仙女抱一男孩骑于麒麟背上,谓“天仙送子”。麟,中国传统文化中著名的四灵兽之一。是吉祥神兽,主太平、长寿。以“麟子凤雏”比喻贵族子孙;以“麟趾”祝颂子孙贤惠;以“麟趾呈祥”作为结婚喜联的横批,祝颂生育仁厚的后代;以“麟肝凤髓”比喻极为稀有的食品;以“麟角凤嘴”、“凤毛麟角”称赞和说明物品珍贵。
  鹤鹿同春
  图案上有鹤鹿与松树。古人称鹿为“仙兽”,神话故事中有寿星骑梅花鹿;鹿与禄、陆同音,鹤与合谐音,故有“六合”同春之意(六合指天地和东西南北),亦有富贵长寿之说。
  马上平安
  图案是信使骑马奔驰送家书。“马上”,匆促之意也。唐诗有“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马上平安”图案,也叫“马报平安”,古代交通不便,家人久未得书信,但得平安二字,以慰焦虑挂念之情。此图表达时人对亲人或亲朋之良好祝愿。
  和合如意
  图案上有盒、荷、灵芝。盒、荷喻“和合二圣”,灵芝喻如意。意指人事和睦,事业兴旺,繁荣昌盛,祝颂吉祥。荷、盒与“和合”同音,多比喻夫妻和谐,鱼水相得。“和合二圣”,寓意夫妻和睦则福禄无穷,所谓“家和万事兴”就是这个道理。
编辑: 毕立标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