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过年,祭祀天地和家神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民间祭祀。所谓家神,就是与每家每户饮食起居有关的设施器物神。在这方面,老济南的古老祭祀颇有地域特色,除了门神、灶王要享受香火供奉以外,井神、床神、厕神也在祭祀之列。
时过境迁,如今,这些民间祭祀是否已经消失殆尽?目前,记者深入济南家中一看究竟。
祭井神:最有济南特色
济南因特殊的地质地形条件,在老城区内外,众多泉水喷涌,有相当一部分泉眼分布在住家宅院内,祭祀井神成了济南人过年的风俗之一。
据济南市民俗专家秦若轼介绍,记忆中,住在济南南关护城河边姨姥娘嫁的井祭是这样的:腊月三十,先把厨房里的大水缸提满,然后“封井”。傍天黑,盖好井盖,在井侧的墙根下烧纸上供,祈求井神保佑水甜充足。年初一不能打水,年初二早上再烧纸,打开井盖,叫“开井”。提一桶水回去,烧水洗脸做饭用。据说用这桶水能把脸洗白,做饭也格外香。
50多岁的郑书杰从小住在王府池子附近,他对祭祀井神的回忆定格在上世纪60年代,从那以后,这项习俗慢慢消失了。
祭灶王:祭俗保留至今
记者目前来到济南老城区金菊巷2号的张凤英大娘家,张凤英今年70多岁了,是土生土长的老济南。说起济南的祭祀风俗,张大娘对祭灶王印象最深。“小时候,一到年二十三,也就是小年这一天,家里人都会贴上灶王像,摆好供品,烧香磕头,送灶王爷升天。”张大娘饶有兴致地回忆当年的情况,“那一天,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不可以多说话,要说也只能说好话、吉利话,因为那天灶王要到天上去见玉皇大帝,向他报告人间的情况。如果对灶王说了坏话,灶王是要告状的,来年就没有好日子过了。”
张大娘指着自家墙上一张财神爷的画像说:“现在除了我们这些上了岁数的老济南还在家里供灶王,年轻人已经不怎么知道这些习俗了。我想去市场上买张灶王像都不容易,只好用财神像来代替。”
祭门神:秦氏家族不贴武门神
唐以后,出现了两位著名的武门神,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济南人秦琼和山西人尉迟恭。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常梦见恶鬼,夜无安宁。大将秦琼和尉迟恭请命夜晚戎装守卫宫门两旁,果然奏效。太宗大喜,为了不让两人太过劳累,就命令画工给两人画像,然后贴在门上。后世相沿,永为门神。
秦若轼先生介绍说,济南的秦氏家族向来不贴秦琼、尉迟恭这对门神。秦氏家族的后代认为,秦琼一生为保国家平安,白天黑夜不得清闲,过世后还世世代代干活有些太劳累了。尉迟恭是秦琼肝胆相照的密友,也理应休息。
祭床神:祈求多子多福
祭床神的习俗宋代就有了,可床神究竟是谁说法不一。民间多崇尚多子多福,就把传说中有100个儿子的周文王夫妇作为床公床母来祭拜。
祭拜床神是在除夕晚上,祭灶王爷之后进行。祭拜时不挂像,只在床头前的地面上,摆上香炉,供上糖果和两个鸡蛋,以茶代水,主妇作揖,小儿鞠躬。
现在,祭床神的风俗早已消失了,但由此而来的“压新床”的风俗还保留着。省环科院的小刘还记得去年结婚前,母亲找来一个父母双全的小男孩来洞房“压新床”。小刘说,如果小男孩晚上尿床了就更好,这表示新娘将来生儿育女,多子多福。
祭厕神:让现代人不可思议
在民间五花八门的祭祀习俗中,祭厕神恐怕是最让现代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活动之一。在济南典型的四合院民宅中,茅厕跟大门要形成一个斜对角的直线布局。如果茅厕位置不对,就容易消化不良甚至生病,因此旧时盖屋都有讲头,祭厕神也就是件顺理成章的事了。
秦若轼先生记得自己家里当年一次祭厕神的情形。在正月十六晚饭后,他家的女佣袁妈在长把的笊篱上包了块洗得很干净的笼布,用锅底灰画了眉眼鼻嘴,把纸剪的衣裤用纸绳子系在长把上,看起来像一个头大身子小的人像。在茅厕墙边,放一个大方凳,摆个簸箕做供桌,簸箕边上放一碗水算是供酒。然后家里的中老年妇女围站在供桌前,祈求厕神保佑一家平安,然后把纸服烧了,就算祭祀结束。
如今,蹲坑式的茅厕已经逐渐被抽水马桶所取代,祭厕神的习俗早已难觅踪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