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山东 | 体育 | 娱乐 | 女性 | 财经 | 幽默 | 评论 | 书画 | 博客 | 旅游 | 图片 | 论坛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商桥 | 打折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新闻专题>2008春节专题>民俗>年味
站内搜索:
话“年”的变迁
2007-02-23 16:02:00 作者:令飞 来源:齐鲁晚报

  最初的“年”,原本并不是一个时间概念。从何时起,“年”变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时间”?又从何时起,“年”有了喜庆的含义?我们为什么要“过年”?
  最早的“年”
  最早的“年”字是什么样子?它最初的含义又是什么?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倒退三千年! 
  从公元前16世纪开始的商代,是个非常非常迷信的时代。那时候的帝王,做任何事都要先给上天打个招呼,咨询能不能做,做了会有什么结果。甲骨文里常见“其有年”之类的卜问,意思是“会有好收成吗?”。
  汉代的《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年”的本义:“年,谷熟也”。更早的《春秋·谷梁传》也说:“五谷皆熟为年,五谷皆大熟为大有年。”“年”字的初义是五谷丰收,那时候,它并不是一个时间概念,更与节气无关。这个最初的“年”,也有保留至今的活化石——“年成”、“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大有年”,用的都是年字的初义。故宫里,皇帝祈祷五谷丰登的殿堂也叫“祈年殿”。
  最早的“一年”

  上古典籍《尔雅》说:“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这句话包含了什么奥秘? 
  按专家的解释,岁、祀、年这3个词,在这里都是时间单位。岁,就是古人说的岁星(木星),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太岁。夏代以前,人们以木星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个计时周期,大约是一年的时间,但夏人不叫“一年”,而称“一岁”;商代,人们以轮流祭祀完先王先公一遍作为一个计时周期,大约也是一年的时间;到了周代,才正式用农作物一个生长周期来计时,最初表示五谷丰登的“年”字,就有了时间概念。古代北方黄河流域的庄稼是一年一熟,这一个周期,大约就是一年的时间。 
  人类的一举一动,都源于实际生活需要。专家认为,用表示五谷丰收的“年”来计时,是周人进入成熟农耕社会后必须实施的历法改革。以农作物的生长规律计算时间,更利于精确地安排农事,保证不误农时。
  中国古代的鞑靼人以畜牧业为生,所以他们以草木的荣枯周期来计年。居住在黑龙江畔的赫哲人以捕食鲑鱼为生,每当鲑鱼洄游产卵一次,他们就把吃过的鱼头挂起一只,以计算自己的年龄。这些,和善于农耕的周人用表示五谷丰收的“年”来计时是一个道理。 
  最早的“过年”
  中国人从何时起有了“过年”的习俗? 
  专家认为,从甲骨文里看不到商代有明显的年节习俗,如果要追问“过年”的雏形,只有周代的“社腊”最近似了。
  社腊,就是每年的冬至开始,人们为庆祝一年的结束,聚集到“社”(祭祀丰收神的宗教场所)里,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然后吃喝狂欢。
  在《诗经·周颂》里,保留着一首周人秋收后祭祀的乐歌——《丰年》:“今年的粮食收获真多呀,粮仓是那么的高大!用丰收的五谷酿成美酒呀,来祭祀我们的祖先和神灵。愿祖先、神灵的思泽普降人间。”
  连年战乱的春秋战国时代,民不聊生,庶民百姓哪有闲工夫过节。直到汉代大一统局面稳定下来,奉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以恢复经济,才有了孕育春节的土壤。 
  作为节日的“年”,就是正月初一。汉武帝命司马迁、邓平等一批知识分子组成专家组,在《颛顼历》的基础上另作《太初历》,仍以夏历正月为岁首(至今民间仍把阴历或农历称为“夏历”),并将“二十四节气”订入。后来历代虽有多次修订,但基本都是以《太初历》为蓝本,以夏历的正月为岁首月,沿用两千多年。
  随着年历的确定,人们有了在正月初一庆祝丰收、企求来年风调雨顺的时机,春节作为特定的节日,才开始逐渐盛行。秦汉时代神仙方术盛行,浓重的迷信色彩,必然渗透到帝王和民间生活中。于是,年终庆丰收和祭祖祭神习俗,又同驱妖除魔的巫术结合,生出了放爆竹、贴门神等一系列习俗。

编辑: 毕立标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