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齐鲁晚报北京3月5日讯 要解决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首先必须要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当前多数学校表面上超编实际缺人现象严重。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滨州实验学校副校长董凤华建议,应当科学合理地确定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构建科学有序的教师队伍补充交流机制。
董凤华代表认为,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在教师。而目前城乡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着很大差别:一是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不合理,农村反而低于城市;二是农村教师待遇偏低,工作生活条件差,城乡教师交流困难;三是农村教师培训机会匮乏,影响了教学理念的更新;四是不合理的考评机制加重了教师负担,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五是其他方面办学条件的差异加大了城乡教育差别。
董凤华代表谈到,农村学校规模小,布点分散,仅按在校学生数核编,不考虑班数,造成多数学校表面上“超编”、实际“缺人”的现象。同时,许多地方不得不聘用代课教师。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代课教师总数已达36万人,成为民办教师问题解决之后新的不稳定因素。
她建议,应当科学合理地确定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现行的编制标准是∶农村小学师生比为1∶23,初中为1∶18;城市小学师生比为1∶19,初中为1∶13.5。建议有关部门调整中小学编制标准,针对农村实际,增加教辅人员的比例。此外,根据教育部门的特点,各级各类学校原则上都要留有一定数量的教学富余人员,在教师遇有产假、病休等特殊情况时不至于因此而缺课。
董凤华代表建议,国家教育、人事部门作出相应规定,新任教师从教以后,首先到农村学校从事3-5年教育教学工作。可以制定优惠政策,比如上浮工资等,鼓励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从事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