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对抗震救灾款物的审计监督,审计署近日向社会公布了举报电话和网址———电话为010-68301242,网址为www.audit.gov.cn。审计署表示,凡发现挤占、挪用、贪污、侵占、浪费、虚报冒领救灾款物的问题者,均可通过电话和网址向审计署举报。(《人民日报》5月27日)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央财政为抗震救灾投入250亿元,今年还将安排700亿元建立灾后恢复重建基金。截至昨天12点,全国共接受国内外捐赠款物总计327.22亿元,已向灾区拨付97.71亿元。鉴于这些年一些地方出现过救灾款物被截留、“过滤”的丑闻,如果人们对此次救灾款物的“安全”怀有某种担心,不能说完全是多余的。
但我们相信,在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之下,在一系列严格措施的监管之下,救灾款物的使用、发放,将得到有效的监督。
审计署及时公布举报电话和网址,无疑有助于社会各界更直接有效地参与救灾款物的监管。此前,中央纪委、监察部、民政部、财政部和审计署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的通知》,要求建立健全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管理的规章制度,提高救灾款物管理使用效益和公开透明度,强化对救灾款物的跟踪审计监督和管理使用情况的纪律检查。就目前看,只要严格执行《通知》的规定,特别是“建立救灾款物信息披露制度,把公开透明原则贯穿于救灾款物管理使用的全过程,主动公开救灾款物的来源、数量、种类和去向”,将有关职能部门的内部监管和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的外部监管结合起来,应该能够有效地保证救灾款物的规范、安全运行。汶川震灾造成损失空前巨大,救灾款物筹集、调拨、分配的规模也世所罕见。这次为加强救灾款物监管所做的努力,一方面可望使中国已经初步形成的“公示———社会监督———会计师和审计师审查———政府监督”社会善款监控体系日趋完善,另一方面,还应当能够为公共财政建设积累有益的经验。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3年抗“非典”以来,中央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的政策意识逐渐明确,步伐逐渐加快。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更多地用于公共服务,意味着不但要加大对教育、就业、医疗、社会管理等民生领域的投入,也理当加大对包括救灾赈灾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这次,中央在第一时间决定安排数百亿元财政专款用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就是要充分运用公共财政手段,实现救灾赈灾的社会保障目标。
中央纪委等五部委的《通知》中进一步明确了公共财政公开透明的基本原则。5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委员长会议,同意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中调用一部分乃至大部分,作为建立灾后恢复重建基金的主要来源,按基金实际收支情况列入和调整年度预决算,以后再依法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这是国家立法机关对因中央财政安排救灾专款引起的预算支出结构调整的初步认可,体现了立法机关对政府预算的刚性约束。
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陈克福日前表示,目前筹集到的所有社会善款,哪怕是一块钱都在网上进行了公示,只是由于人力紧张,还没有就善款的使用情况进行公示,将来一定要补上。应该说,这在技术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关键是一定要这样去做。对社会善款的监管就是要具体到“一块钱”,对财政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的监管也要具体到“一块钱”。在此基础上,中国的救灾款物监管体系将迈上新的台阶。(评论员 潘洪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