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李兴文、罗宇凡
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日前宣布,对地震灾区来赣人员提供就业援助,确保其稳定就业。灾区来赣人员如果需要技能培训,劳动保障部门将为其提供培训补贴;灾区人员如果来赣创业,可享受政府贴息小额担保贷款;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灾区来赣人员就业;用工单位非特殊情况,不得裁减灾区来赣就业人员。
在当前灾区重建的关键时刻,江西省出台的这些就业援助措施,有助于灾区群众早日渡过难关,重建家园,对受灾严重的灾区群众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灾区经济遭受巨大打击,大批企业倒闭,大量城镇职工失去工作。当前灾区重建工作千头万绪,千方百计帮扶灾区群众实现就业是其中重要一环。帮扶灾区群众重返就业岗位,不仅能让其拥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开展生产自救,而且有助于他们早日走出地震阴影,树立重建家园的信心。
帮扶一人就业,就帮扶了一个家庭。四川、陕西等地震重灾省份历来是劳务输出大省,为了重建家园,一些灾区群众将陆续外出务工,他们背井离乡、人生地疏,实现就业、稳定就业迫切需要劳务输入地“扶一把”“送一程”。当前劳务输入地要尽快收集一批适合灾区群众就业的岗位信息,适时送达灾区,以便灾区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灾区的劳动保障部门应将因地震产生就业困难的人员及时纳入援助范围,灾后重建创造的就业岗位优先予以安置。
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对有创业愿望而资金短缺的灾区群众,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可降低小额担保贷款门槛给予扶持。对于灾区重建中吸收就业困难人员的企业,政府职能部门应按规定主动为其减免税费,提供社会保险补贴,鼓励其创造岗位安置就业。
灾区群众稳定就业离不开各类用工单位。对来自灾区的职工,用工单位应增强社会责任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安排上给予必要的关心,尽力帮助他们顺利就业、稳定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千方百计帮扶灾区群众实现就业、稳定就业,是支援灾区重建的好方式。各地、各部门应尽快行动起来,结合当前抗震救灾、恢复生产的实际需要,做好灾区群众的就业服务工作,积极帮助他们实现就业、重建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