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山东 | 体育 | 娱乐 | 女性 | 财经 | 幽默 | 评论 | 书画 | 博客 | 旅游 | 图片 | 论坛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商桥 | 打折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新闻专题>2008地震>各方评论
站内搜索:
新一代公民在灾难中成熟
2008-06-05 09:00:00 作者: 来源:中国青年报
    汶川地震,置中国和世界于大悲痛、大震撼、大意外之中。与地震同样令中国和世界震撼和意外的,还有中国人面对灾难时的反应。团结一致、万众一心,这些似乎已成政治俗语的“大词”,在抗震救灾行动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诠释和体现,以致竟很难找到别的词语代替。

    此次抗震救灾,始终在两条不同的“战线”展开,一是由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指挥,以军队和各级政府为主体的政府序列;其二则是民间自发投入,以普通民众、志愿者、各种民间组织为主体的民间序列。

    政府序列前所未有的快速反应和惊人的整合、动员能力,让人再次认识了它的巨大潜力和活力。民间序列呈现出的同样快速的反应,和同样惊人的整合、动员能力,则提醒中国和世界,经过30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民间社会的深层结构,已经发生了如此深刻的变化。

    支持这一变化的最基本要素,是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民社会的发育成长。

    地震伊始,几乎与政府第一时间启动救灾行动同时,民间的募捐、献血和志愿者行动,也已迅即启动。一天之内,北京血库全线“爆满”,献血车前依然排着长队;大陆演艺界于地震次日发起募捐义演倡议,一改以往救灾行动中的反应迟缓和落后于人;江苏企业家陈光标于地震当日调集本公司数十台大型机械,日夜兼程,次日便抵达灾区,投入救灾工作,其速度、效率几乎与部队同步;传统的红十字总会、中华慈善总会等准民间社团之外,各种名目、不同规模的民间团体,迅速转换为志愿者组织,以各种可能的方式,有组织地投入到救灾行动。

    公民意识的核心之一,便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意识,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承担和公民义务。此次民间救灾行动的自发、自觉,和与政府统一部署之间的有效互动,都有力地证明,这样的责任意识已成为中国公众普遍的自觉,中国公众的公民意识正在觉醒。

    尤其值得关注和欣慰的是,曾被视为极度缺乏责任感和承担意识的“80后”乃至“90后”,成为志愿者队伍中最活跃的生力军;曾经被视为患有“道德恐惧症”和“价值虚无症”的白领青年,也似乎在一震之下于瞬间完成了其“价值重组”。

    其实更真实的情况是,这些“后文革”时代出生、成长的青年,其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过程,恰好伴随着中国社会的价值巨变与重建。他们的茫然,何尝不是社会的茫然?他们的困惑,何尝不是社会的困惑?他们的“道德恐惧症”与“价值虚无症”的背后,何尝不是其世界观历经质疑、觉醒、确立的曲折过程?

    地震给了他们向自己,也向社会集中呈现他们真实心路的机会。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他们尽到了应尽的公民义务;在生命价值的呼唤之下,他们向遭遇灾难的人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在万众一心的抗震救灾行动中,以其让中国和世界吃惊的优异表现,宣布新一代中国公民的成熟。

    可以对上述结论予以佐证的是,作为公民意识的另外一个重要侧面,积极行使公民权利,也是此次抗震救灾行动的重要特征之一。伴随数以百亿计的社会捐款向民政、慈善等政府部门或准政府部门集中,民间对善款发放、使用过程的监督亦随即展开。或则亲自追踪、监督慈善款物的走向,或则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呼吁,对慈善款物走向关心最切、监督最严的,恰恰也是热情最高、投入最深的同一批青年的公民。责任意识与权利意识在他们身上同步觉醒,意味着他们注定将以一种与他们的前辈不同的态度和方式,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之路上,扮演重要而关键的角色。

    对于“震出一个新中国”的判断,可以有无数角度的阐述。其中一个可能的角度是,中国在此次抗震救灾行动中的惊人表现,一方面再次展示出在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的背景下,传统动员体系的巨大潜力。另一方面,则是新一代公民第一次在社会舞台的中心,展示出他们的形象和力量。中国社会在这两者合力作用下的未来前景,令人充满期待和想象。(张天蔚)

编辑: 王晓亮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