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杨进欣、葛如江
四川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周密部署和直接指挥下,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始终在有序有力有效的轨道上进行,灾区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抗震救灾斗争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突出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既要尽快解决灾区群众眼前的生产生活难题,又要为灾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尽量减少资源损耗,确保恢复重建工作一开始就符合科学发展观,不走弯路。这无论是对于灾区干部群众还是对口支援地区来说,都是一场新的考验,需要继续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继续举全国之力。需要坚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共渡难关。
当前,灾区受灾群众的生活安置、防范次生灾害、恢复生产等工作仍在紧张进行。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省市应按照中央的部署积极为灾区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各种形式的支援,优先解决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条件,帮助恢复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居民住房,同时开展人才培训、科技支持服务等工作。受援地区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发挥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全力开展生产自救,用自己的双手和辛勤劳动加快重建美好家园。
抗震救灾过程中,有关部门不失时机地开展了灾后恢复重建调研,目前已提出了具体意见。这些意见集中了多方智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灾后恢复重建既是一场攻坚战,又是一场持久战,要努力做到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结合、“输血”与“造血”结合、眼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结合,在建设生产生活设施的同时,增强灾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的能力,让灾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地发展。
同舟共济、自强不息。依靠这种精神,我们取得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阶段性胜利。继续发扬这种精神,我们一定能在废墟上重建美好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