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5月12日的那一刻起,天天都有许多的人,许多的事,许多的地方,让人牵肠挂肚,让人悲痛欲绝,让人泪流满面,让人回肠荡气,倘若要用什么词汇来归纳,那么,最合适的便是“感动”。
汶川大地震惊天动地,中国人抗震感天动地。惊动天地的是自然界的灾难,感动天地的却是人的精神。无论是徒步强行90公里的震中救援,还是在恶劣气候中打破常规的孤城空降;无论是强忍失去至亲的痛苦没日没夜地救援受灾同胞的部长、局长和女警,还是压在废墟中依然互相鼓励声援以至救援的孩子,更不要说那些被救援队从废墟中发掘出来时几乎已经成为一种雕塑的令人为之动容的教师,他们是在生死关头张开双臂保护学生而为之献身的天使。连续作战废寝忘食实施救援的令人感动,压在废墟之下苦苦坚持以至以尿解渴以纸充饥的同样令人感动,一个个生命的奇迹,就在这种感动的默契和组合中不断出现。我发现,那一刻,人与人是那样的接近,他可以为你去死,他也可能因你而生。我还发现,那一刻,物质与精神是那样的接近。精神支撑着实在的生命,实在的生命一旦成了虚幻,却是不朽和永恒。
感动是一种氛围,套用一个时髦的字眼,也可以称之为“场”。在这个“场”中,在这种令人感动的氛围中,人的心灵能够净化,人的精神可以升华。那些自己买了机票,自己带了干粮千里迢迢来到灾区实施救援的志愿者,大致都是在令人感动的氛围中,做出了种种同样令人感动的义举;在那场情动山河的赈灾晚会的台上台下场内场外以及此前此后踊跃捐款的人们,他们向灾区人民献出自己的爱心,也一样使人感动得热血沸腾。无论是捐1亿元,捐100万元,还是捐100元,都是为灾区人民献爱心,都是为抗震救灾做贡献。即使在募捐箱前,掏出一把一把的碎钱捐赠的乞丐,也使我感到肃然起敬。在这种令人感动的氛围中出现的,还有港澳台同胞以及世界各地的华人血浓于水的救援,以至于人们渴望已久的两岸直航也在几天之内出现良好的开端。在这种感动的氛围中显现的是一种民族精神。恰如我们那些艺术家朗诵的那样:那一刻,我感到自己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最使人感动的还是对于生命的珍重,对于民生的关切。首先是救人,“只要有一线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去抢救他们的生命”,这是那些日子中抗震救灾的主题。连续三天为全国哀悼日,共和国为“5·12”死难同胞降下了半旗。汽笛鸣响的那一刻,全国各地有多少人为之默哀。我听说有人通过Google搜索发现,在那三分钟内,没有一个人在网上发布文章。是的,在这场特大地震面前,救护,只要一息尚存,便有万众牵心;祭奠,山河哽咽悲鸣,国旗低垂俯身。就这样,“5·12”让我们懂得了如何珍重生命。
在这种令人感动的氛围中,又得悉福建人民出版社用短短几天时间编写了《感动》一书,并承诺将全部书款捐给理县灾区重建家园。历史的感动,将让我们永远铭记。(宋志坚)
相关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