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山东 | 体育 | 娱乐 | 女性 | 财经 | 幽默 | 评论 | 书画 | 博客 | 旅游 | 图片 | 论坛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商桥 | 打折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新闻专题>2008地震>各方评论
站内搜索:
汶川大地震一月祭:废墟上升腾不灭的希望
2008-06-12 16:15:00 作者: 来源:南方日报
    汶川大地震发生整整一个月了。

    废墟上,停走的大钟指向黑色时刻: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地层中,巨能冲撞,聚集成悲剧原点:北纬31度,东经103.4度。

    旷世灾难,永远凝固的时空坐标,不堪回首,却永远铭记。

    震恸!表情只有两种———流泪的,含泪的。

    奋起!声音何其相似———“挺住!”“加油!”“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就在昨日,规模空前的中国式搜救终于寻找到了牺牲的英勇战士,而唐家山之战,经十多天生命竞赛也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创造世界奇迹。

    不灭的希望,升腾在满目苍痍的废墟上空,激荡在长恸而奋起的中国人民心间。

    震恸与暖流

 

    突如其来的世纪灾难震惊世界。到震区!到汶川!到北川……党中央、国务院一声令下,200万军民从四面八方向灾区集结,中国进入生死时速

毁灭与重生

 

    汶川—唐山,这个国家永远的痛;唐山—汶川,跨越了共和国的多少求索与进步

    汶川不孤独,灾区不孤独,全民爱心动员遍及每一个角落每一根神经

    一个伟大民族的复兴总伴随着灾难的磨砺。32年间唐山凤凰涅槃,奇迹般重新崛起在世界版图上,带给汶川希望的启示

    大爱与奋争

 

    强震撕裂生命,顷刻生死永离。瓦砾中、废墟上,生死抉择之间,中华民族的大爱焕发出世上最耀眼的光芒

    世纪灾难呈现给中国巨大困难,面对它,中国人拿出百倍千倍的勇气、智慧和力量迎难而上共克时艰,中国,没有因悲伤而失去方向

 

    汶川,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8.0级地震发生了!地震相当于数百颗原子弹,在1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爆炸!

    地层深处,大地以约每秒3公里的速度朝东北方向崩裂,80秒内,在成都盆地的盆壁上撕开一道长216公里、宽45公里的巨大伤口。整个四川盆地沉降,重庆地区抬高。

    强烈的地震波穿透大地,除了新疆、吉林、黑龙江,中国其他地方均有震感。甚至遥远的越南、泰国等国都未幸免。

    顷刻间,山崩!地裂!楼倒!桥塌!路断!

    都江堰、什邡、绵阳……灾情告急。

    汶川、北川、茂县、理县……音讯全无。

    18分钟后,中国发布消息,突如其来的“世纪灾难”,震惊中国,震惊世界。

    人民生命高于一切。中国进入生死时速。

    灾后1小时,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

    灾后2小时,正在河南考察的温家宝总理赶赴灾区。

    到震区!到汶川!到北川……党中央、国务院一声令下,200万军民从四面八方向灾区集结。

    震后13分钟,全军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空中飞运、铁路输送、摩托化开进……11万子弟兵向灾区火速开进。

    “就是走,也要走到汶川!”武警某师的参谋长王毅率领200人的敢死队星夜出击,徒步20多小时90公里,抢进汶川……

    救人———补给———抢通道路。一支支工程部队,在悬崖边,在滚石下,在塌陷里,展开抢通道路的生命接力…… 

    沧海横流,更显共产党人的本色。

    胡锦涛总书记走在余震里,安慰受灾群众,鼓励救援官兵与救援人员,指导抗震救灾。

    66岁的温家宝总理三赴灾区,疲惫的身影出现在野战医院、帐篷小学、临时安置点。他给死者遗体三鞠躬,陪失去亲人的群众落泪,鼓励废墟里孩子坚强挺住。

    无数共产党员和基层党组织自觉冲到了救灾最前线。

    全世界都在感动。

    汶川不孤独,灾区不孤独。中国人捐助热情熊熊燃烧。要人派人,要物送物,要钱给钱,要血献血。1亿元、2000万元、300万元、500元、30元……一位乞丐走到捐款箱前,将乞讨所得的105元投了进去。

    与此同时,一车车活动板房运抵灾区,一批批灾区重伤员被运出灾区。一群群老板带着一车车物资集结灾区,一批批公司白领辞工赶来当义工,一队队心理援助志愿者听灾区群众哭诉,与他们一起落泪,全民爱心动员遍及每个角落。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英雄中国人民的气概,得到了全世界善良人们的同情与尊重。海外媒体纷纷称赞“别处找不到这样的13亿人”。美国《时代》周刊以“中国站起来”为封面,德国《明镜》周刊盛赞“坚韧的中国”……

    家园必将重建,伤痕必将抹平。浴难重生的中国,已是一个不同的中国。在废墟上挺直不屈的脊梁,站立起一个开放透明、秉持人世间“最大公约数”的崭新政府,站立起一个蓬勃成长的现代公民社会,站立起一个更加科学成熟的灾难应对机制……

    在什邡市抗灾前线,胡锦涛总书记登上废墟,振臂高呼:“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其时,余震突然发生,地震山摇,总书记和官兵们巍然不动,齐声呐喊,气壮山河!    

    仰望苍穹,回溯历史,32年前,历史的一幕何其相似,汶川———唐山,苦难记忆已深深铭刻在中华民族内心的深处,那是这个国家永远的痛。

    同样是地动山摇,同样是惨绝人寰。转瞬之间,24万条鲜活生命成为远去亡灵,100万人风雨漂泊无家可归,唐山,这座冀东平原上的百年工业城市,顿时夷为平地、化为乌有。

    唐山大地震,用沉重的代价写下当时400多年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天灾,32年前的中华大地同样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十万大军星夜驰援急速进入,医护人员救死扶伤夜以继日,全国各地捐钱捐物爱心涌动,社会主义制度在组织、动员、调配等各方面的优越性得以充分体现。

    唐山———汶川,两场地震,一个爆发于平原腹地,一个释放于川西山区。一个突袭于黑夜,一个肆虐于午后。一个7.8级,一个8.0级,无论是强度、烈度、破坏力还是波及范围,汶川大地震都大大超过唐山大地震,乃新中国成立以来之最。

    然而,历经两大史上最强地震,中国人深深体会到,最大的不同还是大灾后面站立着的祖国。

    1976年,那时的祖国困苦不堪,天灾与浩劫结伴而行,政治的压抑带来的是经济的停滞,虽然也是举全国之力支援唐山,但人民困苦,国力虚弱。而今天,财政拨款,捐赠款物,野战医院、卫星影像、大型设备空降……这一切,都在展示着经改革开放30年后的综合国力。

    1976年,那时的祖国在国际上远没有赢得足够尊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仍旧停留在特殊年代。而今天,中国敞开国门抗震救灾,外国救援物质源源不断运抵灾区,国际救援队站在中国的废墟上展开生死救援。

    国门的掩与启,昭示着走在现代文明之路上的中华民族日益的自信和开明。    

    一个伟大民族的复兴总伴随着灾难的磨砺。灾难来临,或毁灭,或重生,而伟大的民族却总能在灾难中迅速凝聚人心,激起强烈的家国认同。

    回望中华民族五千年,战胜灾难已成为我们前行的强大动力。特别是近百年来,一段段屈辱的历史不堪回首,中华民族就是在这一次次灾难的洗礼中,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捍卫着国土主权,捍卫着尊严气节,坚韧不屈,百折不挠,凤凰涅槃,得以新生。

    历史是最好的注脚。唐山大地震后的中国在国力濒临崩溃的状态下,以大无畏的精神拨乱反正,两年后,当时被批斗的“主角”邓小平主导设计了中国改革开放之路,用“杀出一条血路”的果敢气魄开始了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回望历史,唐山,就是伴随着祖国的发展轨迹奇迹般崛起在渤海之滨:现代化的都市、林立的高楼、宜人的环境、和谐的氛围、经济总量雄居河北省第一!唐山,不仅没有从地球上消失,而且更加强大!

    奇迹的背后是震不垮的唐山人无比的坚强、坚毅、坚忍。在长达十年的时间,这座瞬间失去24万亲人、多了16万重伤重残的城市一直居住在临时搭建的油毡房里,冬天寒风刺骨,夏天酷暑难当,唐山人没有叫苦,而是克服重重困难迅速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奇迹的背后是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全国人民的大力援助。就是在这里,十万大军奋战唐山,喊出了“撼山易,撼我军民难”。1978年的9月19日,唐山恢复建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来到这片重建中的废墟,就生产、道路、交通、百姓住房等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上火车了,他突然又回过头,用深情的目光再次与唐山告别。那一刻,定格在了历史镜头中,也永远成为建设新唐山的巨大精神动力。

    唐山,这座古老美丽的凤凰城,火后涅槃,重新崛起,它告诉世人,唐山是震不垮的,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汶川,汶川,我是你的兄弟———唐山!我从千里之外赶来,现在,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听见了吗?”这首网上无名氏的诗《汶川,汶川,我是唐山!》让多少人润湿了眼睛。

    但历经大难的唐山人没有眼泪,汶川唤醒了他们内心深处多年不曾触及的痛楚,他们怀着感同身受的心翻山越岭,千里急行,火速挺进汶川,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每分每秒都关乎亲人的生命。抢险队、救护队、心理治疗队、志愿者……重新站立的“唐山”和“汶川”在废墟上心手相牵、血脉相联。

    如今,从灾难中坚强站立的唐山举城感恩,希望将当年承受的大爱和力量反哺今天的汶川。“唐山孤儿”张祥青捐资一亿要建“震不垮的学校”。他说,“面对灾难,团结就是力量”。

编辑: 王晓亮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