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6月3日电(记者 吕福明)沿都江堰市东郊金黄色的“马踏飞燕”标志,往汶川直行不远,再沿一条长约2.8公里的钢管彩布长棚,很快就到了号称都江堰市万人安置点——“勤俭人家”。
这个安置点建在都江堰市经济开发区,紧邻的是由一家企业厂房改建的赈灾物资接收点。开发区党委副书记向海平说:“这里是位于都江堰市最大的一处受灾群众安置点,规划安置人员1.4万人,目前已安置了3000多名受灾群众。”
“政府给我们发了水和食品,像方便面、饼干、鸡蛋,虽然不是每天都发,但已经有了水和三餐的固定供应。在这里,吃住都已不成问题。”来自都江堰市区的受灾群众刘伟告诉记者。
刘伟说,她是16日被安置在这里的,她们家共4户12个人住在一个帐篷内。现在,这里有专门的地方为受灾群众提供纯净水和开水,也有很多爱心食堂供应免费饭菜,受灾群众的饮食完全有了保障。
受灾群众刘铁忠告诉记者,成都市温江区的一个企业每天都把饭做好专程送到安置点来,还有很多水果商贩把自家的水果无偿送给受灾群众。太极集团给受灾群众分发了大量的衣物、药品和藿香正气水,受灾群众说这些东西是他们急需的。
记者看到,这处万人安置点四周环境卫生搞得很好,看不到蚊蝇飞舞的景象。刘伟说:“每天天不亮环卫工人就来清扫、洒水和消毒,一天要清洁好几趟呢,早晚都来打药,晚上也发了蚊香。”
当然,现在的安置生活毕竟比不上以前在家舒服。一些受灾群众反映,由于安置点位于救灾物资总部附近,又紧挨公路,每天路上络绎不绝运送物资的大货车卷起的大尘土直接覆盖过来,加上旁边板房施工,灰尘有些大。“希望环卫部门多来洒几次水,一来减少灰尘,二来天气热也降降温。”刘铁忠说。
进入6月,四川的气温开始骤升。白天,帐篷里的气温也越来越高。据住在帐篷里的群众讲,现在白天里头的气温都在30多度,锅摸上去都是热的。一些老人和孩子对这样的热天气有些适应不了。
目前,帐篷里缺少电扇,而且只有晚上才有电,电压很低。记者发现,帐篷外并没有可以乘凉的树荫,一些群众只能支起大阳伞遮阳。一些群众现在的最大希望,就是能快点搬进对面的活动板房里。
按照计划,目前当地已建成的第一批活动板房,优先分给了房子全塌了以及失去亲人的受灾群众。尚未入住板房的受灾群众都对此表示理解,“目前是非常时期,政府把我们都安置得很好,现在我们都能去板房里上厕所、洗澡,已经很好了。”
身边的受灾群众告诉记者,活动板房建设工地的进度很快,晚上都是分三班倒连夜赶工。板房里各种生活用品和设施都配置完备,住里面以后基本上就可以正常生活了。据向海平介绍,在已建好的活动板房内,已有1200多人入住,按4人一间进行安置。在这些条件好一些的板房内,受灾群众可以住上半年到三年时间。
一位叫林谦益的台商在市区经营的茶楼垮塌了,他也住在路边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他感慨地对向海平说:“我终于见识到共产党是怎样做事的了。没想到震后这么短时间就把灾民安置得这么好!”
目前,都江堰所有高三的学生都转去了比较安全的温江区上学,其他年级的学生很多还未复课。帐篷外的空地上,不少小孩子在玩耍打闹。刘伟指着其中一个男孩说:“那是我儿子,在上初三,学习不像高三学生那么紧张,中考又推迟了。我们偶尔也送孩子到附近的帐篷学校学画画。”
都江堰市经济开发区党委副书记向海平告诉记者,市里已出台政策,对城区已倒塌和鉴定为危房的受灾群众,按户口每户救助70平方米的新房。建房资金主要来自各级财政资金及社会各界捐助资金。尽管今后受灾群众生活生产恢复任务还很艰巨,但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他们信心十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