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汶川6月18日电 太阳爬上山顶的时候,马登村的居民们踏上了通往山脚的陡峭小路。对于他们身后世代居住的家园来说,这很可能是一次永远的告别。
肩扛手提,村民们带上了他们所有能够携带的财产,但也无非是一些桌椅板凳、锅碗瓢盆和自家地里的菜蔬。毕竟,经历过5月12日那场里氏8级的惨烈地震,还能活着就已经足够幸运。
“这段时间,不断听到村背后大山上石头垮塌滚落下来的可怕声音,几乎天天夜里都有人从梦中被同村人的尖叫惊醒。虽说故土难离,但这里确实是住不下去了。”村长何世超说。
以羌族居民为主的马登村坐落在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龙溪乡境内,而汶川正是那场迄今已夺去近7万人生命的大地震的震中地区。处于大山深处的龙溪乡在灾难中损失惨重:30人遇难,65人重伤,8000亩田地在滑坡、泥石流的侵蚀下,仅余1000余亩。
当人们的生活渐趋平稳之时,由于强降雨和主汛期的迫近,汶川乃至整个阿坝地区却面临着另一个巨大威胁——次生地质灾害。有关专家实地调查后说,这些以滑坡、塌方、山洪和泥石流为特征的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危害性和破坏力甚至可能超过大地震本身。
“地震过后,村子周围的山头都像馒头被蒸开了花,山上到处是迸开的裂缝,最宽的有一二米,许多山体里还突然喷出水来。”马登村民杨俊珍说,“只要下一场大雨,肯定就引发一场骇人的泥石流。”
建设部、中科院、四川省国土部门的专家经实地调查发现,阿坝州境内现有次生地质灾害隐患2万多处,其中已发生灾害2200多起;总面积3.8平方公里的汶川县城区,就有3.22平方公里属于地质灾害高危区。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最近一次会议提出,必须把防范次生地质灾害作为一项紧迫任务,采取切实有力措施,避免给人民群众造成新的损失。
从6月15日起,阿坝州启动了紧急避险转移安置行动,涉及10个灾区县,人数多达11万,其中汶川县就有7万多人。被转移安置的人群中,既有马登村民这样地震后仍坚守故土的山民,也有已经失去家园、经历过一次安置的人们。
告别故园的路无疑是伤感的,但近在咫尺的危险使人们无暇思索太多。在155位马登村民下山的路上,山顶上还不时坠落一些石头,砸进山下的大河,发出沉闷的声响。为了缓解大家的紧张与疲惫,村长何世超提议并带着大家唱起了古老的羌族民歌。
在到处是落石的山路上,村民们艰难地行走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到了山脚下。武警部队出动的4台大卡车早已等在那里,一些村民脸上凝重的神情终于舒缓下来。近1个小时后,村民们抵达了40公里外的相对安全地带,住进了他们临时的“新家”——一顶顶花花绿绿的救灾帐篷。
但是,还有8位马登村民选择留在大山深处。这8位青年都是村里的民兵,他们自告奋勇留下,为大家看护、喂养无法带走的牲畜。
“这些猪、牛、羊几乎是村里剩下的唯一大宗财产,也是大家重新开始生活的希望。”何世超一边解释着民兵们的“生死抉择”,一边回望云遮雾绕的山顶,眼眶湿润了。
连续奋战4天后,截至18日18时,据汶川抗震救灾指挥部最新消息,阿坝州尚待紧急避险的14000多人中,已有13000多人转移至安全地带,11万人的紧急避险基本完成,比原计划的20日提前两天。(参与采写:丛峰、张东波、侯大伟、海明威、周正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