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鄢烈山
早在年前,在研究和部署200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时,中央高层频敲警钟: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在年前召开的高层会议上曾列举了种种可能发生的风险,比如发生非典疫情那样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发生影响全局的自然灾害,发生亚洲金融危机那样严重的金融风波,发生世界性的能源危机,等等。(《了望》周刊今年第3期)汪洋同志在广东讲保持忧患意识时,提到了电影《日本沉没》,也无非告诫大家不要盲目乐观,要做足应对危机的准备。
危机的爆发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往往在人们最缺少准备的薄弱环节造成严峻局面。果不其然,这场罕见的雪灾在北纬30度附近、长江中下游地区猝不及防地降临了。它不早不晚,偏偏“挑选”在一年中铁路公路运输最紧张的“春运”期间发生。
有言者呼吁:“灾害降临的时候,更加需要以即时的社会动员、人们相互之间的温暖来应对困难局面。现在,灾害正在持续之中。这不是检讨的时候,不是反省的时候,不是指责的时候,而是临难而上、抵对灾害的时候。”我理解作者的心情,基本同意这种观点,好比有人落水了肯定是先救人起来要紧,然后再调查溺者是自杀还是意外,何以致之,谁的责任。但是,说严谨一点,在抗灾救灾过程中,对不尽责的官员和工作人员,也应批评谴责乃至严厉处置,好比战场上要有督战队或军纪执法人员;持续数日数周的施救过程,在应对技术上也需要汲收批评建议及时改进,以提高效率。(即使赞成对萨达姆领导下的伊拉克开战的美国人,不是也不能容忍美军虐待俘虏和囚徒,并没有以动摇军心为名阻止揭露性报道吗?)
这次雪灾的出现,不仅对于我们今后改善雪灾应对有“演练”的测试价值,而且对于今后我们处理类似的危机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至少在心理准备、信息通报、群众疏导、物资供应、全局协同等方面是有共同之处的。长远的全局性的发展战略上的反思,比如城乡二元体制久久难改导致的年复一年的中国特色的春运潮,比如铁路的垄断建设经营导致的运力低下,电煤库存量何以现在才发现严重不足,等等,可以暂且搁置一边。全过程全方位地纪录这次应对雪灾的举措,包括每一个成功和不成功的细节却很有必要。
即使在广州火车站这样装有摄像头实行24小时全视角监控的地方,在高速公路某些装有摄像头的地段,也有许多情景不可能被机器自动纪录,比如那些离去者被出租车司机索要高价的情况,比如一盒饭或一包蜡烛的即期价格、代退票的手续费等。
不仅见闻现场的媒体工作者,每一个工作人员包括军人、警察、铁路员工、义工,每一个亲历被困被堵的旅客,都是这场灾难的纪录者。全方位的全面的真实的纪录,是我们灾后反思的宝贵资料。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举一反三”,是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前提的。不然,当事人的苦就白受了,全社会的付出也白费了,无论多么胸有成竹的N级救灾应急“预案”就仍是银样蜡枪头。
有北方严寒地区的朋友不解地说,你们那么几天雪就供电线网压断,就车辆封路,人家东北、北美、北欧和俄罗斯的人就不要活了?也有网友说,一场雪就搞得这么狼狈不堪,还谈什么备战?这样的话虽然尖锐难听,却是大实话,必须虚心接受,暗下决心以图改进。
汪洋同志到广州火车站看望滞留的返乡农民工时表示,当地党委政府有责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南方日报》1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长沙火车站动情地向滞留旅客“表示深深的歉意”。这些领导同志诚挚的话语向全体干部群众传达的信息是,做好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工作是党和政府的职责。各级干部,记住这一条符合现代政治文明的观念和原则(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非常重要且必要。我们新闻工作者也要记住这一点,以便在灾后多做反思、亡羊补牢的报道,少讲早已过世数十年的老农妇“三仙姑”的口头禅“恩典恩典”之类发霉的套话,不搞以表彰掩盖缺失、对人民不负责任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