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区的冻灾持续月余。在天气逐渐好转的情况下,2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抗击冰雪灾害将由应急抢险抗灾转入全面恢复重建”,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早谋划、早安排、早启动,尽快恢复重要基础设施,尽快恢复工农业生产,尽快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活,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尽快恢复重要基础设施,尽快恢复工农业生产,尽快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活,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三“早”八“尽快”,乃灾后重建当务之急。
四川万源市黄钟乡冉家坝村受灾村民收到当地政府送来的棉衣、棉被(1月30日摄) 新华社发
南方诸省份遭遇的这场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和冰冻灾害天气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深,给电力、交通运输带来很大破坏,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工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一个多月来,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应急抢险抗灾取得阶段性胜利,但灾后重建依然任重道远。
灾后重建急需什么?除了依然需要众志成城、自强不息的抗灾精神,需要这种精神在灾后重建的新战场上继续激励民众、鼓舞斗志之外,还有一个迫切、现实的需求——劳动力。
一个多月来在江西灾区采访,听得最多的一个成语,就是“刻不容缓”——高速公路上除雪保畅通刻不容缓,疏散受阻列车刻不容缓,抢修电力设施确保重要机构用电刻不容缓……如今,天气转好,气温回升,面对量大面广的抢修任务,面对灾区恢复生产的繁重任务,如何组织足够的劳动力投入其中,成了新的燃眉之急。
比如电网抢修。电力成为现代社会的神经和血液,恢复工农业生产和灾区正常的社会秩序,首当其冲的就是恢复电力供应。而眼前的困难是,南方灾区大面积受损的电网,受损点大都分布在无法机械化作业的偏远山区,修塔架线,都得靠双脚一步步走,手提肩扛一件件地往山上送,因此,有没有足够的强劳动力,成为能否尽快完成抢修任务的关键。由于留守农村的大都是老人、小孩,加上节前大雪阻断了许多务工者回农村过年的路,导致目前各地电力抢修所需劳动力奇缺。
万幸的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下,目前已有成千上万的子弟兵奔赴灾区,缓解了电力抢修劳力不足的问题。让子弟兵支持地方参与灾后重建,固然是中央在全国范围运筹帷幄,解决灾区劳动力紧缺问题的战略性决策。但灾后重建点多面广,时间长任务重,仅眼下而言,除了电网抢修,被毁道路修复、成片被冰雪折断林木的清理等,都急需大量劳动力,仅依靠子弟兵的力量,恐怕远远不够。从这个意义上看,尽早关注并解决劳动力问题,是灾后重建中的急中之急。
人是生产力要素中的首要因素。面对灾区劳动力紧缺,今天我们不能像以往搞大水利一样大动员大调集,在流动性日益增强、公众自主性日益增强的社会,应对突发性事件,我们会遭遇一些体制性障碍,面临更大的挑战。比如,湖南、江西、贵州等灾区,本身就是劳动力输出省份,面对灾区重建的课题,地方政府是否可以有一些引导性政策,让这些劳动力回流参与家园重建?能否未雨绸缪建立一些紧急预案?有备无患,这样三“早”和八“尽快”就能更好地落实。(邓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