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八年,党中央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三十年来,我省作为东部沿海大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开放型经济的质量不断提高,全省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三十年来,我省认真贯彻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结合我省实际,发挥比较优势,探索出了很多扩大开放、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宝贵经验。
对外开放为新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对外开放的战略地位不断强化。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实践已经证明,对外开放是强国强省的必由之路。作为沿海省份,我省始终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先后把握住沿海开放、小平南巡、应对入世、全球产业转移等历史性机遇,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战略措施。从“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西结合、共同发展”到“全面开放、重点突破、梯次推进、东西结合、加快发展”,从“经济国际化”到“突出重点、全方位、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体现了我省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对开放的认识不断提高、抓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的过程,对外开放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强。
(二)全面开放的整体格局基本形成。从沿海到内地,我省对外开放梯次展开,不断深化。东部沿海的青岛、烟台、威海等市发挥优势,突出日韩,大规模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在电子、汽车、造船、化工等领域引进了一批重大项目,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框架基本形成,形成了对外开放的高地。济南市发挥省会城市优势,大力推进服务业开放,省会城市圈建设成效明显。潍坊、淄博、日照、济宁、临沂、滨州、菏泽等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产业升级、引进跨国公司、外贸出口、境外上市、农业对外开放等方面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开放型经济的活力明显增强。把经济园区作为对外开放的主阵地,规划建设了3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家保税区、6家出口加工区、145家省级经济开发区、15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70家省级以上各类园区已成为全省先进产业的集聚区、对外开放的示范区、科技创新的先导区和现代化的新城区。目前我省基本形成了以青岛为龙头、以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圈为支撑、以经济园区为载体、以产业开放为主要内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三)开放型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我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开放型经济取得了巨大成绩。历经30年的发展,全省进出口总额迈上千亿美元台阶,2007年超过1226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140倍。其中出口752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90倍。截至2007年底,全省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5万多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60亿美元,来我省投资的世界500强达130多家,大大提升了主导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累计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达93亿美元,外派劳务37.2万人次,累计设立境外企业1480家,境外投资额达19亿美元。园区集聚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进出口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的50%以上。外经贸发展速度大大高于全省国民经济增速,对全省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利用外资占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10%以上。涉外税收占全省税收的比重达23%,外商投资企业就业人数占全省城镇在岗的比重达到四分之一。对外开放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对我省的发展贡献巨大、功不可没。可以说,没有对外开放,就没有今天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
(四)对外开放领域不断向纵深拓展。随着开放进程的推进,我省对外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层次不断提高。我省在重视制造业开放的同时,不断加强农业国际合作,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出口一直在全国名列前茅。加快推进服务业开放,基础设施和现代服务业成为对外开放新的增长点。目前对外开放已经从第二产业扩展到一、三产业,从引进资本扩展到引进先进技术、科学管理和高素质人才,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科技、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等社会领域。对外开放不再只是少数部门和企业的事情,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促进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的同时,促进了全社会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各级各部门以开放的视野规划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开放的办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激发了全社会蓬勃发展的活力。
(五)对外开放的综合环境日趋优化。我省坚持不懈地加强环境建设,软硬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投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交通、通信、能源、现代物流、市场等方面明显改善,为对外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实行了“一站式”审批和“一个窗口”服务,简化了审批程序,减少了审批事项,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政府的服务功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资本、产权、技术、信息、人才、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市场更加健全,信用体系逐步建立,形成了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优化人居和人文环境,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加大了医疗、教育、文化、休闲、旅游、娱乐等设施建设,完善了与国际接轨的涉外服务设施,提高了对国内外客商的吸引力,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浓厚氛围。
(对外贸易三十年成就。历经30年的发展,全省进出口总额迈上千亿美元台阶,2007年超过1226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140倍。其中,出口752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90倍。外贸经营队伍迅速壮大,1978年全省仅有11家省级专业外贸公司开展进出口业务,截止2007年全省外贸经营备案企业达35688家。多元化市场格局初步形成,1978年与我省有贸易关系的为50余个国家和地区,且主要集中在港澳地区;2007年与我省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目前已达220余个,除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四大传统市场外,与其他贸易伙伴的贸易额占全省的比重继续提高,占比已提高到40.4%,其中,印度、南美、东盟等新兴市场所占比重分别提高了1.1、0.9和0.7个百分点)。
入世五年,山东外经贸实现大发展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年来,全省上下积极做好各项应对工作,抢抓发展机遇,对外开放和外经贸事业经受了种种考验,克服了种种困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成为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一个时期,对促进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对外开放由有限范围和有限领域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的开放;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性开放,转变为在世贸规则框架下按照承诺逐步实施的有序开放;由国内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世贸组织成员之间双向的相互开放。入世使我们进入了一个更加开放的社会,既有机遇,也充满了挑战。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入世应对工作。入世伊始,省委、省政府在全面审视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下发了《山东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全面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行动纲要》,对各项入世应对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和安排;从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的要求出发,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把外经外贸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三大亮点之一,先后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特别是2003年省委工作会议的召开,对全省对外开放进行了再组织,再发动,要求全省上下把对外开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结构调整;2005年,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关于突出重点全方位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的意见》,提出树立世界眼光、战略思维、省情意识,在全球范围内布局对外开放,并对利用外资、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服务业开放、转变外经贸增长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工作部署。可以说,省委、省政府对外经贸工作的重视和抓工作的力度一年比一年深入扎实,对策措施一年比一年具体明确;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部署和安排,为实现外经贸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入世贸组织,首先是“政府入世”,或者说,政府要按照世贸规则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要求管理经济。五年来,我省按照世贸规则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对全省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进行了全面的清理,修改了上千件不适合入世要求和不利于对外开放的法规、规章和政策等,初步建立起了公开透明、统一有效的新型地方法规政策体系;五年来,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清理和规范了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实施政府提速,推行政务公开,建立服务承诺制,有力促进了政府行政效能和行政水平的提高;五年来,积极推进外经贸管理体制改革,变外经贸经营权审批制为备案制,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使一大批没有外经贸经营权的企业得到“松绑”,获权企业累计达到2.8万多家,成为推动外经贸快速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五年来,全省上下思想进一步解放,普遍增强了开放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危机意识,形成了干事创业抓开放的浓厚氛围,各部门通力合作,积极从加快发展的角度筹划谋虑,实施了一系列投资贸易便利化措施,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开放和发展环境。
加入世贸组织,使我们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经贸环境,也使我们得以在更广阔的领域和更大的范围参与国际竞争,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开展国际合作,外经贸发展驶入快车道。进出口实现高增长。五年间,进出口平均增速达到26.5%,比入世前一年增速高10.6个百分点。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产品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特别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五年平均增速分别超过30%和40%。值得一提的是,我省作为农业大省,同时又是农产品出口大省,约占全国的1/4,不但没有遭遇国外农产品进口“大潮”冲击,反而在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后,连续取得了快速增长,年均增长达到20%,农业产业化、国际化的步伐明显加快,有力促进了“三农”的发展和稳定。利用外资跨上大台阶。随着我国入世承诺的兑现,对外开放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获得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五年间,实际使用外资稳步增长,总量达到403亿美元。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战略的提出,极大地加快了全省制造业利用外资的步伐,制造业成为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占全省利用外资的80%以上,年均增长31.4%。服务业领域利用外资不断增长,领域不断拓宽,层次不断提高,从银行、保险、基金到物流、商业运输、港运、会计、城市公用设施等,均有外资进驻。跨国公司日益青睐我省,目前,跨国公司500强有123家在我省投资建设了301个项目,实际利用外资超过30亿美元。同时,外商投资研发中心取得历史性突破,朗讯公司已把地区总部和面向全球市场的研发中心建在了青岛市。“走出去”战略迈出新步伐。入世带来的另一个机遇就是各国相继向我开放市场,为我省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五年间,一大批企业积极走出去,共兴办了境外项目650多家,协议投资额15亿美元,相当于我省“八五”和“九五”期间境外投资总和的4倍多;对外承包劳务累计完成营业额74亿美元,是“九五”期间的3倍多。境外投资涉及十几个领域,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境外资源开发尤为突出,已在21个国家和地区兴办61家境外资源开发企业,投资开发煤炭、石油、木材等资源。
加入世贸组织,在我们分享经济全球化好处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其中的挑战和考验。可以说,这五年既是我省外经贸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国际贸易摩擦较为突出的一个时期。我国自2002至2006年,共遭遇了310起贸易摩擦,在WTO各成员中已成为受国际贸易摩擦影响最多、最严重的国家。不仅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我采取贸易限制措施,而且大量的发展中国家也纷纷仿效;不仅有传统意义上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而且还有针对我国带有歧视性的“特保”措施;不仅限制我竞争力较强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且还针对高技术产品。面对接连不断的国际贸易摩擦,广大涉案企业已经学会运用世贸规则来保护自己,应对意识和能力普遍增强,效果日益突出。五年来共应对“两反两保”100余起,涉案金额5亿美元以上,其中,对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应诉率达到90%以上,应诉企业中有70%以上获胜。通过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广大企业经受了锻炼和考验,在挑战中实现了“二次”发展。与此同时,运用贸易救济机制保护我省产业安全取得长足进步。我省共有13家企业单独发起或参与发起针对国外进口产品的反倾销立案调查,涉及化工、化纤、造纸等多个领域,涉案金额约20多亿美元。贸易救济措施的运用,有效地维护了国内贸易环境,为企业赢得了调整和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这在入世前是没有过的。
加入世贸组织的五年,发生的变化是积极的,取得的成就是喜人的。五年的入世应对,可归结为:领导有方,措施得力,协调行动,工作扎实。
我省科技兴贸战略深入实施
“十五”以来我省科技兴贸战略深入实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初见成效,外贸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特别是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得到控制,传统产品出口逐步下降,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已由2001年的38亿美元提高到2007年的277.5亿美元,年均增长32.8%,占外贸出口的比重由2001年的20.9%提高到36.9%,提高了1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由2001年的7.8亿美元提高到2007年的84.7亿美元,年均增长40.6%,占外贸出口的比重由2001年的4.3%提高到11.3%,提高了7个百分点。
我省进出口队伍不断壮大
据海关统计,2007年全省有出口实绩的企业21215家,比上年增加2749家。其中,出口过亿美元的企业69家,增加11家,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29%。有进口实绩的企业10576家,增加616家。其中,进口过亿美元的企业73家,增加21家,进口额占全省的49.2%。从过亿美元企业进出口所占比重看,出口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进口企业以大中型企业为主。
近5年全省外经外贸发展情况
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抢抓加入WTO机遇,积极应对外部挑战,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大规模、更深层次地参与国际分工合作,推动全省外经贸事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
外资总量:五年来,利用外资规模扩大,预计2007年全省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10亿美元,五年累计超过450亿美元。
外资结构:制造业是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五年来,制造业领域引进了1亿美元以上外资大项目35个,初步形成了汽车、造船、工程机械、石化、家电等先进制造业集群。烟台通用汽车整车及发动机项目总投资达到16.8亿美元。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发展迅猛,在集成电路、电脑主机板、生物制药、精细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引进了一批大项目。批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外资研发中心13家。服务业成为利用外资新增长点,合同外资所占比重由2002年的16.5%提高到2007年的24.8%,服务外包快速启动,银行、保险、物流、旅游、会计、公用事业等领域对外开放取得较大突破,一批世界服务业巨头和国际知名品牌落户我省。累计引进外资银行和外资保险分支机构19家,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已有3家在我省设立机构。
外资方式:五年来,利用外资方式趋于多元化,企业增资、外资参股并购和境外上市成为利用外资重要方式。2007年1-11月份,新批增资项目1705个,合同外资47.6亿美元,占全省合同外资比重达到48%。日照亚太森博浆纸项目一次增资14.7亿美元,总投资达到27.7亿美元。新批外资并购项目50个,合同外资2.8亿美元。新赴境外上市企业12家,募集资金22.5亿美元。中国重汽集团在香港上市一次募集资金超过90亿港币。
世界500强:截至2007年底,美国通用汽车、朗讯、微软、德国西门子、拜耳、瑞典沃尔沃、日本松下、NEC、瑞穗实业银行、韩国三星、LG等128家世界500强投资我省,共设立了322个项目。
外资来源:截至2007年底,来我省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有130多个。韩国投资居首位,累计吸收韩资占比为30.1%。前六位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依次是:香港(25.5%)、美国(8.1%)、日本(7.8%)、台湾(7.2%)和英属维尔京群岛(4%)。
二、对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贸易总量:五年来,对外贸易以年均增长28.7%的速度快速发展。预计2007年全省进出口总额将达到1200亿美元。其中,出口和进口分别达到740亿美元和460亿美元。
贸易结构:五年来,我省出口商品结构逐步优化,机电产品成为第一大类出口商品,所占比重由2002年的23.8%提高到2007年的34.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发展迅猛,所占比重由2002年的5.4%提高到2007年的11.2%。主要出口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包括:机械设备、移动电话、激光打印机、游戏机、集装箱、重型汽车等。纺织服装和农产品出口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分别由2002年的27.5%和18.6%下降到2007年的18.6%和12.2%。农产品出口居全国首位,占全国的1/4。海尔、海信、青啤、龙大等23个出口品牌被评为国家出口名牌。
贸易方式:五年来,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同步发展。目前,全省对外贸易方式中,一般贸易出口占50.4%,加工贸易占47.2%,其它贸易占2.4%。
贸易伙伴:目前与我省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已达220个。欧盟是我省第一大出口市场,占19.2%的份额,其他依次是:美国(18.5%)、日本(13.8%)、韩国(13.5%)、东盟(6.3%)。
贸易队伍:全省有出口实绩的企业20747家,其中出口过亿美元的企业超过60家。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出口主力军,所占比重达到53.7%,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出口所占比重分别达到16.4%、9.2%和20.7%。
三、“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
境外投资:五年来,全省共核准境外投资企业(机构)750个,协议投资17.1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12亿美元。境外投资涉及家电、纺织服装、矿产、木材、机械、食品加工、轻工、信息技术、农业种植、海产品加工和渔业等领域,分布在108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国家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海尔集团成功承建巴基斯坦鲁-巴经贸合作区;浪潮集团竞得委内瑞拉库阿科技工贸区项目;西北林业中标俄罗斯托木斯克州木材工业园项目。
境外资源开发:五年来,我省兖矿集团、枣矿集团、西北林业、胜利油田等一批大企业已经成功走出去,开发境外木材、铁矿石、铝土矿、铜矿、天然橡胶、石油等资源。兖矿集团澳大利亚煤矿开采项目已形成年产240万吨的能力;潍坊锦华公司蒙古铁矿开发项目已形成10万吨规模;东方路桥公司已在几内亚取得400多平方公里的铝矾土探矿权。
对外承包工程:五年来,全省共签订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额95.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0.6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主要集中在电厂、公路、铁路、石油、住房等领域,主要分布在印度、阿尔及利亚、苏丹、蒙古、刚果(布)等亚洲和非洲国家地区。五年签订过亿美元的对外承包工程项目19个,合同额55亿美元。山东电建三公司签订的印度电站EPC总承包项目,合同额达18.7亿美元,是迄今为止我省最大的承包工程项目。山东电力、威海国际、宏昌路桥等5家企业成功入选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
劳务合作: 五年来,全省对外劳务合作步伐不断加快,共外派劳务17.5万人次。其中,2007年外派劳务4.1万人次,是2002年的1.9倍,劳务市场主要分布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全省共建立外派劳务专业基地29个,开展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师、海员、护士、厨师等高端劳务的培训。
四、经济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五年来,各类经济园区按照布局集中、土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要求,在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层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园区的建设发展,各类经济园区正在成为开放型经济和承接大项目的重要集聚区,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目前,全省共有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155家。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家,保税区1家,出口加工区6家(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潍坊、青岛西海岸),省级开发区145家。全省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平均每平方公里投资16亿元,在不足全省千分之八的土地上,实现了全省51.9%的利用外资、45%的进出口、20.4%的生产总值和13.8%的税收。
五、对经济社会贡献不断提高
2007年前三季度,全省外贸依存度为34.6%,比2002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9.5%,比2002年提高4.6个百分点。涉外税收占全省税收的15%。外商投资企业吸纳就业近230万人。
六、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全省外经贸系统按照《行政许可法》和省政府行政提速要求,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普遍推行“服务承诺制”和“项目代办制”等行之有效的服务方式。省、市、县按照WTO规则,逐步建立完善外经贸政策促进体系,努力营造政策高地。我省口岸环境进一步优化,“大通关”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各部门间建立起多种有效的协作机制。空港、海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配套能力、人才支撑体系、外籍人员居住、医疗、休闲、娱乐、子女就学等条件不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