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救援报道特派记者彭东张贵君
映秀是汶川大地震的震中。18日上午9时左右,本报两名记者从都江堰出发,先是搭乘车辆抵达阿坝附近,由于凌晨暴雨,部分路段再次塌方,造成道路上大批车辆堵车,记者下车步行20多公里后终于进入映秀。
18日上午9时左右,本报两名记者从都江堰乘坐要去映秀的军车出发,当乘车两个小时后抵达阿坝附近时,道路出现了严重堵车,记者只好徒步前行。沿途记者看到,经过部队官兵艰苦抢修而成的通道,虽然道路泥泞、崎岖难行,但已经通车。
当记者徒步走到距映秀4公里左右的地方后发现,这里因为凌晨的暴雨造成路段塌方,道路再次被阻断,行人只能沿着路边艰难地通过,十分危险。已经连续作战多日的部队官兵进行着全力抢修,使用挖掘机清理着路面。由于这次塌方,准备进入映秀救灾的大批车辆堵在了路上。记者注意到,地震后213国道都江堰至映秀段的一侧山体十分险峻,有不少巨石突兀在山体上,山体滑坡的危险性仍旧很大,这段生命线仍有被阻断的危险。在道路的其他险要路段,为防止道路再次发生塌方,部队官兵们仍然在马不停蹄地抢修。
在泥泞狭窄的山路上,记者在步行3个小时、行程20多公里后,下午2时终于抵达了映秀镇。
当第一眼看到已经支离破碎的映秀时,记者的泪水立即流了出来。大地震几乎摧毁了这里的所有建筑物,摧毁了映秀人的生活,受灾严重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地区。在映秀镇,只能看到零零散散的居民在坚守着家园,幸存者中的多数都已经被安全送离。由于房屋被地震毁损严重,给救援工作造成了极大难度。尽管地震已经过去了好几天,但救援人员仍在冒着生命危险对幸存者施救。
下午,记者离开映秀时道路塌方处仍在进行着紧张的抢修,再次徒步20公里后乘车顺利抵达阿坝铝厂。在返回时,记者看到,沿途又有大批官兵徒步进入映秀镇,他们携带有大量的消毒用具,进入映秀后将进行大规模的消毒免疫,防止因天气炎热而造成疫情发生。
在返回都江堰的途中遇到了一位在灾难后逃离映秀的老太太,她正拄着长长的竹竿,在泥泞危险的道路上蹒跚地走着,有位同路的士兵要背起她,可是老人仍执意要自己走。老人只是一直在念叨一句话,“我回家了。”
回家,这个单纯的愿望,如今对于所有的映秀人都已经遥不可及。尽管如此,仍有人在坚守着自己已经不存在的家。在映秀小学附近,一家六七口人正在做午饭,他们用仅剩的玉米面和大米煮了一大锅粥,见到记者来,家里的年轻人说什么也要让记者喝碗粥休息一会儿再走。回头看一眼他们的家,已经全部成为了废墟,而他们却是幸运的。“这里毕竟还是我的家,我去别的地方能做什么呢?”家中的年轻人喃喃地说。
其实,在映秀镇,像这样的一家人已经没有几个。在映秀街头,记者遇到了一位老人带着自己的外孙女,他说,在外面打工的女儿和女婿正在往这里赶。当记者把随身带的饼干交到孩子手中时,记者看到,老人的眼里闪烁着泪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