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前,他是参加了唐山大地震救援的英雄;32年后的今天,他来到四川绵阳,当了一名普通志愿者,主要工作是搬运救灾物资。他说,“这项工作也很神圣,这些物资是灾区人民的命,马虎不得。”他叫谭京秋,56岁,一位来自山东高密的志愿者。
32年前的情景经常在他脑海浮现
22日中午,记者在绵阳救灾物资调配中心见到谭京秋时,他正在搬运救灾物资,虽然已经56岁了,但干起活来一点也不含糊,脚下虽然依然很稳健,但额头上的大汗表明,他已经不是32年前的小伙子了。
“我就是想给灾区人民多做点贡献,这些我还能干得动。”谭京秋倔强地说。
5月12日,谭京秋和平时一样悠闲地看着电视,但新闻里播出的汶川大地震的消息让他惊呆了。“看到汶川地震,我的脑子里立即出来了唐山。”谭京秋说,他清楚地记着,唐山大地震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凌晨,当时他还在北京军区汽车连当兵。
当年8月1日进入唐山后,24岁的谭京秋惊呆了,房屋几乎全倒塌了,很多人被压在废墟下。他一边流泪,一边和战友们投入到救人的行动中。没白天没黑夜地救人,也不知道开了多少次车,救了多少人,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救人。
谭京秋说,唐山大地震对他影响很大,直到现在,当时的一个个伤员、一个个的逝者,依然时常浮现在脑海中。他暗暗发誓,将来无论哪儿发生大地震,只要自己还能跑得动,就一定要到前线救人。
“这次看到汶川发生这么大的地震,我一会儿也坐不住了。”谭京秋说,自己一定要去地震灾区救人,一定要兑现32年前的诺言,要到重灾区去。
瞒着老婆孩子,连夜赶到灾区
谭京秋家里并不富裕。5月16日,他向朋友借了点钱,瞒着老婆孩子,从家里带上馒头、咸菜和大蒜等食品,连夜坐上火车赶往灾区。为了省钱,他一路上都只吃咸菜、大蒜和馒头,没舍得买过其他东西。到了灾区后,谭京秋才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报了平安。
18日,谭京秋辗转来到受灾最严重的绵阳,报名成为了志愿者。虽然他很想和32年前一样,开着车去灾区救人,但由于年龄大了,根据统一安排,谭京秋被分配在绵阳市区搬运救灾物资。“虽然和原来去重灾区救人的想法有点出入,但搬运救灾物资一样也是救灾。”谭京秋二话没说,立即就接受了这份工作,每天勤勤恳恳,就像32年前当兵救人时一样。
谭京秋说,在绵阳的这几天,拼命干活时,自己好像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回到了32年前。
“这是灾区百姓的命,马虎不得”
这次汶川地震,救灾紧张有序,救援物资源源不断,这让谭京秋见识到了祖国的强大。他说,从山东高密老家来的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到前方救人,就像32年前一样。但现在灾区的救灾很现代化,用不着他这个“老兵”再去前线了。
“我的工作很简单,就是装卸救灾物资。”说到现在的工作,谭京秋很满足,干得也非常起劲,觉得也很神圣。
“这些救灾物资是全国人民支援的,代表了他们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厚谊。”谭京秋告诉记者,灾区人民还指望着这些物资来渡过难关呢。由于害怕物资有差错,谭京秋就在临时仓库里打了个地铺,日夜看守着这些救灾物资。
“这可是灾区人民的命,马虎不得。”谭京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