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秀镇发电总厂位于此次大地震的震中心——映秀镇的中心区域。地震将该厂的宿舍楼、办公楼、宾馆全部变成废墟。地震将5层高的办公楼完全震塌,办公室的不少领导干部和职工都被压在地下。青岛消防支队到达后,展开紧急救援。
山东消防总队一行260人,从14日下午开始,经过长达18个小时的徙步长途跋涉,于15日中午11时40分到达震中映秀镇。救援队伍尚未驻营扎寨,即接到现场总指挥命令:人命关天!各路消防救援部队分散到各个救援点,立即投入战斗!
青岛支队接受任务的地点主要位于映电总厂。
几乎在同一个地点,在映电总厂的办公楼区域,埋压着三个被困者。自15日开始,青岛支队30名官兵连续作战,通过在塌陷的楼板开凿打洞的方式,先后救出两位被困者牟玉雷和李科。。
16日12时开始,救援人员开始对第三个被困者实施救援。
该被困者叫虞锦华,曾获全国三八红旗号称号。自汶川大地震发生至脱险,虞锦华在废墟中埋了整整150个小时,救援人员对她的营救也长达56个小时。
“虞锦华的存活简直是一个奇迹,她被埋在废墟中长达6天多。”现场总指挥、山东消防总队副总队长陆长春向记者介绍说。截至目前,虞锦华是汶川大地震中存活时间最长,也是营救时间最长的一个脱险者。
营救出前两位生还者,虞锦华的同事牟玉雷和李科时,救援人员在倒塌的办公楼正面打了一个洞,通过打透三层钢筋水泥地板,先后于15、16日将两位被困者拉出。救援人员原本在原洞口的基础上继续往下开凿,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但由于余震不断,上面的楼板不断下沉,打出的洞口不断压缩减小,且周围楼板开始有变形现象,二次塌陷随时有可能出现,救援人员不得不另辟蹊径。
此外,还有另外的原因。40多岁的虞锦华,被埋在六层水泥板下,里面乱石、水泥柱交错,营救人员很难判断承重部位。“万一出错,一个乱石落下,她的生命就会出风险。”现场参与救援的山东消防总队青岛支队参谋长陈爱新说。
为了保证虞锦华的生命,现场总指挥,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陆长春带领救援人员在救援位置进行仔细侦察和研究。他们发现,虞锦华的位置相对较靠近背面。在正面洞口已不敢贸然再用的情况下,消防救援人员决定换到背侧进行重新打洞。
在办公楼的背侧,消防人员重新开始作业。经过近一天的作业之后,连续在两层楼板上打开两个洞口。16日晚上,本以来将要救出时,突然发生两次6级以上的较大余震,与北侧相同的问题出现了:洞口不断缩小。此时,以前一直在现场通过喊话与聊天方式安慰被困者的本厂职工都不敢再现场了。
困难还不止这样。在耗时近一天一夜,救援行动仍然未果的情况下,消防救援人员又想到从左右两个方向,通过打侧洞的方式予以营救。但由于客观原因,救援行动仍处于停滞状态。“我们分别在虞锦华被埋处的前后左右四个方位都进行了尝试,但由于余震不断、废墟内结构复杂,几次努力都没有成功。”陆长春副总队长说。
现场总指挥陆长春果断命令:实施第五套方案,从顶部重新开始挖洞!
这是救援人员最后采用的方案,也是最终获得成功的方案,即从废墟上方打探洞。压在虞锦华上方的水泥板被逐层打穿。探洞打到5米深处,救援人员已经能和她直接对话。而且,救援人员已经通过向下给她传下水和牛奶等食物,帮助她维护生命。但此时,虞锦华下肢也已被水泥板挤压坏死,奄奄一息,同时,她被一具遇难者的遗体挡住,拖出遗体导致的尸水漏泄可能危及虞锦华的生命。
营救工作再度陷入困境。
余震引发的塌陷也令救援工作进行得极其艰难,探洞一度从40公分缩小至20公分,救援人员也时刻面临受伤的风险。但他们并没有放弃。17晚上,突降大暴雨,救援人员在洞口上方搭起临时帐篷,确保救援工作继续进行。暴雨中,23时30分,陆长春在救援现场召集救援负责人、医护人员紧急会议,决定扩大探洞,挖出挡在前方的遗体,对虞锦华进行现场截肢手术的方案。
“迟一秒就多一秒的生命危险。从现场情况看,挖开虞锦华腿部上方的水泥板耗时会很长,而且极有可能引发探洞塌陷。”现场营救的救援队长马刚说。
18日18时,挡在虞锦华上方的遇难者尸体终于被完整挖出。医护人员进入探洞对她进行了现场截肢手术。探洞底部只有1平方米,来自广东的医护人员就在那里对虞锦华进行了高位截肢手术。由于探洞极其狭窄,对虞锦华的手术进行了近2个小时。
在现场,记者看到受困150小时的虞锦华被消防人员抬出探洞后,救援人员又在废墟下的开阔地围成一圈,医疗人员对她进行了急救处理,尔后被送往第三军医大学在映秀设立的医疗点。
“对被埋超过72小时的存活者营救的处理要极其小心。”马刚说。截至目前,山东公安消防总队已在映秀废墟中救出8名存活者,这些生还者均在地下被埋超过72小时,消防救援人员对他们的平均救援时间近20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