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贾瑞君 张子扬 流泪的陈家坝 记者26日到了距离绵阳70公里的陈家坝村。陈家坝海拔1100米,多山且山势险峻,到处都是山体滑坡的遗迹。站在公路边上,举目四望,视力可及的山没有完整的,所有面对公路的山体塌陷,其上遍布一道道黑色的裂缝,宛若巨大的伤口。 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基本上每个山体滑坡造成的断面中间,都会有一两股山泉涌出,水量不大却源源不绝。山泉水在黑色的裂缝和残存的植被映衬下格外刺目,仿佛泪水从伤痕累累的脸上涌出,看上去让人觉得有种说不出的凄凉。 “看见了吗,那底下有房子。”司机老刘指着山脚下隐约露出的房屋一角对记者说。果然,仔细看就会发现,在山脚下堆积得很厚的大片褐色泥石流中,偶尔能看见一两片红色的瓦,或半截白色的墙。它告诉人们,那下面曾经是温暖的家。 山东医疗队的小助手 在去往陈家坝灾民集中安置点的路口,记者见到了14岁的李明亮,他手里拿着一摞纸,见有人进安置点就发一张。记者接过一看,是卫生防疫“明白纸”,告诉人们怎样消毒、防病。 “这是谁给你的?”记者问。“那边医疗队的医生给的,让我给每人都发。”这个羌族男孩见了生人有些腼腆,但是提到医疗队,他马上告诉记者,除了解放军,那支医疗队是最早进入他们村子的,当时解放军在前面救人,医疗队就在后面救治病人,救了很多人,所以村子里的人都愿意帮医疗队做点事情。进了安置点,记者才知道,这支医疗队是我省烟台的防疫医疗队。李明亮说,医疗队的医生都是“很好很好的人”。 “山东人好,你愿意来山东住吗?”记者问李明亮,他摇摇头,“我的家在这儿,现在不好,但以后会好的。” 门板上过夜 25日的6.4级余震过后,大家说什么也不敢住在房子里了。找来找去,发现宾馆院子里有个棚子,旁边堆了5张不知被谁拆下来的门板,本报的三位记者和其他两位山东媒体同行,一人一张门板躺了下来。大家说机会难得,要好好体会一下“大地为床天作被”的滋味。刚开始大家还兴致颇高地谈着一天来的采访见闻,一会儿就演变成一片噼噼啪啪打蚊子的声音,再往后渐渐地有了鼾声,晚12点不到,大家都沉沉睡去。 迷迷糊糊中,记者突然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打开手机一看:5月26日4时17分。钻出被窝张望,竟然是老家山东金乡的熟人送大蒜来了。疑似梦中,揉揉眼,是真的。 4车大蒜,100吨,价值20万元。“这是我们的心意。”金乡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郑宏图和记者是旧识,他告诉记者,他们是5月24日上午9点出发的,按计划应该在25日晚上到达。结果车队走到汉中和青川的交界地带时,因为遇到余震被堵长达5个多小时。“当时在高速路上,汽车抖动得厉害,真是很害怕。”司机小刘说,因为路难走,凌晨才到。 在绵阳市救灾物资接收处,有关负责人对郑宏图说,这是他们第一次接收大蒜,大蒜对于杀菌消毒增强体质都有很好的作用,送得很及时。在灾难面前,他们深深体会到山东人的周到和热心。 (整理 魏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