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在北川县城路口,济南公安特警队员帮助受灾群众搬运粮食。□特派记者 汤序民 报道
□本报特派记者 张国栋
写着“保留”字样的石头
6月4日上午9点,记者行进在绵阳至北川的四川省道105线上。虽然道路已基本疏通,但路上仍然随处可见山体滑坡和余震造成的落石,有的就横在路当中。记者注意到,有的石头上用红笔写上了大大的“保留”字样,清理道路的人遇到这样的石头都不去移动,尽量保持原状。
“这些应该是文物部门写的。”同行的绵阳市文物局工作人员说,现在对地震遗址的保护和地震博物馆的建立已列入绵阳的灾后重建工作计划,并正在有序开展。四川省已经成立了文物专家组,到严重受灾区域考察,遇到需要保存的实物、珍贵的资料等,都会收集,将来整理后归入地震纪念博物馆。
听到这里,记者再次看向窗外,隔不多远就会看到标有“保留”红字的石头,默默地立在路旁,仿佛就是地震的见证者。
探访特警驻地
得知济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的200名官兵正在绵阳执行维持秩序任务,记者特地到位于绵阳市体育局南河体育中心的特警队员驻地采访,到了才发现,队员们竟然住在篮球场上。
记者看到,在两个并排的篮球场上,支起了一个拱形的巨大天棚,这就是队员们的“房间”。在这个既不挡风又不能遮雨的“房间”里,整整齐齐铺了四排地铺,就是队员们的“床”。一旦下雨怎么办?一位队员对记者说:“我们已经做好迎接一切困难的准备。”
记者赶到的时候,官兵们正在吃午饭。一位特警队员告诉记者,他们出发时特意从济南带来了米、面和蔬菜,饭也全部出自队中的4名厨师,“我们尽量自给自足,不给灾区人民添麻烦”。
走了2000多公里的志愿者
在北川县城入口,记者遇到了一队台湾来的佛教界人士,他们来给灾区人民祈福、给亡灵超度。带队的是一位叫刘佳乐的志愿者,他是山东济南人,大学毕业后留在重庆工作。从5月13日至今,他一直给重庆华岩文教基金会做义工,运送救灾物资和救灾款来灾区,平均两三天就要从重庆往返灾区一次,目前已经走了2000多公里路程,运送了价值200多万元的救灾物资。
在灾区看到济南老乡,刘佳乐格外兴奋,他的同伴是一位来自烟台的志愿者。两人感叹地说,在灾区经常遇到山东老乡,这让他们心里热乎乎的。
绵阳城成了“空城”
5月16日,记者跟随我省医疗队第一次来到绵阳,当时的绵阳城显得很拥挤,大多数人都住在帐篷里,好像所有的绵阳人一下子都跑到了外面。6月3日,记者再次进入绵阳城,却是截然不同的感觉——空城。路上碰到最多的就是身着迷彩服和警服的官兵,市民极少,街上的商店大都关门了,路上只有少数出租车、公交车和救援车,夜晚居民楼上基本看不到灯光。
“大多数市民都转移到附近的4座山上了,有几十万人,都住在帐篷里。”出租车司机卫生虎对记者说,因为附近唐家山堰塞湖溃堤的威胁,绵阳城里的居民要么外出投亲靠友,要么在附近山上安置点里搭帐篷,城里已经没多少人了。
(整理 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