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都江堰5月22日电 题:架设“生命之桥”——记济南军区某机步旅自动化站技师尚世锋
张玉清、黄书波、杨西河
在四川地震灾区,面对复杂的地形和恶劣的天候,济南军区某机步旅官兵依据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显示的一个个坐标和信息,迅速有效地展开一场场营救生命的战斗。
架设救援官兵与遇险群众“生命之桥”的,是正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攻读博士学位的旅自动化站技师尚世锋。
“是军人,就要往前冲!”
12日下午,正在实验室的尚世锋突然从广播中得知,汶川发生地震,他迅速打开互联网,越看越沉重。
“我必须到一线去,那里就是战场!”军人强烈的责任感,让尚世锋热血沸腾。
第二天上午,正在义务献血的尚世锋,听说自己所在部队即将开赴灾区时,马上找到导师,请求赶回部队参加救援行动。
“我支持你的决定,但你的课题已经到了关键阶段,你要做好前功尽弃的准备。”导师善意提醒“得意弟子”。
“我是军人,群众有难,必须向前冲!”尚世锋坚定地说。
当天下午,尚世锋把即将完成的课题交给同学,飞往成都,在14日深夜与部队会合。
“让我上!”
15日凌晨,近百辆军车载着尚世锋和3500余名官兵,紧急赶往震灾严重的彭州市龙门山镇。
虽然早就做好了思想准备,但是灾区断壁残垣、满目疮痍的景象,还是让尚世锋深受震撼。
最让他揪心的,是被阻断的道路、损毁的电力设施和几乎完全中断的通信。
“这将严重影响部队救援的速度。”尚世锋说。
尚世锋和战友们急了!
有人建议,使用某型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实施救援。“以前,这种系统多是在平原地区运用,谁能确保在高海拔山区的使用效果?”有人说。
“让我来!”尚世锋顾不上旅途行军的疲劳,向旅长唐岩峰递交了请战书。
调试卫星导航系统,连接指挥系统和每一个终端机,把灾区最新数字地图输入服务器……不到2小时,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便调试完毕。
当天下午,工化营搜救分队在距离指挥部约5公里的一处废墟中发现3名被困群众,立刻使用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传送求救信息,指挥系统的地图上显示出具体的救援位置和路线,旅政委彭玉斌迅速安排医疗队前往救援。
2小时后,指挥系统收到救援分队回信: 被困群众全部获救!
随着救援逐步深入,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效果不断显现出来。不到3天,尚世锋所在旅的数十支救援队伍利用这种系统,就抢救出20余名被困群众。
官兵们说,尚技师架设的,是一座“生命之桥”。
“我要上一线!”
尚世锋并不满足总在后方从事技术工作,他想亲自到一线参与救援,同时进一步挖掘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使用性能。
“我要上一线!”旅领导经不住尚世锋的再三请求,同意他跟随执行搜救任务最重、距离最远的“杨根思连”,担任“杨根思连”“党员突击队”的小组长。
15日上午,“杨根思连”前往20多公里外的大龙潭执行搜救任务。那里地形十分复杂,以前从来没有部队进去过,加之余震不断,上级派尚世锋带先遣小分队探路,为后续部队开辟通道。
先遣小分队不顾滚落的飞石,快速行进在到处是山体滑坡的小道上。经过九峰村时,一阵微弱的呼救声传来,尚世锋马上组织官兵搜寻,在一条小河右侧的一处危房里,发现一位生命垂危的老太太。
尚世锋一边通过定位导航系统向指挥部报告,一边组织人员全力营救。近3小时后,82岁的陈希秀被成功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