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国庆55周年 > 成就展示

东方红,奏响新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序曲

2006-08-31 10:54:29 SRC-81
   
 

  1958年7月20日,新中国生产的第一台拖拉机诞生在洛阳第一拖拉机厂。从此,中国农机工业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新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序曲在洛阳正式奏响。

  “记得那是个晴天,第一台拖拉机披着彩带,在敲锣打鼓的人们护送下,‘隆隆’地开出‘一拖’厂门。当时人们发自内心的激动和自豪,很难用语言来表达。那可是新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台拖拉机啊!”

  今年已68岁的中国一拖公司老摄影师王铭,回忆起40年前的情景,仍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1955年他响应党的号召,从郑州照相馆来到洛阳。从此,他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全部献给了一拖生产建设的新闻摄影和资料保存。

  与同王铭一样,当时有来自东北、上海等地的上万名的建设者云集九朝古都洛阳。1954年,毛泽东主席将新中国的第一个拖拉机厂定在河南洛阳,正式拉开了实现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序幕。

  1955年10月1日,第一拖拉机厂主厂房正式动工。“尽快为祖国生产出第一台拖拉机”,成为建设者们最大的心愿。在最紧张的日子里,五工部等单位的职工坚持48小时不离机床,建设者38个天建成了发动机工场,32天建成了1.2万平方米的燃料系统工场厂房,而在通常时间工期都在半年以上。

  洛阳一拖的建设得到了原苏联的全面援助,苏联为该厂制造了许多复杂的精密成套机器和工具,还帮助培训了150多名技术骨干,并派来了38位专家,具体指导和帮助建厂工作。

  1958年6月30日,一拖生产出第一炉铁水;7月5日,生产出第一批锻件;7月8日,生产出第一台燃油泵;7月13日,生产出第一台柴油发动机;7月20日,第一台整装的拖拉机“隆隆”开出厂门。那段日子里,许多职工向家里写信,让在祖国各地的亲友们分享自己的喜悦。而洛拖也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封慰问信,人们以最热烈的语言,鼓励制造拖拉机的英雄们。

  说起“东方红”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故事。离第一台拖拉机诞生的日子不远了,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呢?大家都在为她苦思冥想,名字有几十个:龙门、白马、和平、友谊、铁牛……,取名的人各有各的理由,但是人们都觉得没有一个名字能代表所有人的心。有一天,厂办副主任安道平听到俱乐部新建剧团正在教唱陕北民歌《东方红》,猛然想到起“东方红”这个名字不是很好吗?结果提议很快获得通过。大家感到“东方红”最能体现翻身农民的无比喜悦心境。千百年来,中国农民都是扛着锄头,迎着太阳;而现在,他们就要开着拖拉机,去迎接朝阳了。

  1959年11月,谭震林副总理代表周恩来总理在洛阳出席了“一拖”落成典礼大会。他在会上说,一拖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农民早已盼望的耕田不用牛的时代的开始,我国沿着农业现代化道路迈进的胜利开端。

  据资料介绍,第一拖拉机厂所生产的54马力的“东方红”牌拖拉机,每一台可以负担2400亩土地的耕作。这种拖拉机在农业上还有多种用途,它最适于在大块土地上进行深耕和开荒,也可以牵引其它农业机械耙地、灭茬、播种、施肥、收割、中耕等。如果在它的上边设置动力输出轴,还可以当作排灌、磨粉、选种、脱粒等农业机构的动力使用。把这种拖拉机的履带换成胶轮,它又能代替汽车进行运输。

  为庆贺一拖落成典礼,《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分别在1959年11月2日发表了社论。

  这一年,“一拖”共生产“东方红”履带拖拉机1724台。到19 62年11月,洛阳一拖生产的拖拉机超过3万台。从松嫩平原,到华北大地;从黄土高坡,到江南水乡,“东方红”遍及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最多的是黑龙江省,三年来国家共分配到那里的就有2316台,仅1962年就运送了1100台。

  到了八十年代初,中国农业已基本完成机械化进程,“东方红”拖拉机功不可没。即使到现在,全国70%以上的机耕面积,仍是由“东方红”拖拉机完成的。

  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壮大,一拖累计生产各式拖拉机145万台。由建厂初期的单一履带拖拉机生产企业,发展成为生产拖拉机、汽车和工程机械三大类多系列50多个品种,100多种型号的综合性制造企业。产品以“东方红”品牌畅销全国,并远销欧洲、美洲、非洲、澳洲和亚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占有率、年销售收入在全国农机行业仍居首位。一拖公司的“东方红”商标,也被国家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结束了中国农机行业和河南省没有驰名商标的历史。 新华社记者 顾立林 谢登科
  编辑: yangshu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