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自己是一名女同志,但是在从事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15年间,算起来也下了大约10个井。以前下井,乘着罐笼下,坐着人车行,真正走过的路程并不是很多。虽然有一次穿行一段仅能容一个人爬行才能通过的工作面让我至今记忆尤深,但毕竟除了极个别底鼓严重的巷道外,大部分巷道还是平整宽敞的,无论是到掘进迎头还是采煤工作面,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倾角。但是,前段时间到山西龙矿车道沟煤矿采访时下的那个井,却让我在井下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爬山”的经历。
车道沟煤矿是山西龙矿投资开发公司所属的三个生产矿井之一。受矿井煤层赋存条件复杂的先天性因素影响,这个矿各采区上山坡度大的在55度,小的也在36度。每天且不要说上下山几个来回完成当班工作量,仅上下井所必经的全长530米、1340个台阶、倾角23度的主斜井,还未行至一半的路程,笔者的腿就开始不由自主的打颤。待来到倾角47度,长90余米的南大巷煤5二采轨道上山时,一眼望上去,看着都让人发愁,更不要说爬上去了。毕竟体力有限,一同下井的安监处副处长王继岩只允许笔者尝试爬到三分之一的路程。就是这三分之一的路程,由于脚下当时都是细碎的煤块,即使手扶两边的钢棚腿,也是举步维艰,寸步难行。于是,干脆手脚并用,爬行前进。就这样,爬一步退半步,笔者好容易爬到了“规定”地带。稍事休息后,笔者被带领着绕道赶到了离“山顶”约10米左右的地方——虽然路途远了些,但坡度确“放缓”了很多。就在张大嘴喘口气的功夫,笔者回头向下看去,晕眩的感觉立刻袭来。“上山容易下山难”。试想,所谓“容易”的上山都是这样的艰难,这要是爬到了“山顶”,这么陡的坡怎么下还真是个难题呢!但这样一个难题到了车道沟员工那里,却不但不觉得苦,相反,随着井下工作环境的改善和生产建设的发展,员工却能以苦为乐。“这不但时时提醒我们要时刻绷紧安全弦,而且还很好地锻炼了我们的身体。我们的体力、耐力也还真是得到了提高呢。”王继岩诙谐地说。
小试了一番“身手”后,笔者来到了一座新的“山峰”,这座“山峰”叫做南大巷联络巷。长度近30米,倾角35度。尽管它的倾角稍稍有所降低,但到达“山顶”时,笔者的工作服已基本被汗水湿透。虽然这是咬紧牙关、卯足了劲“爬”上来的,但受井下员工的感染,笔者的心里也充满了越过“山峰”的喜悦感。
在5221运输巷1、2#掘进迎头两个切眼和南大巷副巷2号眼房采迎头,笔者见到了正在施工的史启建班和董效果班的十余名员工。问及他们的日常工作情况,听到的是这样的话语:“我们矿的员工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呢。我是从济宁招工过来的。之所以来到这里,就是觉得好男儿志在四方,就是想要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干工作哪有不吃苦的?一开始,确实不是太习惯这里大倾角的工作环境,但是没多久,我们就逐渐适应了,也没觉得有多苦。我们就是要把干事创业的激情挥洒在这里。”“我们矿的安全形势比较稳定,煤炭销售也还不错。在日常饮食上,我们也能吃上可口的饭菜。更何况,矿领导、职能部门、区队负责人每天都和我们战斗在一起,无论遇到工作面条件不好还是设备出现故障,问题不排除,他们决不升井,我们的安全系数得到了增强。”“倾角大自有倾角大的安全生产办法,付出就有回报。只要我们按章作业,只要我们尽心尽力,我们就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你看这是我们为保证打眼放炮质量而搭建的脚手架,我们称之为工作中的‘舞台’。哈……”
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可敬的品质,多么可爱的员工。面对大倾角的工作环境,他们不但不叫苦,不喊累,反而以苦为乐,勤奋执著。此次的井下“爬山”行,笔者收获的不仅仅是对车道沟煤矿井下工作状况的了解,更多的是,收获了他们面对困难的态度——乐观、豁达、开拓、进取。今后,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一想到这次“爬山”之行,笔者就会感到增添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就会激励自己正视困难、解决困难,好好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