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三天,就立春了。“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亲爱的读者,或许您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氛围中,而飘着油墨馨香的新春特刊已开始向您传递开春的消息。
春回大地不只是日历上简单的季节轮回,在残雪覆盖下的草根之间,在料峭寒风中的梅花枝头,都有盎然的生机在涌动。立春的节气还没有到,而春天的气息确实扑面而来。
己丑牛年,袅袅炊烟在北川羌寨的暮色里升起。这样的画面在往年或许只是寻常景色,但在这个早春却有别样的意味,它让许许多多充满爱心的人感到温暖。沉重的天灾摧毁了青石垒就的山寨,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没有松动。在大山的深处,我们的特派记者看到了春潮涌动。在灾区人民的笑容里,信心正像花一样绽放。
曾经像潮水一样退去,现在又像潮水一样涌来,无论是在车站还是在机场,那些或扛铺盖或拖行李的旅客用纷沓的脚步踩出了春天来临的节奏。
这是个让人愉快的烦恼。南来北往,熙熙攘攘,既是个棘手的交通问题,也是个耐人寻味的经济现象。旅途中的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脚步书写着春天的故事。在这人来人往的潮流中,你可以清晰地触摸到依旧澎湃的经济脉搏。在全球金融风暴掠过之后,我们相信中国经济一定会率先走出酷寒,迎来灿烂春天,因为有无数的中国人在路上,在努力。我们的记者会为你讲述这些平凡而动人的故事。
经历悲喜交加,我们会更加知冷知暖;走过曲折起伏,我们更盼望稳定和谐。在革命圣地井冈山,在地震灾区北川县,中央领导与民同在,全国人民甘苦共担。因此,我们对于这个新春有了更多的期待和更大的信心。萌动中的春色也一定会把片片热土点染得姹紫嫣红。
当然,春天的来临不是忽如一夜的千树万树梨花开,它是冰雪的点滴消融,是草木的悄然萌芽。时间和耐心会让我们看到春色满眼的未来。
只有那些平凡的人,普通的人甚至角落里的人都感受到了春意,看到了春景,我们才能骄傲地说——春天,真的来了。
——本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