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周家宇一家在仓库里吃年夜饭。
本报特派记者 郭建政 摄
去年5月21日,记者曾采访正在北川中学读高三的女生周家宇。如今,这个女孩已经是成都理工大学的学生,她也是震后考出的首批大学生的一份子。经历了和同龄人极为不同的遭遇,她和她身边的同学学会了珍惜和奋斗。
2008年5月21日,记者在北川中学幸存学生临时安置点绵阳长虹培训中心,第一次见到并采访了北川中学高三·一班的周家宇。2009年1月25日,记者再次见到周家宇,并代表报社送去了羊毛毯、营养品等新年礼物。 一顿特殊的年夜饭,就这样在家宇爸爸工作的仓库里开始了……
亲人尽可能多地聚在一起过新年
25日下午,车子刚刚停在擂鼓镇广场,周家宇便出现在记者面前,已经是成都理工大学大一学生的周家宇依然是8个月前的模样。“哥哥!”她亲热地喊着我们,“家里人早就等着你们了,快跟我回家。”
周家宇的家在擂鼓镇板房安置区的一座板房里,但他们的年夜饭并不在家里吃。周家宇的父亲周智勇在擂鼓镇水站看管仓库,仓库面积较大,可以容纳一家七口:周家宇和父母、外公、外婆,还有舅舅、舅妈。“哥哥在成都,今天回不来,我们七口人加上你们三个记者,正好十口人一块儿吃年夜饭。”周家宇边说边把记者一行介绍给家人。
如果不是地震,周家宇还从未和这么多人一起吃年夜饭。地震之后的首个春节,擂鼓镇有很多这样的家庭,大家忘记了以前的习惯和传统。只要是活着的亲人,尽可能地在一起度过除夕。“今天我们家要用最好的饭菜招待你们。”周家宇不断嘱咐父母多做好菜。
三道菜端上餐桌意味着春天来了
25日晚8时,随着春晚的开始,周家的年夜饭也正式开始。
周家宇给大家斟满自家酿的梅子酒,母亲龙成美端起了酒杯:“感谢山东的亲人对我们灾区人民的关心和帮助,今天能有山东的三名记者在这里过年,是我们一家的骄傲和光荣。”
随后,周家宇的外婆端上了第一道羌族特色大菜——鲜藕炖猪蹄。“这个菜有非常好的寓意,炖好的鲜藕节节不断,藕丝可以拉得很长,象征着美好生活的延续。”周家宇边说边把第一块鲜藕夹给了记者。
紧接着,第二道羌族大菜——酥肉炖红萝卜也端了上来。在羌族人眼里,红萝卜象征着吉祥,酥肉炖红萝卜则预示日子红红火火。震后的首个春节,北川家家户户都会端上这道菜。
随后,第三道大菜——梅菜扣肉端上了桌,对羌族习俗来说,这道菜一上餐桌,就意味着春天来了。周家宇说,新年的春天已经到来,每个人都会充满希望地继续生活下去。
自我评价有些内向的周家宇说震后这8个月来自己成熟了。“不管是心理上还是行为上,我总是鼓励自己好好学习,报答全国人民对灾区人民的关心。”
“现在我也把别人鼓励我的话讲给有亲人遇难的同学,也会到北川中学去看望学弟学妹们。”周家宇按照羌族习俗给记者敬酒,同时祝福逝者安息,生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