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俊这次语文考及格了!”刚刚统计完分数,郑季华就忍不住在办公室里对着同事徐永芬喊,一脸惊喜。
在此之前,仇俊一直是个让她头疼的孩子,成绩差,调皮,专门跟老师作对。但上学期在板房里复课后,她发现这个孩子一下子像换了个人。听讲认真了,偶尔有个小动作,只要老师一个眼神扫过去,马上坐得端端正正。
老师们经常在一块儿交流学生们的表现,一个共同的看法是,地震让孩子们一下子懂事了。徐永芬是八年级四班的班主任,刚刚完成对学生的家访。
她班里有个学生叫李达,家访的时候,他正在搬运红砖。他跟老师说,他现在搬砖都小心翼翼的,生怕掉在地上摔碎了,那就糟蹋了。因为灾区建材紧缺,在山东两三毛钱能买到的红砖,在这里卖到8毛或一块。徐永芬说,就是这句话,让她一下子就觉得孩子长大了。
虽然黄江学校的师生在地震中没有伤亡,但他们的家人有不少都在地震中遇难了。平时老师们很注意保护孩子们的情绪,尽量避免“大地震”一类的字眼,甚至连地动山摇这样的词也很少用。但老师们发现,孩子们在他们面前都表现得很坚强。
地震后,黄江学校的孩子们经常会唱起一首歌,歌词是淄博市教育局副局长李铮声写的,名字叫《想念您,亲爱的老师》,是纪念那些在地震中遇难的老师的。中间有一段歌词是这样写的:我想告诉您亲爱的老师,我们已经重返校园,开始了新的学习,却再也看不到您和蔼的笑脸,听不到您亲切的话语。
每次唱到这里,郑季华都忍不住流泪,她说会想起那些北川中学里自己教过的学生,都那么优秀。这个时候,她的学生反而会笑着安慰她,这也是以前没有过的。 本报特派记者 王帅军 杨珂
编辑:余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