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新闻专题 > 春节我们在北川 > 心灵重建
2009-02-01 08:26:35 作者:特派记者 王帅军 杨珂 来源:大众网 【浏览字号:大 中 小】
廖波拒绝母亲搀扶,拄着双拐飞快地走在前面。 |
资料片 |
“5·12”大地震后,一张由新华社记者拍摄的照片广为流传:北川中学教学楼废墟的夹缝里,一个身着橙色球衣的男孩子,强忍着剧痛在等待救援。从他的坚持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坚强。
这位17岁的男孩名叫廖波。地震后的第二天,廖波左腿被截肢,但经过半年多的康复训练,现在,他又重新站立了起来。
春节前,廖波回到了北川。除了与大半年没见的亲人、师友团聚外,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安排:感恩。感谢广州的好心人,感谢救他出来的武警官兵,感谢为他做手术的重庆医生……
春节前半个月就开始四处谢恩
正月初二是这个春节廖波在外婆家度过的最后一天。这天下午,他就要和父母一起赶往绵阳,当面给一位关心他的西南科技大学教授说声谢谢,继续他的感恩之旅。
廖波是1月22日回到外婆家的,外婆家在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杨柳坪村。廖波从初一开始转学到了北川中学,住在外婆家。廖波和外婆感情很深,执意要来看看外婆。
去年6月份,廖波做完截肢手术后就去了北京康复中心,之后大半年都在那里做康复训练。在回到北川之前,他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感恩之旅,第一站和第二站分别选在了广州和成都。
廖波的爸爸廖代良在广州一家厨具公司打工。去年5月13日,廖代良从当地的报纸上看到了儿子被埋在夹缝里的照片,当即和妻子一块儿往回赶。临行前,公司老板拿出一万元钱塞到他手里,还撂下一句话:“有困难随时说,大家一块儿想办法。”
1月13日,廖波去广州谢恩,就是想让那些好心人知道,他们对自己的好,一家人一直记着。一个星期后,廖波又坐着轮椅来到武警成都指挥学院,向救他出废墟的武警官兵致谢。“看到孩子现在的状态,武警战士可高兴了,激动得迎上来一把抱住他。”廖代良说。
廖波的感恩之旅还在继续。绵阳西南科技大学的一位教授一直很关注廖波,正月初二廖波要去看望他;重庆南桐矿务局总医院在地震后精心救治廖波,他也要去感谢……
“我想让儿子记住这些爱心,哪怕只是当面说一声谢谢,一家人心里也会好受些。”廖代良说。这时,他的手机响了,记者注意到,手机屏幕上就是同学为废墟中的廖波举着输液瓶的画面。
少了一条腿,廖波说自己还能打篮球
廖波的外婆家就在盘山公路边上的一间板房里,出来进去要上坡下坡,廖波都是自己拄着双拐。父母要去搀扶,他回过头去固执地说不用,之后会“走”得更快,把父母远远地抛在后边。山上的雾很大,父母快看不见他了,在后面一遍遍喊他慢些,他才停下来。
在地震前,廖波是北川中学篮球队的前锋。廖波在康复中心最常做的是投篮练习,都是穿着假肢在篮筐前三米远的地方定点投篮。在帮助儿子换下假肢的时候,母亲谢明秀都会忍不住流泪,“娃儿太遭罪了。”而廖波还是一脸的兴奋,单腿蹦着去投篮。
廖波说,如果顺利的话,今年3月份他就能装上正式的假肢。到时候,他还想打篮球。“我的好朋友都是在球场上认识的,他们都走了,我还要继续打下去。”廖波说。
想重回北川中学读书
1月23日,廖波震后第一次回到位于长虹培训中心的北川中学。面对着8个多月没见的老师,他一下子泪流满面。老师也哭了,一句话都没说,只是紧紧地把他揽在怀里。
在地震后离开学校的8个多月时间里,廖波最牵挂的就是自己的老师和同学。全班69个同学,走了53个。在最初那段日子里,廖波每天晚上都会梦到他们,每次都是哭着从梦中惊醒。
在北京治疗期间,北京四中定期组织老师给他辅导,该校的负责人也明确地告诉廖波,伤愈后可以到他们学校就读。北京的教育条件肯定要比北川好得多,但廖波却坚定地告诉爸爸,他要回北川中学。“我想和老师、同学们在一块儿。已经错过了一次了,我不想再错过和他们共处的机会。”廖波说。
废墟下的约定:
大学要学土木工程
父亲廖代良说,学土木工程是儿子在废墟里和同学们约好的。当时孩子们约定,谁活着出来了,大学就考土木工程,造牢固的房子。最后,他身边的同学都走了,廖波幸存下来。
从小学开始,廖波就给爸爸、妈妈说过自己的愿望:考上大学,找份工作,买套房子,买辆轿车,周末带着父母到周围玩玩。
地震后,廖波还是想继续读书考大学。无论在哪里治疗,他都随身带着自己的课本,有时间就翻看。问他将来想学什么专业?廖波不假思索地说:“土木工程,我要造牢固的房子。”之后他就低下头,再也不说话。
父亲廖代良说,学土木工程是儿子在废墟里和同学们约好的。当时孩子们约定,谁活着出来了,大学就考土木工程,造牢固的房子。最后,他身边的同学都走了,廖波幸存下来。
廖波把这个约定看得很神圣。他说,他无论如何都要实现这个目标,因为他是在替同学们考大学。
廖波的成绩一直不错,初中三年都是年级的前几名,还是班长,中考的成绩列全县30多名。妈妈谢明秀说,孩子自尊心很强,不想让别人把自己当成残疾人,他想像健全的同学一样参加高考。
去年5月24日廖波17岁生日的时候,新华社记者陈燮把自己拍摄的夹缝男孩的照片用像框装帧了,寄到了廖波的病床前,还在上面题了一行字:愿你永远坚强!从那一天起,廖波就把像框随时带在身边。他说,这是对自己的一个提醒。
编辑:余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