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系: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新闻专题 > 春节我们在北川 > 祭奠亲人

最大的挑战是再建一个新北川

2009-01-14 10:04:58 作者: 来源:新华网 【浏览字号:

开栏的话     “郡县治,天下安。” 县委书记在我国机构设置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有人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中央许多政策精神都是通过这一级来具体贯彻落实。

    2008年11月,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多名县委书记陆续走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浦东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和延安干部学院进行集中轮训。县委书记们在想什么、做什么,他们如何面对和破解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怎样和县委一班人带领干部群众践行科学发展观,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当好党在当地执政团队的带头人、党在当地各级组织的领导人和在当地人民中党的形象的具体代表人。

    本网从12月22日起,独家推出“对话县委书记”栏目,与县委书记们一起共话中国的发展。  

    最大的挑战是再建一个新北川——对话四川省北川县委书记陈兴春

对话北川县委书记:最大的挑战是再建一个新北川

北川县委书记陈兴春

 

    最大的挑战是再建一个新北川——对话四川省北川县委书记陈兴春

    新华网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 刘大江)2008年的北川充满苦难,历经“5·12”汶川特大地震,唐家山堰塞湖,“7·20”暴雨和“9·24”特大洪涝灾害四重灾难。

    “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安民,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怎样建设一个崭新的,让北川14.2万人民和全国人民都满意的新北川。”作为汶川特大地震后北川羌族自治县第一任县委书记,陈兴春受命于危难之际,勇挑重担。

    凤凰涅磐,等待重生。对话陈兴春,是我们走近北川、了解北川的一种方式。

    灾后重建检验责任心和使命感

    记者:陈书记,参加完培训班之后,请问您对如何承担和落实好重建家园这项重任有什么思考?

    陈兴春:按照中央的安排部署,我在延安干部学院参加了第5期为期9天(11月17日至25日)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县委书记培训班。通过这次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对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了相对系统、深入地学习和领会,增强了自觉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对于“5.12”特大地震极重灾区的北川而言,如何深刻领会有关精神,科学求实地推进灾后重建工作,更是能否顺利实现“再建一个新北川”目标的关键所在。

    这次培训共分了四个班,我担任四班的班长。在既短暂又难忘的几天时间里,县委书记们畅所欲言,广泛交流,增进了解,开启智慧,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决心

    对于北川这样的极重灾区来说,县委书记如何在当前复杂形势下贯彻落实好中央精神,承担起灾后重建的历史重任,我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再建一个新北川”的历史重托,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去。二是要把“以民为本,民生优先”理念贯彻到灾后重建工作的全过程中去,注重解决灾后特殊的民生问题,坚持把安民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一起抓,抓出实效。三是要把贯彻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四川省委《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的决定》与北川灾后重建结合起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科学重建,发展重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三年内北川将初步建成一个具有羌族特色的现代化新县城

    记者:目前全县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什么?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陈兴春:目前全县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安民,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怎样建设一个崭新的、让北川14.2万人民满意和全国人民都满意的新北川。

    新县城是“再建一个新北川”的重要标志之一,温家宝总理第六次来北川时提出“要把北川县城建成标志性工程,成为城建工程标志、抗震精神标志和文化遗产标志”,按照“安全、宜居、特色、繁荣、文明、和谐”的12字标准进行建设。现在,北川还有3万余人居住在板房中,地震后新增残疾人7000余人,如何解决“三孤”(孤儿、孤老、孤残)人员和“三无”人员(无住房、无经济来源、无生产资料)的生产、生存和生计问题,以及如何建设一个美丽富饶、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北川是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

    记者:北川新址已经选定,新县城的未来发展规划是什么?能否继续保留羌族文化特色?

    陈兴春:按照温总理提出的“要把北川县城建成标志性工程,成为城建工程标志、抗震精神标志和文化遗产标志”的要求以及“安全、宜居、特色、繁荣、文明、和谐”的12字标准,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川羌族自治县新县城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已经专家评审通过正在修改完善中。

    按照这个规划,三年内,北川将初步建成一个能容纳5万人,功能比较齐全,以旅游业和新型工业产业为支柱,具有鲜明的羌族文化特色的现代化新县城。

    如何保障群众过冬和返乡人员就业

    记者:网友很关心灾区人民的过冬问题,请问在解决北川百姓温暖过冬以及帮助务工返乡人员就业方面,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陈兴春:根据四川省委确保受灾群众安全过冬的工作要求和绵阳市委确定的“决不能冻死、冻伤一人,决不能饿死一人,决不能让群众在帐篷里过冬”的目标任务,县委以确保受灾群众“有人帮,有房住,有衣被,有饭吃,无疫病,能安全”的“六个确保”保障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政府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一是落实了工作责任,分管领导承担具体责任,各乡镇是责任主体。政府要求每个乡镇都安排1至2个联系部门驻点,各职能部门全部下到各联系点,确保受灾群众有人帮。二是加强了农房建设与加固的力度,积极搭建临时过冬安置房。目前永久性住房已经完工7361户、完成了加固农房16892户。三是过冬物资储备工作。全县共储备粮食13000多吨,床8000架,御寒棉被215280床,棉衣裤274138件,毛毯8459床,热水袋221754个。四是加强疫情的监测、各安置点用火、用电的管理以及地质灾害点的预警监测,并制定极端气候应急措施,确保群众过一个安全的冬天。目前,全县20个乡镇的过冬物资已全部运送到位,做到了一人一床棉被、一套棉衣裤、一个热水袋。

    在帮助务工人员返乡再就业方面,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积极协调山东省和山东援建市在灾后援建项目建设中予以安排。二是加快恢复本地企业生产,加大就业吸纳力度。三是积极开展就业援助。

    将24890名因灾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纳入就业援助对象,发放就业援助优惠证22079人;开发5964个公益性岗位,拨付岗位补贴资金795.4万元;优先为"零就业"家庭1940余人、城镇就业困难对象1246人安排工作。对3419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社会保险补贴资金471.2万元;落实了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开展失业救助,搞好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的申报和审批;保障困难职工基本生活,积极发放失业保险金。开展受灾群众各类免费培训3837人;提供5.89万个就业岗位信息,组织307家企业开展43场现场招聘会。

    记者;处理社会矛盾、化解冲突是县委书记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灾区重建涉及方方面面,请问您如何处理和协调各种矛盾?

    陈兴春:稳定是灾后重建的基础和保障。灾后重建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错综复杂,涉及群众利益和干群关系的问题不在少数。

    为处理协调好这些矛盾,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及时组织成立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建立维稳工作台帐和稳定工作每日例会制度,开展不稳定隐患摸底排查;落实责任领导、责任部门,确保各种矛盾及时化解。

    二是对重点区域实行特殊管制、依法打击违法犯罪;采取“一对一”方式慰问帮扶1584名遇难失踪学生家长,组织干部与56名遇难民兵家长结成“一帮一”帮扶关系;加快恢复基层维稳、综治、依法治理乡(村)、平安创建和信访等组织机构,确保各项职能有效发挥;建立完善了领导大接访制度,确保群众来访有人接待,诉求问题有人办理。

    三是由我牵头,组织县领导多次主动约访遇难学生家长、遇难民兵家属代表。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解决遇难学生、遇难民兵家庭实际困难。目前遇难学生家长、遇难民兵家属群体基本稳定。

    四是用3个月时间在全县开展了社会治安集中整治专项行动,通过集中整治,加大对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进一步提高群众法制意识,为全县灾后重建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是加强治安防范,开展对受灾群众集中安置区及周边的治安巡逻和防范,切实增强安置区群众的安全感。目前,全县社会治安基本稳定,无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发生,受灾群众积极参与家园重建工作,实现了到省进京上访零记录。

    把灾区群众的安危作为第一要情

    记者: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县委书记培训班上指出,县委书记要带头实践党的宗旨。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期盼作为第一要求,把群众的安危作为第一要情,以实实在在的政绩造福人民。对此您怎么理解?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真正体现群众的利益、群众的呼声?

    陈兴春:县委书记是党在当地人民群众中形象的具体代表人,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的公仆意识,真心实意地奉人民为衣食父母,心里装着群众。就灾区和灾后重建工作来说,就是要把灾区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灾区群众的期盼作为第一要求,把灾区群众的安危作为第一要情,脚踏实地抓发展、抓民生、保平安,以实实在在的政绩造福人民。特别是在群众有灾有难、有险有乱的时候,县委书记要及时出现在群众中间,做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

    在实际工作中,一是要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倾听群众呼声。畅通接访的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倾听群众呼声,完善领导干部、人大代表接待和联系群众制度,建立县、乡、村、社四级群众工作网络,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要深入开展县级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向下要延伸到乡镇,要求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要用现场办公等多种形式集中接访,要求全县领导干部要敢于面对矛盾,接触群众,出现问题要有人管,有人负责,尤其是领导干部不能回避。

    二是要坚持利为民所谋,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在工作中要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追求。要把“再建一个新北川”作为群众最大的利益,在制定执行政策中要广泛听取群众的呼声,坚持安民为先,重点抓住新县城建设、基础设施恢复、产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党的建设五大重点,切实解决涉及群众最关心、最切身、最直接的难点热点问题,同时促进北川灾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尽职尽责、造福人民”应该是领导干部的人生追求

    记者:有些网友留言说现在县委书记这个群体已成为腐败的高发地,请问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如何保证给灾区人民的各种捐款物资不被挪作他用?

    陈兴春:从根本上来说,县委书记腐败现象是这些人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出了问题,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政绩观,没有倍加珍惜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和组织的信任。我认为,加强县委书记思想观念教育,建立健全党风廉政责任制以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控制县委书记腐败现象的有效手段。

    一,组织要加强县委书记思想观念和警示教育,同时县委书记也要珍惜组织对自己的信任,珍惜手中权力,以党的事业和服务人民群众为终身追求。按照李源潮同志归纳的县委书记“五大责任”要求,全力以赴抓好发展、抓好民生、抓好稳定、抓好班子、抓好队伍,对自己的工作永不懈怠、对存在的问题永不轻视、对取得成果永不满足,“尽职尽责、造福人民”应该是领导干部的人生追求。

    二,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总抓手”和重要制度保障,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实践中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全力发挥好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县委一把手的带头作用。

    北川县高度重视抗震救灾款物的接收、管理、拨付、监督工作。出台了《关于建立抗震救灾相关制度的通知》、《北川抗震救灾款物监督检查工作实施办法》、《集中安置点物资发放的十一条规定》、《乡镇物资发放的十条规定》、《救灾物资发放管理办法》、《北川羌族自治县救灾资金使用办法》、《捐赠资金管理办法》、《抗震救灾专项资金应急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制定了《山东省对口援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各种救灾、援建款物的管理,确保各项资金、物资有效使用。同时,采取明查暗访、重点巡查、定点督查、定期审计等形式,加强监管,及时发现救灾资金、物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督促整改,确保政策兑现,款物到位。

    百姓的评价就是给县委书记最好的评分

    记者:网友寄语县委书记"少摆官架少讲官话,多问民生多谋发展,期盼出现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若请您给自己打分,您会打多少分?您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让党和人民都满意的县委书记?

    陈兴春:非常感谢网友对县委书记的关心。我想,北川县委书记这个职位,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无法当下去的,老百姓不会容许,组织上也不会容许。我不会给自己打分,我想百姓的评价就是给县委书记最好的评分吧,我想在推进灾后重建的工作中让老百姓去评价,让组织去评价,让历史去评价,看看我能得多少分。

    我认为,要成为一个党和人民都满意的县委书记,就是要成为我们党执政治国的骨干力量,要全面认识新形势下肩负的重大职责,切实抓好发展、抓好民生、抓好稳定、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政绩。

    具体到北川来说,一是要继续做好各种灾后矛盾问题的化解工作,确保社会稳定,为灾后重建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要创造性地解决地震后出现的各种民生问题,切实推动灾后恢复发展。三是要确保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在灾后重建中不折不扣地予以贯彻落实。四是要建设高素质的灾后重建干部队伍,加强党的组织,维护党的纪律。五是要带头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

    记者:通过学习和自检,您认为自己平日在思想认识和工作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

    陈兴春:与灾前相比,灾后的北川在建设形势和环境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和领导,山东省举全省之力进行援建,社会各界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如何将这些优势发挥到极致,变深重灾难为历史机遇,如何在国际经济形势严峻和国内经济从高位回落的大经济形势中找准北川未来发展方向,如何在继续解决安民问题中兼顾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大计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

编辑:余梁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山东门户网站

站内搜索: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