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是我们沿着红四方面军长征路走进的第四个县城。中华民族继炎黄二帝之后的又一人文始祖——大禹就诞生于此。大禹为民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家喻户晓。相比来说,70多年前,红四方面军在北川与川军展开的一场关乎红军命运的艰苦鏖战,却至今不被很多人知晓。
北川峡谷西进唯一通道
1935年春天,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开始长征之后,一路势如破竹,先后攻克剑阁、昭化、江油等县,为创建川陕甘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牵制了大量敌人,为北上的红一方面军减少了压力。
这时,蒋介石调集三路大军,从南、北、东三个方向对红四方面军展开新一轮“追剿”。川陕甘计划已经无法实现,为争取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四方面军开始沿着岷江流域西进,而西进的唯一通道就是——北川。
封尘北川渐显峥嵘
北川是羌族自治县。9月23日傍晚,我们来到北川,小城的建筑民族特色非常浓。史志办谢兴鹏主任是研究红四方面军在北川活动情况的专家。“红四方面军从1935年4月12日起,先后分五路进入北川,到7月23日全部撤离,共在北川活动了103天。北川鏖战非常重要,但在过去的关于长征的书中,北川这一段的记载很少,现在,我们也正在积极宣传这场战役。”我们到达北川前,由县委、县政府牵头召开的“2006年四川北川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刚刚结束,中央党史办原副主任石仲泉,石家庄陆军学院副院长、李德生之子李南征少将等学者专家参加了会议。“由一个县举办如此高规格的长征研讨会,在全国不多见。我们主要是想通过这次会议和专家学者提出的观点,重新凸显北川在红军长征中的重要地位。”主要策划者谢主任有些自豪地说。
激战千佛山
红四方面军西进岷江,令四川军阀邓锡侯惊恐不安,为阻止红军西进,邓急调重兵抢先占领了号称成都“北边城墙”的伏泉山、千佛山东西一线长达50公里的崇山峻岭,层层设防。
9月24日一大早,我们随谢兴鹏去北川峡谷现场采访。东西走向的峡谷两侧峭壁林立,波涛滚滚的岷江水蜿蜒流过。“要想西进,红四方面军就必须控制这条河谷,攻占土门要塞。为此,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决定夺取千佛山,伏泉山,造成红军攻打成都的态势,以吸引和调动川军主力,掩护主力部队通过北川河谷西进。”
1935年5月1日,战斗打响了。红四方面军首先向伏泉山发起攻击,一路正面佯攻,一路从敌人侧翼攀登悬崖峭壁占领了制高点,合力歼灭守敌,成都“北边城墙”被红军打开缺口。
千佛山海拔3000多米,是北川河谷南侧的制高点,也是“北边城墙”的支柱。山上唯一通道是一个天然石洞,人称“天门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守军“金堂帮”是川军豢养的一个帮会。为迅速拿下千佛山,红军开始从正面仰攻,但几次攻击都没奏效,伤亡很大。
现仍健在,已经88岁的魏开英,当年是红四方面军女护士。她回忆说:“那场战斗打得惨哦,红军的伤员多的医院都忙不过来,被送来的战士,有的还没来得及治疗,就死了。”后来,红军利用夜色,攀悬崖突然出现在敌人身后,一举歼灭守敌,拿下千佛山。
突破土门乘胜西进
红军打下伏泉山、千佛山之后,敌军组织了多次反扑,均被击退。然而,若想通过北川河谷,必须拿下西进咽喉要地、北川河谷中段的土门(今属茂县)。守敌在土门精心设置了三道防线,试图通过险要地形和精良装备,阻红军于土门之外。经过周密侦查,红军兵分三路向土门发起总攻,徐向前亲临前线指挥,一场激战,红军占领土门,并乘胜追击,占领茂县。
敌军慨叹北川鏖战史所罕见
川军前线“总指挥”邓锡侯后来在回忆文章中高度评价北川鏖战:“这一战役时间如此之长,制约川军这样大的兵力,在历史上实属罕见。”
与川军激战73天的千佛山(土门)战役的胜利,确保了红四方面军主力顺利通过北川峡谷西进岷江流域。这一战役前线牵制川军14万余人,有效策应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过夹金山,为红一、四方面军在懋功的胜利会师做出了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