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1月28日讯 (特派记者 曲涛) 对于中国,对于四川,这个春节都具有特殊意义。板房区里鞭炮声、红灯笼提醒活着的人应当珍惜,老县城前望乡台的悼 念也在提醒忧伤忘不掉。
北川人更知亲情弥贵
全家人下山去探亲
北川透出一种特别的年味。大年初二、初三是回娘家的日子,对于那些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人来说多了两重含义:一方面地震后活着的人应 更加珍惜亲情,这个娘家必须要回,另一方面,逝去的亲人往往被念起,失亲伤口再次迸裂。地震后,让北川人更知亲情弥贵。
“我们都住进新房了!”
穿越擂鼓场镇,往东行,拐了无数个山湾后,一座宁静的羌族小村落跃然眼前——黄墙青瓦的院落错落在山坳间,一条水泥路串起村里家家 户户。如果不是蓝色救灾帐篷和残垣断壁尚未全部清除,记者有些不敢相信这是曾被震毁的擂鼓镇茨沟村。茨沟村3社社长曾木旭告诉我们,震 后不到两个月就重建新居,在地震中损毁了房屋的农户,最迟到年前都住进了新房。从去年7月开始垒屋基,8月初开建,10月12日,曾木旭就 搬进了新家。茨沟村的永久性住房建设成为“自力更生”的典型。如今,很多人家羌家特色小居内铺设了地板砖,摆上了洋气的新家具,联通 了卫星电视“小锅盖”,安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厨房里,房梁上挂着黄亮亮的烟熏腊肉;猪圈里,又喂上了猪……
在羌乐中起舞
羌族的锅庄
泪水终将被时间拂去,传统的羌族民俗文化活动热情地迎接着来自各方的客人。在猫儿石村,连日来羌族同胞连续几场文化联欢会。擂鼓镇65岁的李金秀大娘自告奋勇地给大家唱上一曲情歌,虽然没有伴奏,但她的演唱博得了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歌曲表演过后,热情的锅庄跳了起来。男女老幼人人穿着亮丽的羌族服装,在优美的羌族音乐中翩翩起舞,引得观众不断加入。
春酒醇香酬谢祖国厚爱
群众贴春联 “感谢”成为关键词
受灾群众也通过自写春联的方式营造喜庆的氛围,春联内容也因为地震而显得与众不同。“感谢”是众多灾民家春联的关键词之一,在北川县桂 溪乡凤凰村,一户灾民的春联上写着,“上金梁立玉柱庭宇生辉,砌铜墙粉铁壁华居添彩”,横批写着“共产党好”。55岁的当地村民赵光正介 绍,家里的房子是当地政府帮助新建的,这是他特意自己写的春联,“要不是党和政府,我们现在不可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我写这副春联的 意思,就是表示一下感谢。”
为生者及后嗣留下资料
如今,任家坪一带地震的阴影正日渐淡去,失去土地的村民为生存而摆摊设点,向每日来此凭悼的人们兜售北川地震光碟、书籍、照片等 纪念品。连日来,不断而至的挂外地牌照的车辆和操外地口音的人们,似乎正告诉我们,北川虽遭天大不幸,但北川县城地震遗址和唐家山堰 塞湖却为生者及后嗣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资料。
建起“最牛抗震房”
最牛抗震房
一座被四川灾民称为“最牛的抗震房”春节前夕在地震受灾最重的北川县永安镇路边崛起。这座由新加坡和成都合资公司建起的样板房, 采用新西兰技术,电脑设计,国产合金材料和抗压裂建材,为三室一厅两层式。同类房屋已经在泰国、伊朗和印尼灾区重建的廉价屋区广泛应 用。
日本友人挂纸鹤祝福北川
从望乡台遥望北川地震废墟,一览无余。连日来,望乡台上香烟缭绕,鲜花簇簇。“怀念遇难同胞”的石碑,“向5·12遇难者祈福、敬香”的 牌子随处可见。黄色的菊花,在山口的寒风中摇曳,伴着袅袅青烟,把无限思念吹向北川。一束彩色的纸鹤在树上随风飞舞,送去的是来自日 本友人的祝福。山边的铁网上,挂着为遇难亲人和好友特制的挽联,长长的名单,令人心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