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干了24年,今年刚刚退休。
●退休时,他留下了3.5亿资产,只带走了四样东西。
吴世琪光荣退休了。
这位在嘉定区安亭镇塔庙村干了24年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离开心爱的办公室,仅仅带走四样物品:一本时时学习的《党章》,一册新颁发的《党员纪律处分条例》,一份塔庙村村规民约和一只自己添置使用多年的旧茶杯。
可是,他留给塔庙村的却是一摞厚厚的“家业”:经过离任审计,塔庙村固定资产1.8亿元,银行存款1.72亿元。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自己的责任
塔庙村的村民很感慨,二十多年前,塔庙村家家户户靠的是一亩三分田过活,每天从早忙到晚,一年的收入仅能填饱肚子。谁能想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塔庙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庄。现在,塔庙村创办了8家村办企业,去年,全村完成工业产值8.6亿元,实现利润8500万元,职工劳均分配2.2万元,全村人均收入1.38万元。
是谁创造出这样的奇迹?村民们几乎异口同声地道出一个响亮的名字:吴世琪。
1980年,改革的春风吹醒了塔庙村,当过村财务、粮管员、生产大队大队长的吴世琪挑起重担,出任塔庙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上任第一天,吴世琪就暗暗发誓:要摆脱贫困,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经过一系列的考察取经后,依托当时的上海汽车厂,吴世琪与“塔庙人”积极发展汽车配套产业。
如今,塔庙村的汽车企业如火如荼,仅同舟焊接厂就供应上海大众150多个点凸焊零部件系列产品,年产值几亿元。占地400亩的轿车储运中心年吞吐轿车48万辆。
经济腾飞了,村民的生活富裕了,但吴世琪没有陶醉,经常提醒大家不要忘记过去。而要村民不忘本,自己首先要一如既往艰苦奋斗。吴世琪平时坚持不用公车,上上下下,来来回回,骑一辆“老坦克”。一日三餐,总是回家吃。虽然他兼任村办企业董事会成员,但他从不拿报酬,也从不接受村办企业或业务单位的宴请或礼品。对村里的各项支出,他更是瞪大眼睛算计着用。吴世琪说:“村里的钱再多也要省着用,能省一分是一分,节约就是利润。”
物质富不算富,精神富才是真正富
“塔庙村不能只顾发展经济,物质富不算富,精神富才是真正富。”这就是吴世琪的“富裕观”。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很多人还不知道液化气、电话为何物时,塔庙村的村民已经喜滋滋地享用好一段时间了。村委会投入“四个100万”,建成上海市郊的“四个第一村”,即第一个电话村,第一个闭路电视村,第一个引用自来水村,第一个液化气村。如今的塔庙村更是绿树环抱,鸟语花香。2000年以来,塔庙村投入500多万元,修建整治全村的道路和河流,新增绿化面积26000多平方米,新建垃圾房和公共厕所,成立保洁队,做到垃圾天天清运,河道天天打捞,道路天天清扫,使塔庙村的村貌天天如新颜。
美化了塔庙村的环境,吴世琪又着手净化村民心灵的工程。在村中广泛开展“七不规范”教育,通过评选“五好家庭”,人人参加“讲文明、树新风”活动。1986年以来,塔庙村连续几十次被评为市、县、区“文明单位”、“文明村”。
为给村民打造内容丰富的业余生活,村委会还投资建造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科普画廊、荣誉展览室等文化活动场所,为村民举办保健讲座和文化培训。通过各种宣传破除少数村民的封建迷信,提倡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走进塔庙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一种其乐融融的景象,老人们气定神闲地喝茶聊天,青年人忙着充电提升自己,孩子们在房边村头嬉闹,小村庄欢乐安定。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
在吴世琪心中,挥不去的是对群众的关爱,他常说:“群众选我当支书,是群众信任我,我就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老百姓多做点事。”
顾嘉村民小组袁组长道出了村民们的心声:“吴书记对我们可好了,处处为我们着想。每逢重阳节,不忘给老人发补贴,每年组织他们免费春游一次,免费体检一次。过生日还送上生日蛋糕。”
在塔庙村的外来民工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吃饭时吃什么菜,吴书记也格外关注。原来,吴世琪看到一些外来民工就着盐巴吃饭,心疼得不得了,马上指出要照顾好外来打工者的生活。在他的关心下,外来务工人员很快改善了伙食。
在吴世琪的心目中,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而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吴世琪的女儿生病住院时,村民们都想表表心意,但他定了“三不准”:不准到医院探望,不准花费钱物,不准分散工作精力。女儿过世时,他又立下规矩:吊唁者不得动用公车,不准动用集体一分钱。多年来,塔庙村有条不成文的规定:集体支付村民办婚丧喜事的电费。可吴世琪的母亲去世时,他坚持支付了电费。
二十四年来,吴世琪就是这样一心为公、真情为民。他先后三次被评为上海市劳模,一次被评为市优秀共产党员,2000年被授予全国劳模的光荣称号。
与吴世琪共事二十多年的老江激动地说:“老吴不仅留下了雄厚的物质财富,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会永远留在塔庙村人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