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梦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持续多年的出口拉动增长方式面临严峻挑战。扩内需,保增长,成为战略性话题。
省委、省政府立足现实,着眼长远,调整投资结构,优化消费环境,提高居民保障,稳定消费预期,打出扩内需系列“组合拳”。扩大投资需求和刺激消费需求的若干举措,已成为2008年山东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抓投资 上项目
扩大内需保增长,投资拉动至关重要。加大民生项目投资,扩大基础设施项目需求,是我省落实宏观调控政策的突出亮点。
10月 29日,全省铁路建设工作会议研究提出用 7年时间,新建改建铁路 3800公里、构建“四纵四横”铁路网,所需投资1500亿元。按每100亿元铁路建设投资对钢材、水泥等原材料需求38亿元、对制造业需求约20亿元计,此举将有力带动我省钢铁、建材、机械、电子和能源工业等大批相关产业发展,成为我省扩大内需的重要契机。
去冬以来,煤电油运供应偏紧影响我省经济发展和居民正常生活。省委主要领导带队赴京,就“外电入鲁”等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衔接,促成“外电入鲁”六大通道建设。从 2010年起,我省将陆续接收省外来电4800万千瓦,缓解电力紧张压力。
投资固然拉动即期消费,但并不是所有投资“挖到篮子里都是菜”。省政府提出,投资既要着眼消除经济瓶颈制约、加强薄弱环节、惠及民生,又要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支撑。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走科学发展之路,扩大内需既要着眼长远,标本兼治,更要提升发展质量,形成有效需求。按照宏观调控要求,一年来,我省对 50个服务业重点园区、50个服务业重点城区和10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逐一梳理,以 42%的投资增幅,全面提高“三大载体”建设力度。此举不仅优化了三次产业比例关系,还大大提高了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预计全年服务业增加值拉动经济增长提高1个百分点。
近期,我省陆续收到中央新增投资下达我省的 33.9亿元,涉及全省 348个(类)公路、铁路、机场,以及农村水、电网和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大项目。从内涵看,这些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项目,无不体现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投资结构并行、刺激投资与拉动消费并举、扩大内需与拉动外需兼顾之目的。
抓企业 拓市场
金融危机冲击下,扩大投资需求、力保经济稳定增长固然是当务之急;但风浪中帮企业一把、扶企业一程,更是保增长的明智之举。
今年,各级党委、政府特别重视对工业发展和企业经营运行情况的跟踪分析。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济南、青岛、烟台等市调查研究,面对面指导帮助企业制定应对之策。各市建立工业经济运行指挥部,抽调专人负责工业经济运行的组织协调,及时监控1000多家重点企业的运行状况,对 392户重点企业实施旬报制度,以及时预测风险,准确分析走势,制定切实措施。
为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我省一边协调金融机构落实资金,一边加快组建地方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由 17家增加到 34家;为减轻企业负担,我省不仅取消了134项行政性收费,还通过增值税转型改革,为企业减轻税负 188亿元……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开辟直供配送、探索融资租赁新办法,帮助企业扩大产品销售渠道。省经济运行指挥部组织纺织协会与商业集团联手开拓市场,探索出一条“消费类产品与消费者直接见面、原材料类产品与工程项目直供配送、机械装备类产品与技术改造全面对接”的工贸结合新路子,使更多工业消费品快捷、方便进入商场、超市、批发市场,走向万村千乡。
困难面前,广大企业不甘示弱。或如亚光毛巾那样迎难而上,巧妙出击;或如纺织行业那样“抱团取暖”,共同担当;或如海信集团那样操练筋骨,蓄势待发;或如钢铁行业那样筑起“让利不让市场,保本不丢客户”联盟,抵御风险。
尤为可贵的是,一年来,全省企业逆势增加技术创新和技改投入力度,以 18%的历史增幅,完成投入 4300亿元,提高产品层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到 10月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 14180亿元,同比增长15.3% ,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0.9个百分点。
抓消费 惠民生
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是最终消费。扩大内需保增长,从长远讲,靠的是消费。抓住现阶段的消费特点和消费热点,今年以来,我省密集出台系列刺激消费政策,全力培育市场,启动需求。
上半年,为遏制价格过快上涨,全省建立粮食、猪肉、食用油储备制度,对7大类 400余件商品实行临时价格干预,完善价格上涨与提高低收入居民补贴标准联动机制,有效保障了生产生活需求;
近期,济南、青岛、烟台、临沂、济宁等地纷纷实施房地产“契税下调”、“免征收印花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刺激房市回暖;
此外, 13% 的财政补贴撬动农村家电市场,让“家电下乡”活动启动农村消费;“带薪休假”制启动假日旅游消费;“文博会”等会展活动刺激文化消费等,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即期消费需求,还提高了居民幸福指数。
我省把增加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和保障水平,作为当前扩内需、保增长的重点。在全面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购买农机具补贴标准的基础上,把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 900元。城镇方面,不断扩大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城镇低保做到应保尽保, 并随物价变动相应提高保障标准。
就业乃民生之本。从提高就业率和劳动者保障水平入手,我省切实启动消费,扩大需求。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 79.6 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 100.3万人,对城镇“ 零就业家庭”实现了“动态消零”。此举从政策层面树立了消费信心,稳定了消费预期。
出口、投资、消费,一向是支撑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的“三驾马车”。面对金融危机对外需市场的冲击,我省适时转换动力支撑,靠投资和消费拉动内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既是主动出击、迎战危机的应急之需,更是深谋远虑、科学发展的长久之选。
长短兼顾扩内需“组合拳”,从战略高度和战术层面,为山东经济科学发展打牢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