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构建和谐社会 > 图片报道

立足于现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6-11-25 13:09:22 新华网
   
 

    构建和谐社会应弄清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真正和谐的社会在哪种社会形态下才可能建立。离开了社会形态、离开了社会关系的根本性质,单纯在公平、正义,自由、平等的法律和道德范畴内,在矛盾对立与和谐关系的哲学概念范围内,或者在文献范围内探讨这个问题,把追求和谐说成是任何社会都可能达到的普适价值,对和谐社会问题采取道德决定论、文化决定论的立场,是背离历史唯物主义的。另一个是如何构建,这是属于社会主义社会执政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问题。是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强化矛盾、激化矛盾,还是采取正确方针,缓和矛盾、化解矛盾,并逐步通过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使社会全体成员都成为受益者,这是关系到以什么样的指导原则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

    立足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

    社会主义运动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都具有现实性特征。我们今天谈的和谐社会构建不是纯逻辑推演,也不是历史文献和古代经典中社会理想的现代版。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为依据,以对立统一规律为矛盾分析方法,立足现实,解决我们面临的具有全局性问题而得出的科学结论。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一些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包括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有很多关于和谐的思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设想。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关于和合、关于和谐的思想特别丰富,但中国以往的社会从没出现过和谐社会。尽管封建社会也有相对稳定时期、有繁荣时期,历史上有过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有过开元盛世,但都不能说它是封建的和谐社会,因为它的基本矛盾就是不可能和谐的阶级剥削和压迫关系。贾谊的《过秦论》、《治安策》,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卖炭翁》,皮日休的《贪官怨》、《农夫谣》、《哀陇民》,以及各种悯农诗,都不同程度地揭示了所谓盛世的农民处境。即使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也不是和谐社会,而是原始社会阶级未分化的史前状态。庄子在《马蹄》中描述道,“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这似乎是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世界,其实这是没有丰富的社会关系和人对自然处于绝对依赖的状态。

    在生产力与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也不可能构建资本主义的和谐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的阶级关系和社会基本矛盾,决定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范围内不可能构建一个和谐社会。资本主义和谐社会只能存在于资产阶级学者和理论家为资本主义制度永恒论和终结论炮制的历史幻想之中。在当今世界,无论哪个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等,都为各种矛盾所困扰,既有人自身的矛盾,也有社会矛盾,包括阶级关系、种族关系以及对外政策问题等等。纽约的公交罢工、法国的学生游行和英国的航空人员罢工,表明即使生产力发达,只要仍然是资本主义社会,就社会性质和阶级关系而言,就不能说是资本主义和谐社会。至于发展中国家,如非洲、拉丁美洲、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在贫困、腐败、动乱、内战的困扰中,更不可能构建和谐社会。

    从社会发展来看,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扬弃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得到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通向这一目标的特定阶段。构建和谐社会正是立足社会主义社会本质提出的。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不同于以往任何社会,因为它的最高目标是与共产主义社会相联系的。邓小平同志在说到什么是社会主义时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一个以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为基础,以最终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为进程,以共同富裕、成果共享为目标的社会,肯定是和谐的。从这个角度说,和谐社会构建的可能性正是扎根于与以往其他社会形态不同的社会主义社会深厚土壤之中,没有这种土壤就长不出这种果实。

立足于各种矛盾凸显和多发的现实

    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完全达到和谐社会,否则就没有必要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这个战略任务。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的实现是个过程,而且是改革、发展和不断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旧矛盾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矛盾,而且还存在着由于处置不当而激化矛盾的可能和现实。我们又是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处在社会改革深化时期,从而也是各种矛盾凸显期和多发期。

    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无矛盾的社会,不是矛盾终结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以承认矛盾和解决矛盾为依据提出来的,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总是会在解决现有矛盾、实现和谐的基础上出现新的矛盾,旧矛盾的解决和新矛盾的出现相依递进,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毫无疑问,和谐不是无矛盾状态。但当前我们面对的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着力解决的。不逐步解决这些矛盾就埋藏着不安定、不稳定,埋藏着社会成员彼此对立的因素。因为有些矛盾并不是社会主义本质应该具有的,而是附着在它的机体上的赘瘤。例如,社会分配不公问题、两极分化问题、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不合理的土地征用而导致的农民问题,教育和医疗改革中存在的种种弊端,腐败问题,等等。这些都是使社会成员离心离德、制约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瓶颈。当然,另外有些矛盾问题属于原来经济文化落后,或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分配方式多样化而必然存在的矛盾。可以说,我们面对的是各种矛盾交错的情况。有难以避免的,有可以避免的,有改革必要的成本,也有措施不当始料不及的代价。矛盾并不可怕,问题是重不重视,解决不解决这些矛盾以及如何解决。

    面对种种矛盾并不能否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可能性。我们党之所以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就是因为我们面对的矛盾不同于以往非社会主义社会形态面对的矛盾。除了少数属于违法行为以外,我们社会的矛盾绝大多数是在基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矛盾。矛盾的性质和类型,决定了我们可以按照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原则来解决这些矛盾。因此,离开社会主义制度的保证和不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就不可能构建和谐社会。反之,不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不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任凭现在已经存在的矛盾不断激化,两极分化和贫富对立的现象更加严重,人和自然的关系随着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日益恶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可能性就会变为一种抽象的可能性。所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构建和谐社会本质上是一致的,离开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离开了社会主义谈构建和谐社会,或离开构建和谐社会谈论社会主义,单纯在矛盾与和谐的相互关系中翻来翻去,就是空谈马克思主义哲学。

    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

    构建和谐社会存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而只有坚持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可是坚持和深化改革又必须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如果所谓改革、开放不是解决矛盾而是不断激化矛盾,就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赞同,就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相悖。因此,改革开放必须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为继续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提供稳定的社会平台和群众的心理承受力。这两者结合的关键,是要有一个正确的路线,这就是邓小平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而科学发展观则是它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

    首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和谐社会,没有高度发达的经济,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是不行的。社会主义目前还没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的生产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当年列宁说过,新的生产率是新社会制度战胜旧制度的保证。这种说法是有远见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可能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建设路线的创造性发展。科学发展观有两大要点:一是要发展,二是要科学。不发展就不需要确立科学发展观。发展是硬道理同样是科学发展观的一条根本性原则。经验证明,只有发展的愿望不行,更要科学。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发展的问题在西方争论得很激烈,西方一些学者提出了可持续发展问题,但是缺乏社会制度的有效保证。因为利润问题比环境问题对跨国公司、垄断集团以及私有者来说更为重要。这说明,要科学地解决发展问题,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社会制度来保证。

    其次要坚持两个基本点。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以什么样的理论原则和政治原则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性问题。

    谁来领导和谐社会的构建?当然是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具有决定意义。在社会主义中国,鼓吹多党轮流坐庄,导致的只能是混乱而不是社会和谐。因此,构建和谐社会,首先是对党的性质、对党的先进性、对党的执政能力的考验,对政府工作效能的考验。没有一个真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没有一个廉洁高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权机构,构建和谐社会的蓝图就会成为泡影。
按照什么方向构建﹖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有三种提法:一个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是建设小康社会,再一个是构建和谐社会。其实,这三个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表述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但又各有重点,针对的是不同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就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总体说的,它强调的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不应该是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翻版,也不是马恩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生搬硬套,而应该是有中国特点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应该走自己的道路。小康社会是针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性目标说的。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恢复实事求是路线,立足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定位,但它的重点是以经济发展和人均水平为标准的。构建和谐社会是以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为依据,针对我们面对的和要解决的矛盾说的,它以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核心,以社会主义社会作为总体来进行建设的。但三者本质上是一致的。和谐社会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社会,离开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就无所谓和谐社会。就这一点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社会主义。

    坚持两个基本点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改革开放,当前尤其要坚持改革、深化改革,后退是没有出路的。近30年的改革成绩是举世瞩目的,但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不能认为是反对改革、否定改革,我们应该重视对改革实践经验的反思和总结。

    当前我们的确面对许多矛盾,矛盾有各种不同的情况。例如发展不平衡问题、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同步问题、生态问题等等,这是老矛盾,是改革以前就存在的问题。半个世纪以前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就列举过当时存在的十大矛盾。腐败问题、钱权交易问题是世界性问题。但新的两极分化与分配不公,包括钱权交易、腐败现象恶化,一夜暴富,道德失范和价值观念颠倒,以及早已绝迹的丑恶现象死灰复燃,对处于转型中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是新问题。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然不能忽视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但我们理论上对这些负面效应产生的可能性缺乏充分的研究和法律与道德的防范,对社会经济环境改变对思想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也缺少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应如何维护缺少理论论证和有效监督。而这些问题,应该在坚持改革、深化改革中不断从理论到实践上给予回答。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中的核心和灵魂。它同样应该是坚持和深化改革、继续扩大开放的灵魂。改革和开放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成功之路。它事关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深化改革必须代表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并得到他们的拥护和赞同。

    毫无疑问,深化改革会涉及许多重大理论问题,需要进行专门研究。群众由于地位的局限可能更多地着眼个人利益、眼前利益、直接利益,但这不能成为广大群众应该排斥在改革之外的根据。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坚持和一贯主张的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大群众没有那么高的理论,不懂这个学派那个学派,但有一条,任何改革都与全体老百姓的直接或间接利益息息相关。对谁有利?对多数人有利,还是对少数人有利?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的不是理论家而是直接承受改革成果的广大群众自身。作为单个人的判断会有局限,但作为广大群众共同感受是应该重视的,这是社会心理和民情的风向标。

    近30来的经验证明,中国广大百姓拥护改革,也在不同程度上享受到改革的成果。他们并不仇富,并不反对一部分人通过合法劳动先富起来,但他们痛恨的是借改革之名谋一己之利,反对的是利用各种非法手段一夜暴富的贪官、奸商和种种不法行为,反对的是种种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物质资源、权力资源、关系资源非法致富的社会蛀虫。这种反对与我们党正在大力进行的反腐倡廉、加强依法治国的方向是一致的。如果改革成果流入少数人手中,代价由全体人民“埋单”,这种所谓改革必然失败。归根结底,由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才是改革成功的最终保证。因此,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样才能构建真正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陈先达) 

  编辑: 肖辉杰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