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又一个新学年的开始。四川省西昌市六中学生王萌赶到学校报名,家庭经济状况较困难的他申请了免费教科书和每月50元的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王萌的家人欣慰地说:“现在政策好了,孩子上学的经济负担也轻多了。”
这样的好政策,来自于国家财政对教育事业投入力度的加大。自今年起,我国开始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从制度上保证农村孩子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今年首先在西部地区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已有近4900万农村中小学生受益,平均每名小学生减负140元,初中生减负180元。
义务教育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进展。近年来,我国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至8月,全国财政支出中,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增加463亿元,增长13.8%;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增加76亿元,增长23%;农业支出增加132亿元,增长32.8%。始于2003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今年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区),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标准由10元提高到20元。全国财政对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从1998年的596亿元增至2005年的3699亿元。
近年来,国家逐步规范和调整了财政转移支付办法,不断加大对财力薄弱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和力度。1994—2005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总额增量为26288亿元。其中,东、中、西部分别占10%、44%、46%。同时,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方式日益改进,客观、公正、规范的转移支付体系已初步建立,均等化效果明显。
财政部负责人表示,财政支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让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沐公共财政阳光。据介绍,明年中部、东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将全部免除学杂费,全国近1.5亿名中小学生受益;中央财政从明年起将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按一定标准给予补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争取2008年在全国基本推行。同时,财政还将大力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和资金投入新机制。(许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