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春风拂面,桃红柳绿,炊烟乍起,牧童晚归,是一种和谐。季节轮回,草木荣枯,夕阳唱晚,稻花千里,是一种自然的和谐。
硝烟散尽,和平降临,自由的歌声在天空飘荡,是一种和谐。绿荫下小憩的行人,池塘边戏水的儿童,是一种和谐。华灯初上,车水马龙,人行道上携手相伴的身影,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 城乡之间,你我的日子,平凡的生活之中,高楼林立间相逢一笑的容颜,干戈化为玉帛之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苍松翠柏倒映在湖光山色间,这是自然界的和谐;清澈溪流旁,一位姑娘为她心爱的羔羊梳理毛发,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是桃花源中人类社会的和谐;琴瑟和鸣,黄钟大吕,这是艺术的和谐;天体遵循着各自的轨道而有序地运动,那便是宇宙间的和谐。
二
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有协调、无抵触、无冲突之意。
从政治的层面讲,和谐社会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构成它的三大要素应该是健康、安全、幸福。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所有人的快乐汇聚起来,便成了我们国家的勃勃生机与缤纷的生活。
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就在于注重"和谐"。这里所说的"和谐",是自然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全面和谐,包括 "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正"。和为贵,谐为宝。和为本,谐为上。和为重,谐为要。和风细雨,春风化雨,调解各种人民内部矛盾。我们今日常说的"和为贵"、"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等等,就是这一人文精神的具体表述。
和谐是一种高境界。“和谐”两个字,它包含了人类生活中许多美好的情愫。它或者是一种亲近,一种和睦,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或者还是一种关爱,一种友情,一种支撑,甚至一种尽释前嫌。它是由人来完成的一种心灵的行为,所以和谐应该是一种心灵的境界。
斗争也是和谐的一种方式,不和谐中孕育着和谐。苏轼被贬黄洲,才有了“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慨叹;李白官场失意,才有了“白日放歌须纵酒”的豪迈;李清照的命途多舛,才有了“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无奈……毛泽东主席在革命的艰辛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美在于和谐,和谐在于对立的统一。和而不同,不同的音调可以造成最美的和谐。
三
和则美,美则愉悦;谐则畅,畅则通达。一个美而愉悦的国家,一个畅快通达的时代,便是远古的哲人所描述的太平盛世。它惠及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既是创造者,也是享受者。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不是口号,而是行动。和谐是远归的游子到家时,母亲给他端上的一杯热茶;是夫妻们常常体验的“小别胜新婚”的那种甜蜜;是二三友好,相约走在踏雪寻梅的路上;是进城的农民工,看不到任何一双歧视的目光。
和谐生发力。上下同心,其利断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多党合作,政治协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协调发展,协力同心,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只有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和谐相处,满怀一腔志,拧成一股绳,才能最广泛、最充分、最持久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励精图治,振兴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