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山东 | 体育 | 娱乐 | 女性 | 财经 | 幽默 | 评论 | 书画 | 博客 | 连载 | 图片 | 论坛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商桥 | 打折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大众网主站>新闻>新闻专题>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山东建设大家谈
站内搜索:
提高全民安全防护意识 构建社会安全保障体系
2007-03-28 12:54:00 作者:威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牛凯  来源: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深刻表明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和坚定不移奉行“安全发展”执政理念的决心和行动。政府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管主体,但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单方面作为,更重要的是要依靠群众的广泛性参与。正如人人遵纪守法才能社会安定。从这一方面讲,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更是一种法律上的监督和原则上的纠正。
  
  一、当前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现代产业的高速发展,使危险物、有害物和潜在危险性日趋集中,从而带来了能量的更加积聚化和合成化,这些又使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带来了更直接、更现实的威胁。一是不少地区工厂园区化和新城市建设的加快,使以前远离市区的安全隐患逐渐靠近城区甚至成为繁华地段,形成了厂区紧邻居民区,重大危险源紧靠人口聚集区的局面,一旦发生灾害事故就直接波及邻近工厂、居民,从而形成产业的“社会灾害”。二是由于高技术的过多运用,导致灾害和事故由过去的单一伤害发展为复合伤害,事故原因也由过去的简单化、直观化转变为现在的复杂化、合成化。三是由于企业系统高度技术化、复杂化、集成化,使易发生事故的环节增多,机率变大,即使系统内某个环节或者子系统出现简单故障或误操作,如果处理不当也会造成多次或整体性事故,从而形成事故的“多米诺效应”,使危害后果成几何倍数增加。四是由于高压、高温、真空等极限技术的采用,事故或灾害发生往往在瞬间,容易使巨大灾害急速酿成,使预防和控制更加艰巨和复杂。五是新材料和新化学物质的广泛采用,使许多不可知的危害和隐患正在增多和发生变化。
  
  二、提高全民安全防护意识是构建社会安全体系的重要内容
  
  安全生产提倡以人为本,保障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最终目的。但安全生产的管理主体也是人,也要倡导以人为本,这样就可能产生监管主体和责任主体个人实际利益上的矛盾。我们知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其中最主要、最关键的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实践的主体,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只有切实提高他们的自身安全防护意识,才能真正调动他们参与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才能从根本上打牢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进而构建起坚固的社会安全体系。也只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才能真正把预防的关口前移,真正把各种隐患排除掉。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都处于某一种工作状态,都存在安全问题,许多人一提安全生产,往往以为仅仅指那些从事高危行业人员,习惯于把自己排除在外,认为自己不从事危险行业,事故就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孰不知“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安全既是自由的“紧箍咒”,也是自由的“保护绳”。灾害和事故让生产经营单位失去的是效益和财富,但人失去的是活生生地生命,是不会失而复得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安全生产工作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要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只靠每年的“安全生产月”开展几次活动、进行几次宣传、组织几次检查是远远不够的,靠在灾难中沉痛、在事故中反省也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只有全社会动员起来,使每个人都把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当成自己的事,看作是一种自觉行动和生存本能,把“平平安安上班去,安安全全回家来”的要求变成实际行动,把每个点、每个面、每个人的安全工作都做细做好做扎实,才能谈得上更高层面上的安全与和谐。
   
  三、提高全民安全防护意识的主要途径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科学、合理、严密、有效的安全网络,才能保障整个社会有效和谐运转。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拓宽教育渠道。群众的安全防护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除了在教训中吸取外,更主要的要靠后天的学习和培训。这种情况下,全民性的宣传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现实。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安全生产岗位资格培训、安全技能培训和安全常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以至全民的安全生产意识和防范技能,更要在全社会普及安全生产常识,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要把社会上发生的每一起事故、每一起灾害都当成活生生地教材,坚决消除“看客”心理,教育群众切实把别人的教训当成自己的教训,强化忧患意识,提高防范能力,未雨绸缪,防微杜渐,该遵守的必须遵守,不能有丝毫马虎,该做到的必须做到,不能有半点偏差。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在做好宣传发动的同时,要注重发挥各级基层组织、学校和社会团体的作用,有一定意义上,它们所能发挥的作用更明显,也更直接。要改变过去开展宣传教育“一窝蜂”、“一口气”等做法,积极发挥现代传媒普及、高效的特点,和风细雨、潜移默化的把群众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送过去、用起来。
   
  二要加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安全生产的支撑和基础。纵观近期国内发生的一些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多集中发生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伤害又多集中在文化程度较低、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民工身上。发生事故的原因,除了生产条件不健全、落实制度不严格外,从业人员安全防护意识差、防范能力弱也是个重要原因。从许多事故调查的结果看,不少事故是在从业人员明知有隐患,明知会出现问题的情况下从事生产发生的,而这种现象存在的直接原因说到家就是为了挣钱,一方面是许多不法企业主牟取高额利润,另一方面是从业人员为了获得赖以生存的资金收入,从而不惜用牺牲安全保障来换取生活的基本条件,这种现象不加以根除,就不可能让从业人员主动远离危险。这是个严峻而紧迫的现实问题,不可能求诸短时间内解决,这其中涉及到的安全培训、费用提取、劳动保护、职业卫生等都需要社会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与共同完成。不解决贫穷的问题,不解决经济发展的问题,不解决社会保障的问题,安全生产就是空中楼阁,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就是一句空谈。
   
  三要加快制度建设,健全问责体系。实行依法监管、打造诚信体系是人民群众树立信心、提高参与意识的重要环节。如果对监管不力、执行不严、落实不死等问题的处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就无法让人民满意,也不可能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目前实行的与岗位捆绑式的连带式追究方式,虽然作为一种惩诫的作用被逐渐重视,但根本性的问题却不能得到彻底解决。要切实使惩处发挥作用,就必须把板子打到具体人身上,而且要打得准、打得狠、打得痛。国外那种出了事故罚得倾家荡产的做法有可取之处,新加坡鞭刑的切肤之痛更可以让人谈之色变,因为金钱永远无法与人的生命相比。虽然现在许多省市出台政策,纷纷加大了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罚力度,集中表现在处罚的金额不断提高,但这样也可能使一些不法业主产生愿罚不愿打的错误认识,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四是要大力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是实现安全管理的灵魂,如果说制度约束对安全工作的影响是外在、冰冷、立竿见影、被动意义上的,那么文化的作用则是内在、温和、潜移默化、主动意义上的,具有其他约束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企业安全文化所具有的凝聚、规范、辐射等功能对整个企业会直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种要求下,具有深厚安全文化底蕴积淀的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就更加明显和突出。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要有时间和投入的保障,企业文化的影响和显现要靠熏陶和管控来实现。美国杜邦公司作为世界上安全生产最好的企业之一,也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最好的企业之一。这个靠黑火药起家的已经有200多年历史的企业始终把安全作为一项商业价值,作为衡量业务成功与否的标准,视作先进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公司的安全理念是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参加杜邦公司的任何一个会议都有一个惯例,会议主持人的第一句话都是:“开会前,我先向诸位介绍安全出口。”并特别提示:“如果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有哪几条安全生产通道可以逃生……”杜邦公司将“安全”与“家庭观念”相结合,使“安全”不再只是一个名词或一句口号,它不仅与日常工作相联,同时与日常生活相近,把对安全的重视从工作场所拓展到之外的家居环境,使员工感受到公司对家庭的重视,产生文化上的共鸣。正是由于杜邦公司坚定不移地坚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并建立了一整套安全生产管理方案及操作规程,全体员工自觉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从而保证了将隐患消灭在了萌芽状态,实现了在安全生产方面的“零伤害率”。
编辑: 赵永刚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