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山东 | 体育 | 娱乐 | 女性 | 财经 | 幽默 | 评论 | 书画 | 博客 | 连载 | 图片 | 论坛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商桥 | 打折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大众网主站>新闻>新闻专题>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山东建设大家谈
站内搜索:
为民托起一片和谐的天
2007-04-27 10:05:00 作者:青岛市崂山区人大常委会 孙景军 来源:
——青岛市崂山区人大倾力打造和谐崂山纪实

  如果说青岛在山东半岛居于“龙头”的话,那么,崂山则是这个龙头上的“龙眼”。儒释道三教共生的崂山,文化特质里透着一个“和”字,表现为道家“天人合一”的精神、儒家“和为贵”的理念和佛家“宽容”的济世情怀。在崂山区的建设发展中,区人大不辱使命,依法履职,创新路径,破解“城乡就业”、“三农”和“教育发展滞后”难题,强化和谐意识,积极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为民托起了一片和谐的天。

  天地之间有真爱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人生豪迈,只不过从头再来。”刘欢一曲《从头再来》,曾让多少“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进风雨”的下岗职工泪洒两腮,也曾让多少“再苦再累也要坚强,只为了那些期待的眼神”的兄弟姐妹感念着党和政府的关爱。

  大刀阔斧的改革不可避免的有阵阵剧痛伴随。崂山区整体上处于农村向城市转化的社会转型期,就业压力十分突出,全区10.02万劳动力,约有4万没有固定职业。“构建和谐崂山要落实在为群众谋利益上”,崂山区人大始终把“创新就业思路,破解统筹城乡就业难题”作为构建和谐崂山的契入点,时时督导,积极介入,实现工作新作为。

  为了推动劳动就业工作,区人大常委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听取审议了区政府关于城乡劳动力就业培训的情况报告,提出了加快发展带动就业、加快培训适应就业、完善政策扶持就业、健全服务保障就业等审议意见。区人大通过行使法定职权,凝心聚力,扎实推进,及时向区委谏真言,向区政府献良策,为破解统筹城乡就业难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区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区人大的建议意见,积极实施促进就业的政策,攻坚克难,破解统筹城乡再就业难题;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利用经济增量吸纳劳动力;安排专项资金,组织城乡失业人员培训8400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指导12400人次,创业培训620人次,20000多名城乡劳动力实现了就业;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初步形成了城乡劳动者自主择业、平等就业的新型就业制度。

  王清光是中韩街道中韩社区的居民,以前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没有一技之长,曾长期处于失业状态,情绪低落。参加了区里组织的车工免费培训班后,练就了一手熟练的车工技术,如今他应聘到青岛瑞金电气设备配套厂工作,还当上了配套厂的厂长。近年来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再就业明星、创业带头人。崂山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到全区人民,让改革开放的阳光普照到了弱势群体每一个人的脸上。

  心里记着老百姓
  

  崂山区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为支柱的经济结构,除存在着“人有我也有”的“职工下岗、失业问题”外,崂山的农村经济相对薄弱,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2亩,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空间和潜力很小,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因开发建设和资源保护造成的失地农民就业压力增大,解决这些“三农”问题一直是区人大常委会视察、调研的焦点和关注的热点问题。

  四年前,为了催生崂山区失地农民就业和“四保一补”惠民政策的出台,区人大常委会和代表们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分期分批到中韩、沙子口、王哥庄、北宅四个街道办事处的13个行政村(约占10%)的120多户农家进行调研。在和农民兄弟朝夕相处的20多个日子里,代表们进田间、坐炕头,人人都攀上了“穷亲戚”。随着交往的加深,他们的心贴得更近了,这种爱的呼唤与心的交流,在和农民兄弟“同频共振”中奏响了信任与和谐的最强音。区人大常委会和代表们了解实情,发现问题,观察分析,解剖麻雀,在比较中让问题暴露的更充分,更鲜明。“眼见为实”,老百姓的所想所盼代表们“心中有数”,从而为破解“四保一补”难题找到了“钥匙”。这只是近几年来,区人大咬定目标不放松,坚持不懈抓监督,支持区政府创新机制强监管,加大投入谋发展的缩影之一。

  区人大监督和支持政府把涉农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先后提出了“加快实施城市化带动战略,组织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投入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扩大”、“通过地方财政转移支出反哺农业,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接轨的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建议意见,督促和支持政府加大工作力度,扎扎实实地解决好失地农民就业和“四保一补”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

  区人大在推动崂山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逐步向建立健全富民安民的长效机制发展,使群众在就业、养老、医疗、教育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崂山区政府重视区人大的建议意见,采取多项措施,着力解决群众所想、所盼的突出问题,探索建立了长期的公共投入机制。在社会保障方面,崂山区以企业保险、自由职业者保险、农工商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和老年生活补助“四保一补”为核心,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乡居民同等对待、同等标准、同步保障。崂山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把失地农民、城镇无业居民、流动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全区参加合作医疗的比例达到98.5%,全区146个村居的264处卫生室全部达市、区规范化卫生室标准,为区内居民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就医就诊和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了方便条件,基本形成了全覆盖、无缝隙的保障体系。同时,崂山区还投资9000余万元,实施了“社区自来水化”改造一、二期工程。投资4800多万元新修建了99条进村路,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公交网络覆盖率达到95.6%。

  区人大体恤民情,畅通民意,尽代表之职,履代表之责。崂山区人大实践以民为本,保障民生,激活民力,不断给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的实际利益。为化解农村城市化过程中日益突出的劳动力就业矛盾,崂山区每年拿出1600万元为农村老年人(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每人每年发放1000元生活补助,投资230万元为全区2.8万农村老年人免费体检、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对老人的健康状况实行前置动态管理,并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农村老人医疗保健一条龙保障模式。

  托起明天的太阳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落下的是泪滴……”。崂山区由于家底薄、历史欠账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中韩街道张村小学,始建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还是沈鸿烈当青岛市长时建造的,部分教舍外面下雨,屋里流,已成危房。遇到下大雨,老师要站在水里讲课,既要搬来砖石给泡在水里的学生垫桌椅,还要时刻关注着风雨飘摇的教室,为孩子们的安全提心吊胆,560余名师生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孩子是明天的太阳,一名学生要牵动几个家庭的关注,不能让老师流汗再流泪”。2005年4月,区人大常委会视察该校时,耳闻目睹,人大领导和代表们的心受到了强烈震撼。人大领导当场提出:马上对旧校舍组织维修加固,结合撤点并校和旧村改造限期新建校舍。区人大跟踪督办不放松,常委会领导先后多次实地察看,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定点、设计、审批和筹资等工作进度要求,直至师生们搬进新校舍。对同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北宅街道地处大山深处的北九水小学的危房问题,区人大领导带队实地察看后,当即协调区政府教育部门和北宅街道办事处两级筹资10万元,对北九水小学进行维修加固,仅三个月,北九水小学的校舍就焕然一新了。当区人大领导询问从教20多年的王老师是否满意时,王老师拉着区人大领导的手,泪盈满眶,只是一个劲的点头。

  为进一步搞好全区教育资源的配置,近几年区教育部门对全区小学进行了重新规划和布点。由于有的村庄与拟合并的新校相距几十里,给缺乏自理能力的1—3年级的学生途中安全带来隐患,也让这些学生的家长感到担忧和顾虑。对此,区人大实地察看了拟撤并的青山、黄山、北九水、西九水和大石村等小学与所并入学校的距离。召开有关人员座谈会,征求了基层群众的意见,根据群众和家长对撤点并校的意见和可预见的实际困难,要求区政府教育部门在撤点并校工作中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既要着眼于教育事业发展,也要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既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又要方便低龄小学生就学。建议由中心学校在上述各村设教学点,专门安排三年级以下学生上课,既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又照顾了低年级学生的利益,是人大让千万个家庭解除了后顾之忧。

  为了托起明天的太阳,着力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崂山区人大常委会每年都要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管理、教育质量等进行视察调查,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对加大投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改革、理顺教育体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积极的意见和建议。区政府认真落实审议意见,把教育事业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制定了《关于全面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的意见》等文件,近四年来,先后投入1.3亿元财政资金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内部配套项目,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去年高考,该区一、二批文理本科达线人数、达线率增长幅度均为青岛市第一;引进骨干教师和优秀毕业生,在调配上重点向偏远街道、薄弱学校倾斜,全区小学教师本科以上学历由2003年的5.8%提高到25.5%,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由33.6%提高到64.7%,高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由93.9%提高到99%;全区教师工资实现了区财政统一、按时、足额发放,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逐年增加;全区居民子女义务教育阶段课本费、杂费全部由政府“买单”。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影响整个船队速度的,是最慢的那条船”,把老百姓最直接、最根本的利益关系调整到位,和谐所产生的效果便立即凸现出来,和谐迸发新活力。崂山区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为民托起了一片和谐的天,有力的推动了一个繁荣、文明、平安、和谐的新崂山的迅速崛起。

编辑: 杜福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