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山东 | 体育 | 娱乐 | 女性 | 财经 | 幽默 | 评论 | 书画 | 博客 | 旅游 | 图片 | 论坛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商桥 | 打折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大众网主站>新闻>新闻专题>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山东建设大家谈
站内搜索:
爱的金字塔
2007-05-22 13:38:00 作者:青岛市崂山区人大常委会 孙景军 

  李泽江是一个有境界的人。他公而忘私,克己奉公,当区人大代表10年间,面对“空壳”的集体经济,以及村里1000多万欠款的负债链条逐年拉长的局面, 倾心履职不言悔,带领父老乡亲们艰苦创业,打胜了脱贫致富的攻坚战,在崂山脚下唱响了奔小康的凯歌。当年那个经济落后的小山村,如今已发展成为经济总收入2.51亿元、人均生活水平达到7800多元的经济强村、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先进村。


  一段情,让乡亲们记着多少年

 

  10年前,李泽江在一家化工厂捧着“铁饭碗”,那时,他可是十里八乡让人羡慕的“有能耐”的人物。计划经济时期发展起来的13个村集体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几乎全部关停。村里的集体经济不仅仅是“空壳”,还有200万元的村民集资欠款,以及村里1000万欠款的负债链条逐年拉长。

  祖祖辈辈生长在这个小山村的李泽江,看着乡亲们年头忙到年尾,致富的梦做了一年又一年,过的还是“地瓜干当银元,咸鱼饼子过大年”的生活,他觉得心里不是滋味,在父老乡亲的期盼中他扔掉了“铁饭碗”,回到晓望村挑起了村党总支书记的重担。穷村的“村官”难当,李泽江自从“骑上虎背”后,那个感觉真的就和歌里唱的那样“生活就象爬大山,生活就象趟大河,一步一个深深的脚窝,一个脚窝一首歌”。

  李泽江和党总支“一班人”反复研究,确定了调整产业结构,上工业,促副业,发展特色农业,稳步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工作思路。改革村经济发展体制和制度,公开租赁闲置企业,制定实施了外资来村办企业的优惠政策。由于思路对头,措施得力,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发展民营企业6家。

  “靠水吃水”。为了发挥晓望村崂山水资源的优势,合理利用闲置厂房,李泽江在发展崂山水加工业上着实动了一番脑筋,下了一番苦功夫。到2004年,全村从事崂山水加工企业九家,年生产能力80000余吨,创收1000多万元,安置劳动力160人,成为名副其实的崂山水生产基地。

  尝到了甜头,李泽江步子迈的更大了。经村党总支一班人协商形成共识,又一板斧砍向了四个村办集体企业。公开拍卖四个村办集体企业,顺利完成了全村集体企业的改制工作,村集体经济焕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经济收入直线上升,不但还上了当初村上欠的1000万元外债,还兑现了200万元的村民集资款。集体家底厚实了,群众的钱包鼓了,村里的各项公益事业得到了发展,村里先后投资30多万元,发动村民自己动手完成了全村主干道的硬化、亮化和美化,主要街道铺设污水管道3000多米,全村吃上了自来水、看上了有线电视,村里建起了门球场、篮球场、健身活动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昔日的穷山村彻底改变了模样。

  李泽江是一位农民人大代表,又是村党总支书记,群众有事都愿意跟他说,这使他对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都了如指掌。有了这个基础,无论是开会发言,还是撰写意见、建议,他都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将群众的意见和观点及时反映上去,为父老乡亲们办了一些实事、好事。四年前,李泽江等9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制定实施农村养老保险扶持政策的建议”,关乎百姓最直接、最根本、最现实的利益,引起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积极予以采纳。一条建议惠泽百姓千万家。如今,崂山区农村中的“5560”(女55岁、男60岁)老人每人每年享受政府发放的生活补助金1000元,全区2.8万农村老年人享受免费体检、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对老人的健康状况实行前置动态管理,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了农村老人医疗保健一条龙保障模式,崂山区以农村养老保险和老年生活补助“四保一补”为核心,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乡居民同等对待、同等标准、同步保障,广大农民的养老保险和生活保障问题得到了解决。 

  一条河,是晓望村村民进入文明的象征

 

  晓望河是流经晓望村前的一条主要的河流,早年,这条河一年四季清流潺潺,村民们在这里淘米、洗菜、洗衣服,“桃树倒映在明净的水面,桃林环抱着美丽的村庄”。但是,由于放松了管理和维护,不少人不经批准擅自在河道内采沙、挖土,随意向河道内倾倒垃圾,排放污水,每到炎炎夏日,蚊蝇一片,臭气熏天,严重破坏了晓望河的生态环境,也给防洪带来了隐患,村民们都说这是一条“伤心河”。

  “区人大代表、村党总支书记,它不是荣誉光环的赠与,而是神圣职责的托付。”2004年,在崂山区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李泽江领衔提出了“关于治理美化晓望河的议案”。由于他调查深入,掌握情况详实,措施具体可行,这项议案被大会予以采纳。会后,区政府对这项议案十分重视,聘请专家进行规划设计,区水利局当年投入七十万元对晓望河进行综合治理,加之李泽江多方筹措资金,晓望河进行综合治理工程筹资达到了220万元,这项工程包括两岸河堤砌筑防洪坝体,沿河排污管网,两岸绿化带和道路等。区政府成立了晓望河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和工程指挥部,抽调骨干力量组织实施。治理后的晓望河不仅美化了周边的环境,有效解决了排洪防汛隐患,更主要的是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教育,文明意识已深入人心,往日那种擅自在河道内采沙、挖土,随意向河道内倾倒垃圾,排放污水等不文明的陋习改变了,过去的“伤心河”如今变成了晓望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成了晓望村村民进入文明的象征。

  一栋楼,是几辈人的期盼

 

  晓望小学,始建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由于校舍年久失修,仅存的32间校舍破旧不堪属于危房,全校3个自然村的900多名师生的人身安危问题象压在他心头的一座山,他做梦也在梦着奔波校改的事。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李泽江多次召开两委会研究讨论,大家的思想很统一,就是建校资金却成了“拦路虎”,人称“犟脾气”的李泽江又和“钱”较上了劲。他一次一次的跑邻村协商,挨门逐户地发动党员群众筹集建校资金,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并领衔提出了“关于把重建晓望小学列入全区撤点并校计划的建议”。

  为了筹资,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李泽江这位老百姓眼里的“能耐人”真是没闲着,他使出了浑身解数,人瘦了一圈,白发也悄然爬上了头,对“一分钱难死英雄好汉”这句老百姓的大实话,李泽江确实有了切身的体会。“苦心人天不负”,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李泽江多方筹集到了建校资金260万元。2000年秋季开学前,一座现代化的教学综合大楼拔地而起,占地60亩,各项设备功能齐全的“晓望小学”建成揭牌,学校的900多名师生告别了危房,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终于放飞了李泽江与爱同行的美丽心情,驱散了压在他心头多年的愁云。
 

  一片爱,让家乡的茶园开满花

 

  晓望村地处崂山东麓,黄海之滨,海洋性气候,土壤呈酸性,最适合崂山茶生长。上世纪70年代全村就开始试种崂山茶,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民的种植意识也发生了变化,崂山茶种植从90年代中期已在全村大田推广,到2003年全村已形成1100亩茶园。

  为了把这一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形成品牌产业,李泽江从上任那天起就把目光锁定在崂山茶上。经过多方论证和外出考察,他提出了以发展高效农业观光园带动旅游,以旅游拉动茶叶销售,最终达到村民增收致富的发展思路,得到了群众和政府的肯定与支持。目标确立后,李泽江带领一班人开始夜以继日的工作,他有时一天往返市区两三趟跑规划设计等各项相关手续。2004年,青岛崂山茶苑和干茶批发市场建设按时完工,配套工程茶苑公园建设完成,一个集旅游观光、科研、崂山茶艺、茶文化和茶叶销售于一体的崂山茶观光园框架初步形成。这一年的5月,青岛市旅游局正式将崂山茶观光园确定为 “农业旅游观光示范点 ”,首届青岛崂山茶节在崂山茶苑成功举办。去年,第三届崂山国际茶文化节期间,茶农总收入达到了339万元。

  如今,不仅“崂山茶”证明商标注册国家工商总局审查后发布了公告,“崂山茶”还闪亮登场走进了北京的“人民大会堂”。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和品牌农业的壮大,也拉动了家庭旅馆经济的迅猛发展,既为发展崂山旅游经济增添了新的亮点,又为农民增收开拓了空间、搭建了平台。

  过上好日子的乡亲们心里有杆秤,是李泽江用满腔的爱催开了家乡那满园盛开的茶花,铸就了爱的金字塔。

编辑: 杜福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