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在休息了半个多小时后,张淑君第三次测体温。36.6℃!恢复正常了!张淑君过关了,她和工作人员都松了一口气:“幸亏我提前到了考点,要是卡着点来,大概就进不了考场了。”
进考场前,每个考生都要测体温,这成为当年高考一大特色。
当年所有参加高考的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都要填写健康状况记录表,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2003年的高考,在高考历史上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让整个社会都陷入一种非正常状态,高考也没有例外。
山东师范大学正面临毕业的大四学生曹海涛回忆起四年前的高考时,笑着说,他对当时的考试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但那段抗击非典备考的日子却依旧让他记忆犹新。
母子相见只能隔门望
四年前的这个时候,还在日照实验中学备战高考的曹海涛已经两个多月没有回家了。“学校是全封闭的,为了避免与外界接触,学生们都不准出校门。”曹海涛回忆说,在那段被封闭的日子里,最让他难忘的是母亲来看望他时那短暂的十几分钟。
“那段时间,每周六下午5点到6点,是学校规定的家长探望时间。所谓探望,也仅仅是隔着学校大门,远远看一眼,不能多说话,更不能接触。”曹海涛说自己永远忘不了那一幕:他站在学校用石灰粉圈成的狭小范围内,看着从老家赶来的妈妈把盛着衣物的大布兜递给“全副武装”的门卫。戴着口罩、手套的门卫手里提着一个消毒的小喷壶,隔着大门使劲喷了布兜几次,然后才把它递给校门内的自己。按学校规定,他不能和妈妈多说话,但在和妈妈四目相对的瞬间,他感觉到了挂念、期盼、坚定和乐观。
我差一点进不了考场
“请拿好准考证、身份证、体温测量表进入考场,缺少任何一样都不准进入!”来自潍坊市临朐县的张淑君绘声绘色地向记者模仿着当时高考考场外工作人员拿着喇叭喊话的样子。
高考第一天,张淑君清晨5点多就起床了,不到7点就赶到了考点门外,此时离开考还有两小时,离规定的进场时间还有1小时。当时觉得早点做好准备,心情可以早点平静下来。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她提前来考场的决定无比正确。
“我还记得考点学校门口用两排桌椅拦了两个专用通道,让考生排队进入。带着大口罩的医生两人一组轮流为考生测量体温。当时医生用的是套上防交叉感染膜的红外体温测量表,只要轻触考生额头,几秒钟就可以读出体温。”张淑君说,因为没有见过这种“高科技”,她当时很是惊奇了一番,对那个体温测量表的印象也格外深。
在她之前有一个考生体温测出是37.5℃,医生们一阵忙乱,又连续用口腔体温表测量了两次,发现考生体温正常后,才允许其进入考场。旁边一个校领导模样的人则不时提醒医护人员:“慎重点测,不能马虎啊。”没来由的,张淑君突然紧张了起来。
“37.6℃!”轮到张淑君了,测体温的医生看着温度计告诉她说:“别紧张,尽量放轻松,因为人一紧张体温也很可能会上升。”说着,医生用水银体温计复测了一次,结果相同。“医生,我这几天牙肿了!”捂着自己的腮帮子,张淑君急得满脸通红。“没关系,应该是牙龈发炎引起的,别着急!”张淑君至今忘不了那个医生亲切的笑容,她把张淑君领到一旁坐下,从医药箱中取出消炎药让张淑君吃下去。
8:20,在休息了半个多小时后,张淑君第三次测体温。36.6℃!恢复正常了!张淑君过关了,她和工作人员都松了一口气:“幸亏我提前到了考点,要是卡着点来,大概就进不了考场了。”
一个人的考场很温馨
“我是戴着口罩,在一个人的考场里面参加高考的。”说起参加高考时的经历,山东大学大四学生高扬说,当走进一个人的考场时,他觉得有点绝望,好像被大家抛弃了一样,是监考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让他感受到了温馨。
按照规定,非典期间,体温偏高但不超过38℃的学生,或者考试中不断咳嗽的学生,将被带到备用考场进行考试;如果体温升高超过38℃,或者是从外地回来参加考试的考生,将进入一人一间的隔离考场参加考试。
高扬就是在高考前一天晚上刚刚从外地赶回潍坊的,来不及进行隔离,考点为他准备了单独考场,并安排了专门的老师在校门口接送他,为他监考,陪他吃午饭。
“我记得,上午考试结束后,我戴着口罩把答完的考卷放到监考老师准备好的口袋中进行了密封消毒处理。随后,监考老师陪着我一起拿到了学校食堂特地为我们做的热乎乎的饭菜,一起吃了一顿至今难忘的午餐。大家都躲着我,监考老师却和我在一个盘子里吃饭,当时真的很感动,那顿饭让我挺难忘的。”
文/本报记者 蒋波 片/本报记者 左庆
■特别提示
本报与搜狐教育频道合作,开设“高考照片背后的记忆”栏目,邀请30年来参加过高考的读者朋友,将手中珍藏的与高考有关的照片拿出来与大家分享,照片内容与备考、考试、录取、开学、军训、准考证、录取通知书等高考内容相关即可。
参与电话:0531—85193430 85193939
电子邮箱:shrbcfb@126.com
栏目博客:gaokao30.blog.sohu.com
网络支持:搜狐教育频道
通讯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生活日报济南新闻采访部
邮政编码:25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