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记者眼中的环渤海 > 环渤海报道

记者眼中的环渤海① 何以起大早赶晚集

2006-08-31 11:03:40 大众网—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刘加增 吴宝书 
  环渤海地区由三大板块构成: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继长三角、珠三角探索出各自的发展模式和合作路径后,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三大板块竞相提升各自综合竞争力,经济合作也逐步升温。而“十一五”期间,山东的一个大动作就是要打造以青岛为龙头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和半岛制造业基地,进而辐射腹地,加强与环渤海各省市区的合作。
 
  编者按

  环渤海地区由三大板块构成: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继长三角、珠三角探索出各自的发展模式和合作路径后,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三大板块竞相提升各自综合竞争力,经济合作也逐步升温。而“十一五”期间,山东的一个大动作就是要打造以青岛为龙头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和半岛制造业基地,进而辐射腹地,加强与环渤海各省市区的合作。
  4月中下旬,本报记者兵分两路,沿环渤海地区采访,今天起以“记者眼中的环渤海”为题陆续刊发,愿他们的观察与思考,能为读者提供一个认识环渤海的窗口。

  如今的环渤海地区,仅是空间地理概念,建立在产业合作基础上的经济圈远未形成。
  “起大早赶晚集”,这句话形象地描绘出环渤海经济圈目前的尴尬。环渤海地区的区域合作问题早在1986年就已提出,人称“与珠三角在同一起点上开始做梦”。然而今朝梦醒,世事已非。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圈,公认的只有长三角和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雷声大雨点小,千呼万唤,难见雏形。
  环渤海地区之所以再度引人关注,与方兴未艾的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分不开。记者接触到的经济专家和实际工作者,几乎无一例外地向记者提到了第三次境外产业转移。与发轫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第一二次产业转移不同,本次转移以日韩的制造业和信息产业为主,环渤海地区以其地缘优势,首当其冲成为承接转移的首选区域。
  来自港澳台地区和新加坡的前两轮产业转移,分别成就了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经济繁荣,而日韩的经济总量远远高于港澳台地区和新加坡。实际上,被寄予厚望的环渤海并没有担起重任,至今没有形成像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分工和有序合作,中国经济“第三极”的作用始终未能显现。有专家指出,大规模的日韩产业转移近来甚至有南移迹象。
  事实上,所谓的“环渤海经济圈”20年来走走停停,在现实生活中演变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京津冀、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三大板块,自成体系,各自为战。
  摊开地图便会发现,在环渤海地区5000多公里海岸线上,20多个大中城市遥相呼应,60多个大小港口一字排开,数千家大型企业星罗棋布,是我国城市群、港口群、工业群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然而,这一地区的经济整合却步履蹒跚,与珠三角、长三角相比黯然失色。
  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的周立群看来,环渤海地区的竞争一直大于合作。
  三大经济板块,北边的辽东半岛,以大连为主要出海口,腹地是东北地区;西边的京津冀,以天津为主要出海口,腹地是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东边的山东半岛,以青岛为主要出海口,腹地是山东。三地从幅员到人口规模,都可以发展成相对独立的经济区,根据不同市场自成体系,对别的地区并无多大依托。他认为,这种格局还将继续。
  的确,环渤海分布的三大经济区皆有各自的核心城市和腹地,在我国北方组成各自的二级经济区,它们的区内联系远远超过区际联系,大有比邻若天涯的味道。有人断言,环渤海城市群不是一个城市群,环渤海地区也不是一个经济区。
  这种格局形成既久,造成一个区域内的诸城市各怀心事,明合暗不合。最典型的例子,是持续不断的京津之争。两地的区域经济专家都能对记者说上一段“轶事”:20世纪90年代,当时的国家计委拟在京津地区兴建一个30万吨的乙烯生产基地。京津展开争夺,各不相让。国家计委最终来了个两不得罪,批准两市各建一个15万吨的项目,结果谁也没有效益。
  面对现状,专家认为,合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妨先从局部开始,逐步扩展。比如,首先促进京津冀的经济一体化就是比较现实的选择。
  区域经济专家樊杰说,区域经济发展有个过程,长三角、珠三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是在喊了多年之后,近几年才有了强劲发展势头。区域内经济联系没有强大到足以使联合的收益大于成本时,就很难产生分工和协作,这个动力不是任何外力所能强加的。
  从目前的经济实力看,环渤海三大板块几乎势均力敌。竞争的欲望远大于聚合的要求,经济圈的真正形成尚需时日。
  但环渤海的经济一体化是大势所趋。一个可以预见的前景是,随着环渤海地区双边和多边接触的日益频繁,合作会由局部扩展到环渤海,再扩大到中日韩。环渤海海岸线拥有天津、大连、青岛等大型商贸港口和秦皇岛、黄骅两大能源输出港,从目前趋势看,跨国公司在我国北方布局,多在北京建立研发中心和营运总部,而在天津、山东等地建立生产基地,这在客观上将推动区域内的经济合作。
  而辽东半岛的人们则坚信,有两大因素将促进环渤海经济圈的尽快成形:一是环渤海新一轮的发展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对接;二是来自东北亚经济发展的刺激。我们注意到,环渤海的南北两翼——山东和辽东半岛的联系正日益紧密,共享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实质性进展,而这被认为是区域经济开始合作的重要标志。

  编辑: 曹亮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