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经典中国重点工程  > 交通

铮铮铁骨擎天路(经典中国·重点工程篇)

2006-08-31 10:59:31 SRC-192
   
---来自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工程的报道(下)
 
  本报记者 王政 欧阳洁

  编者按:“艰苦不怕吃苦,风暴强意志更强;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追求更高”。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开工4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在数万名青藏铁路建设大军中,涌现出灿若群星的先进群体和先进人物,他们不辱使命、挑战极限、科学攻关、勇创一流的精神,给人们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他们培育出的闪耀着时代光芒、凝聚着拼搏精神的青藏铁路之魂已融入新时期“火车头精神”,成为铁路建设者奋发进取、推进铁路跨越式发展的不竭动力。

  从惊雷翻滚的风火山口,到夏日飞雪的唐古拉山巅,从朔风肆虐的三岔口畔,到寒风刺骨的雪水河边,一条“钢铁天路”绵延1000多公里,在这片曾经人迹罕至的雪域高原上架起又一条惠泽青藏人民的生命线。

  为了让火车跃上世界第三极,青藏铁路建设者们劈山筑路、餐风卧雪,凭借“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齐心协力征服了重重天险。青藏线开工建设以来,有16名个人、9个集体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奖状;82名个人、15个集体被授予火车头奖章和火车头奖杯;68名个人、33个集体分别由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和人事部、铁道部授予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三代共谱设计尖兵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新”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铁道科学院西北研究所在青藏高原海拔4780米的风火山上,就建起了高海拔地区冻土观测站,三代科技人员坚守风火山40年,与寒风相伴、忍受寂寞,共测取1200多万个数据,为破解高原多年冻土这一世界性难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留下了“以苦为荣、献身科学”的风火山科研精神。在半个世纪青藏铁路建设“两下三上”征程中,几代铁路勘察设计人员无数次在极度缺氧情况下出色完成了初测、定测与设计任务。

  李金城,青藏铁路的项目设计总工程师。为了找到列车翻越唐古拉山的最佳路线,李金城带领有关人员从初测到定测,数次深入唐古拉山以北的无人区反复工作。不知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他们终于找到一条海拔低于青藏公路、地质条件较好的方案,为国家节约工程投资8亿多元。

  倚天勇铸风火山隧道精神:“以人为本,科技攻关,注重环保,争创国优”

  风火山,位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无人区,最高海拔5010米。曾在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建设中艰苦奋战过的中铁二十局集团,这次又上青藏高原,承担风火山隧道工程重任。

  面对含土量仅有15%至20%的“含土冰层”这一世界级的隧道施工难题,中铁二十局集团组成风火山科技攻关小组,现场实施技术攻关。经过多次试验和优化后,一举攻克了含土冰层地带施工的难题。

  控制施工最佳温度是冻土层隧道的施工关键。2002年5月,风火山隧道进口已掘进222米,但此时拱顶冰层开始融化,稍有不慎就会塌方。局集团指挥部总工程师任少强、隧道队总工程师刘万奇、队长任文祥与技术人员,没日没夜地蹲在掌子面旁进行洞温测试。经过三个昼夜的试验性变温测控后,他们拿到第一手材料,设计掌握了施工方法,顺利攻克又一大技术难题。

  2002年10月19日,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提前胜利贯通,海拔4905米、全长1338米的隧道横跨风火山,被誉为“世界第一高隧”。

  雪域遍洒高原铺架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

  唐古拉,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青藏铁路全线海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自然条件最差、建设任务最重的唐古拉山越岭铺架工程,就在这块“生命禁区”拉开了帷幕。

  经过四年的施工,铺架现场离格尔木铺架基地已越来越远,所需轨排运距长达四五百公里,每天还会遇到冰雹、雨雪和大风,作业环境异常恶劣。承担全线一半以上铺架任务的中铁一局集团青藏铁路铺架项目部的建设者们,浴风雪,战严寒,抗缺氧,挑战生命极限,铁轨从手中蜿蜒而去,直到天边。

  铺架二班班长、火车头奖章获得者梁永红,为了不耽误有效的铺架时间,当送饭车送来饭时,他就蹲在线路上,掺杂着滴进碗里的雨滴吃着已经变冷的米饭。他们艰苦作战的壮举,是唐古拉铺架精神的生动写照。

  雪域高原上、荒漠戈壁间,数万青藏铁路建设者们,一腔热血、十足干劲,正续写着比高原更壮美的筑路史诗。

  《人民日报》 (2005年09月13日 第一版)
  编辑: 李辉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