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经典中国重点工程  > 能源

由"制造"到"创造"的跨越经典中国·重点工程篇

2006-08-31 10:59:33
   
 
9月19日,鞍山钢铁集团西部新区二炼钢厂转炉车间正在生产。新华社记者 任勇摄

  本报记者 郑有义

  编者按:鞍钢新区强化技术自主创新,大力走国产化之路,建成我国第一条设备全部国内制造、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化生产线,实现了由制造产品到创造产品的跨越,奏响了一曲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高亢颂歌!鞍钢新区的建设,将极大地提升我国钢铁生产企业的竞争力,也为民族产业自强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表率。

  漫步鞍钢新区,仿佛置身一幅明丽的水墨丹青之中。天是水洗的蓝,云是炼乳般的白,树是滴翠的绿,花是火一样的红。那蓝、白、红、绿的底衬中,却又有天梯般的高炉直耸云端,密如蛛网的管道错落有致,现代化的厂房高大,宽敞的大道纵横,整个厂区精致、紧凑。

  鞍钢新区是鞍钢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大型钢铁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行列的关键性工程。2004年11月,这一建设项目得到国家批准,整个工程全面展开。

  全国劳模、鞍钢设计院院长李龙珍自豪地说,鞍钢新区是集炼铁、炼钢、连铸、热冷连轧为一体,高效、紧凑、节能、生态保护型的现代化短流程生产线。在仅占地170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容下2台328平方米的烧结机、2座3200立方米的高炉、2台260吨转炉、一条2150(ASP)连铸连轧短流程生产线、2条(2130毫米和1450毫米)冷连轧生产线。这种烧结、高炉、炼钢、轧钢全部是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嘴对嘴”的供料生产方式,其紧凑式的工艺布局在国内外冶金系统均为独创,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热能损失,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知识产权完全自主,鞍钢新区国产化程度之高在国内堪称一流。新区从烧结到高炉,从转炉到连铸,从热轧到冷轧,所有大型设备均实现国产化,从工艺设计、计算机控制到软件开发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集鞍钢自主创新之大成。自主创新使新区开创了多项国内外第一:拥有国内最大、自主设计、90%国产化的260吨转炉;拥有全世界第一条双机四流连铸生产线,钢坯全部按照轧制计划自动入炉加热;拥有第一条宽度达到2米以上的热连轧和冷连轧国产化生产线等。

  依托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鞍钢新区将产品定位在高档次汽车板、管线钢、高强度冷轧热轧板、涂层板等高端产品,最终将建成世界一流的年产500万吨精品板材基地。

  按循环经济理念实施和建设生态保护型企业,鞍钢新区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环保设施和能源回收循环利用设备,一座利用低热值高炉煤气的300MW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将所有高炉煤气回收利用作为发电的能源,可以保证生产自供电70%。转炉煤气100%回收,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6%以上,所有余热、加热炉蒸气等二次能源全部利用,将全部实现负能炼钢,烟尘、噪声都降到最低点。

  鞍钢新区不仅实现了人与自然、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更弘扬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新区工地上,记者看到了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高高的脚手架上,工人们挥汗如雨,夜以继日奋战,要把每一件活儿做成精品。技术人员废寝忘食,现场跟进,一丝不苟地验收,保证每一道工序不出半点纰漏!红旗猎猎,机声轰鸣,一种久违了的神圣感觉油然而生!

  鞍本钢铁集团董事会推进委员会主席、鞍钢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刘玠说,鞍钢新区是我国第一条由鞍钢自行设计、自己施工,设备全部国内制造,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化生产线,改写了我国依靠引进建钢铁生产企业的局面,标志着我国建设钢铁厂和冶金装备制造业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区将使鞍钢增加1/2的产量,再加上本钢的产量,鞍本集团钢材年产量将达到2000万吨以上。

  9月18日,鞍钢新区2号转炉烘炉成功。近日,新区第一炉铁水也将挟红光喷薄而出!

  《人民日报》 (2005年09月21日 第二版)

  编辑: 李辉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