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聚焦青藏铁路 > 最新报道

来自青藏铁路的环保报告

2006-08-31 11:03:13 新华网
   
 
                      尊重科学 科技环保

    科学的施工离不开科学的试验。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从立项开始,就对沿线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和多年冻土环境状况进行了8次大规模现场调研、踏勘和采样。用获得的试验成果指导青藏铁路建设的环保设计和施工,在攻克"生态脆弱"难题中起到重要作用。

    在海拔4400多米的青藏铁路青水河冻土试验段,记者看到,碎石建造的路基两边,每隔15米就竖立着一根根高约三四米的"铁棒"。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专家咨询部部长张鲁新告诉记者,这就是"热棒",通过它能够起到冷却地基、保护冻土的作用。

    冻土是指处于0或0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土类和岩石。它对温度极为敏感。温度低的时候,它硬得像钢铁,会膨胀变形;温度高的时候,它又软得像稀泥,会融沉变形。冻土活动层反复冻结、融化,钢轨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列车的安全、速度等都会受到影响。专家认为,青藏铁路成败的关键在路基,路基成败的关键在冻土。穿越550公里冻土段的青藏铁路,如何维护冻土段的原始生态,保持路基的稳定,成为最棘手的技术难题。

    由于青藏铁路具有很强的科研探索性,建设部门坚持试验先行。对于多年冻土工程,选取了5个不同冻土类型的区段、选取不同地温和地层条件下的路基、桥涵、隧道作为实验工程。设立了39项科研课题,投入6000多万元科研经费,动员路内外科研、设计等院校单位联合攻关。先后攻克多年冻土隧道、桥梁、路基使用应用技术等世界性难题,不少冻土工程措施在国内外都是首创。青藏铁路也因此被称为"世界冻土工程的博物馆"。

    "改变观念,变被动保温为主动降温、冷却地基、保护冻土,是青藏铁路建设解决冻土问题的一大特色。"张鲁新说,冷却地基,减少传入地基土层的热量、保证多年冻土的热稳定性,从而保证路基的稳定性,这一思路为解决高温、高含冰量多年冻土路基提供了可靠途径。

    在青藏公路沿线,被破坏的植被不时可见,虽历经50年仍难以恢复。如何尽可能地保护青藏铁路沿线的植被,一直是横亘在建设者们面前的一道难题。青藏铁路建设部门组织国内外环保科研力量,开展环保科研攻关和环保工艺创新,开展"青藏铁路高寒植被恢复与再造试验"课题研究。总结推广路基边坡、水沟、取土场植草和植被恢复等先进工法。在海拔4300米以上的不同地段开展植草和植被恢复试验,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均获成功。

    位于羌塘草原的古露湿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是藏北草原水草最丰美的地区。为保护湿地,建设者先在原湿地旁边的植被稀疏处挖出与湿地等高的洼地,将湿地原水引入,营造出人工湿地的环境,然后,再将车站用地上的牧草连根挖出半米深,一块块植入人工湿地内。如今,移植的8万平方米湿地草皮与原湿地草皮连成一片,生机盎然。

    在青藏铁路开心岭2号大桥湿地桥梁施工中,记者看到,将施工场地地表草皮移植养护后,用于桩基周围的植被恢复,较好地保护了湿地的生态环境。在青藏铁路当雄段,路基两边经过移植的草皮与天然植被已浑然一体。而在距离当雄段向南约50公里的羊八井段,路基两边新种的草则新长出了嫩芽,显示出无限生机。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指挥长黄第福说,虽然离当雄段不远,但这里采用草皮移植的办法就无法奏效,通过多次试验才摸索出种草的办法。

    今年年内,青藏铁路将实现全线铺通,预计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开始试运行。根据设计,青藏铁路全线将建立调度集中系统,34个车站,仅有11个站有人值守,把全线运营管理人员压缩到最低程度,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铁路沿线生态的影响。

    尊重科学,顺应自然,最大限度运用科技手段做好环保工作,已成为青藏铁路建设者的共识,也成为他们遵循的信条。国家环保总局、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部委多次检查后一致认为,青藏铁路运用科技手段进行环保的经验,在国内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中居于领先水平,具有示范意义。

                          创新机制 依法环保

  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青藏铁路在建设中如何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创造性地引入环境监理制度,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严格依法办事,确保铁路建设达到环保要求。

    这是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现状: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生态源”,世界仅有的独特生态系统和世界山地生物物种的重要起源和分化中心,稀有特有动物物种多、种群数量大,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地表植被一旦破坏极难恢复。

    这是有关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的现实:全长1142公里的铁路将穿越550公里多年冻土层,沿线分布5个已建的自然保护区和一个特殊生态功能区,跨越五大水系。

    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后果不堪设想。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从前期的环保评估、制定具体环保措施,到建设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实施环境监理和监测、加大对环保的监察力度等,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把环保纳入,并进行重点考量。在青藏铁路330亿元的总投资中,初步估算,用于环保的资金达11.2亿元。

    “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开发与保护并重”,这是青藏铁路建设遵循的环保工作方针。据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介绍,依法环保已纳入青藏铁路建设一体化管理目标。青藏铁路开工之前,针对面临的生态保护难题,建设单位根据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确定了多项课题,对青藏铁路建设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进行论证,组织有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现场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青藏铁路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如选择羊八井方案,绕避西藏色林错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优化穿越可可西里、三江源等自然保护区路段的线路方案,减缓对环保区切割的影响等。

    “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原则,是对青藏铁路环保工作的具体要求。为使施工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减至最小,2002年3月,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与铁道科学研究院环控卫研究所签订了施工期环境监理合同,实施青藏铁路建设的第三方监理。这是国内铁路建设中首次推行环境监理制度。构建了建设、施工、工程监理、环境监理“四位一体”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据青藏铁路环境保护监理站负责人李耀增介绍,环境监理的工作范围主要包括主体工程、临时工程、生态恢复工程及野生动物通道等。工作方式采取文件核对与现场检查相结合,辅以现场监督,并根据青藏铁路工程进展情况,确定环境监理的重点。2002年至2005年6月,青藏铁路环境保护监理站赴施工现场重点检查4000余点次;对存在的问题共计发出环境监理通知60余次;对近140处工点提出了整改要求。

    孙永福认为,环保监理的引入,使得施工期环境管理纳入正常程序,强化了对水土流失的保护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对发现的环境问题能够及时反馈,使施工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得以控制,变环保部门被动外部环境控制为施工过程内部主动环境控制,有利于国家和地方环保政策法规得以落实。

    目前,经青海、西藏两省区环保部门检测结果显示,青藏铁路建设对河流水质无明显影响,冻土环境未出现明显改变,沿线野生动物迁徙条件和铁路两侧自然景观未受破坏,沼泽湿地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小处着手 全员环保

    珍爱神山千古秀,呵护圣湖万年清。

    家住长江尾来到长江头,保护长江源就是保护家乡水。

    珍惜生态环境呵护一草一木,珍爱野生动物呵护高原生命。

    ……

    在青藏铁路建设生活营地和施工现场竖立着的500多块类似的环保宣传标语牌,这既是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对环保的基本要求,也是广大建设者的心声。从格拉段建设伊始,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就把增强全员环保意识作为重要一环来抓,让全体参建人员自觉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

    38岁的李韶文来自湖北,他参与拉萨河特大桥的建设已有两年多时间了。他告诉记者,从来到建设工地的那一天起,负责大桥施工的中铁大桥集团公司就向每一位员工强调环保的重要性,并制定了严格的惩罚措施--向河里扔垃圾,一经发现,罚款5000元。"重要的并不是怕罚款,而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个人都不忍心因为自己的行为污染了这里的环境,每个人都很自觉。"

据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指挥长黄第福介绍,为让环保这个概念深入人心,指挥部为参建人员发放了《青藏铁路施工期管理人员环保手册》《青藏铁路施工期施工人员环保手册》等资料,并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专业技术培训。截至目前,共举办了40多次培训班,培训各类人员4300多名。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青藏铁路总体设计师李金城介绍,沿线取土场的数量及具体设置,就让他费了不少心思。青藏铁路初步设计阶段规划设置了295个取土场和砂石料场,经过对选址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将取土场和石料场优化为238处。中铁十二局施工区段穿越可可西里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他们规定,营地的选择必须在废弃场地和无植被或少植被的区域。后来,所需的5个石料场也全部建在了离施工区100多公里无植被的区域。

    野生动物通道问题被认为是环境保护的头等生态问题。为此,青藏铁路工程共设置了33处野生动物通道,并根据不同动物的迁徙习性,将通道设计为桥梁下方、隧道上方及缓坡平交三种形式。而对于藏羚羊等中小型动物通道,桥下通道部位净高要求大于3米,对于藏野驴、野牦牛等大型动物的通道,桥下通道部位净高要求大于4米。

    建设者仅仅是过客,青藏高原是野生动物永远的家。在青藏高原的建设工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2003年8月,为保证一个月前从可可西里南部前往北部产仔的藏羚羊顺利回迁,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要求沿线施工单位停工让路,全面清理动物通道的施工现场,对施工车辆实行管制,禁止鸣笛,引导藏羚羊通过动物通道。8月中旬,施工单位停工了五六天,建设人员采取降低缓坡高度、派人巡逻看护等措施,想让藏羚羊早日通过路基,但藏羚羊似乎也在考验建设人员的耐心,迟迟不通过。情急之下,施工单位给青藏铁路建设指挥部发了一份《关于请求协调藏羚羊通过铁路工地的紧急报告》的电报。指挥部工作人员看到后,不由得都大笑起来。之后,逐渐适应了环境的藏羚羊都安全越过了铁路路基。

    环保体现在方方面面,对于普通建设者来说,重要的是从小处做起。中铁十九局四公司青藏铁路项目部机械队队长陈舸看到经常有过往车辆在施工便道上丢弃饮料瓶、塑料袋等垃圾,便要求自己队的每台车上都放一个小纸箱,司机出车时,顺便把路上的垃圾捡起来。司机吴海云,长期坚持捡拾过往车辆丢弃的废弃物,被工友们戏称"垃圾储运车"。

    "爱高原如爱家护草木似亲人,来是一片净土去时一方绿洲。正是因为环保的血液流淌在每个建设者的心中,每个人都从小处入手,从自我做起,青藏铁路周围的生态保护才从根本上得以实现。"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说。

  编辑: 春雷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