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聚焦“十一五”规划 > 新闻报道

"十一五"中国外交:把握关键五年 谋求和谐格局

2006-08-31 11:00:21 SRC-192
   
 

中国的和平发展正迎来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明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将会采取怎样的国际战略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本期《国际周刊》请一些专家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主持人语

把握关键五年

曲星(外交学院副院长):未来一段时间,国际形势总体上和平、稳定、缓和,中国可以开展全方位友好的外交,为和平发展创造更好的国际条件和周边环境。

目前的大国关系以合作为主,但多极趋势与单极企图、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的矛盾也在深化。国际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国际社会中多边主义的呼声在加大,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形成了有力的制约,给中国运筹大国关系、反对外来干涉、捍卫民族利益提供了可能。中国与各大国建立的各种伙伴关系具有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这些伙伴关系反过来又对国际形势的总体缓和、稳定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另外,传统安全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因素交织,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增加,驱使世界大国把相互的合作放在首位,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在加强,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分量在增加。

“十一五”开局时刻,我认为中国外交要做到:维护一个机遇,创造四个环境,服务好一个事业。

维护一个机遇,指的是维护好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十一五”的5年是中国发展战略机遇期承上启下的关键5年,我们有很多机遇,但也面临很多挑战,中国外交要处理好复杂的国际问题,特别是与中国根本利益和民族感情相关的重大问题。否则,我们的战略机遇期就可能丧失,我们的国内稳定也可能被破坏。

创造四个环境,即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要保持目前总体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最关键的是要处理好大国关系,因为大国关系处理好了,中国与不同国家发展友好合作也就有了很大的空间。

创造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最首要的是要控制好周边的热点问题,我们最大的机遇在周边,最大的挑战也在周边;最有希望的在周边,最容易出问题的还是在周边。要处理好一系列问题,包括积极推动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和平解决,推动印巴关系进一步缓和,促成南海石油的合作开发,抑制“台独”势力分裂祖国的图谋,防止日本极右势力破坏中日关系大局等等。

创造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要求我们进一步巩固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基础,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找到一个与发展中国家能够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经济关系模式,为政治领域的合作打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

创造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就要向世界说明我国和平发展的根本需求。这要通过我们自己客观理性的行动来展示。通过大力开展文化外交,建设我们的软实力,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和睦和谐和平和美的深刻内涵,让世界理解中国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中国与世界的沟通也就更为容易。这一切做好了,外交所服务的一个事业,即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谋求和谐格局

刘江永(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未来5到10年,不同文明、多种发展模式的竞争与共存仍然是一个和谐世界的基础,但美国同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矛盾与冲突可能长期持续。多极化国际格局的基本形态将是大国之间“一超多强”结构与世界范围“一极多元”结构同时并存。美国作为世界“一超”和日本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地位不会改变,而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将成为全球增长亮点,欧盟、东盟等区域集团作为多元化国际格局中的重要成员作用将增大,发展中国家只有通过区域联合才能形成有影响的国际力量。南北矛盾、北北矛盾乃至南南矛盾将更加错综复杂,新军事变革将引起新一轮大国科技强军浪潮……在这种国际大环境中,中国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外交作为21世纪中国和平发展国家战略的子系统,其中长期目标应该是以和平谋发展,以合作促安全,以行动增互信。在全球范围,努力把推动世界多极化与争取建立和谐世界统一起来,谋求建立多极和谐、多元共存的国际新格局。新时期,中国外交在经济外交、文化外交、科技外交、军事外交等方面既要有所创新又要保持协调,不断增强应对危机管理的能力。

“十一五”期间,中国外交应继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完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服务;为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服务;为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服务。

为营造更好的国际环境,中国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美关系;增强和提升中俄关系;推进和拓展中欧关系;改善和稳定中日关系;维护和增进中印、中巴关系;深化和强化同东盟、朝鲜半岛的关系;密切和经营同澳新的关系;加强和扩大同非洲及拉美的关系。继续通过“六方会谈”争取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和实现无核化;完善上海合作组织的建设;以“10+1”、“10+3”机制为核心促进东亚区域合作;积极参与东盟地区论坛、亚太经合组织和亚欧会议等,为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视点:宽广的世界眼光

吕岩松:纵观世界历史,可以说各个国家的发展历程大都十分漫长。具体分析国别发展史,人们又发现,不同发展时期的意义是不尽相同的。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发展道路上的“要紧处”往往只有几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一个国家就能够大有作为,迅速提升整体实力;畏首畏尾、错失良机,一个国家的发展只能原地踏步。重要战略机遇期不可多得,更不可错过。在近现代发展史上,中国有过深刻的教训,也有过成功的经验。

本世纪头20年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关键。这是在准确认识国内外发展环境基础上做出的一个重大判断。2003年我国人均GDP跃上1000美元台阶,到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开始从低收入国家向中上等收入国家迈进。国际经验表明,这一阶段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在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规划国家发展不能没有全球视野。可以说,总体稳定的国际环境可以使我们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外部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

机不可失,时不我待。面对战略机遇期,中国外交的使命就是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的外部环境。良好发展的外部环境有着丰富的内涵,除了稳定的国际环境和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还包括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这包括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协作、进一步推动同发达国家关系,等等。

在肯定有利因素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对外开放水平、国际竞争力、抗风险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新的发展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面临着新的考验。

中国坚定不移地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并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求我们能够把握机遇,更呼唤着宽广的世界眼光。

营造和谐的经济环境

黄仁伟(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目前,中国经济在东亚经济中的突出地位已初步确立。中国已经成为日本、韩国等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经济对周边国家的拉动,是东亚经济保持高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这种高度相互依存的市场关系和增长动力,使东亚国家越来越认识到与中国市场的共同利益。东亚经济内部的依存度已经超过东亚与北美、东亚与欧洲的相互依存,这不能不对东亚地区以至全球力量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同时,中国与周边地缘经济的紧密联系正从东亚向南亚、中亚、俄罗斯和大洋洲扩散,形成更大范围的相互依存圈。中印、中俄贸易增长迅速,中国也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出口市场。这个趋势,将使中国周边的地缘经济布局更加均衡稳定。另外,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能源经济带正在形成,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的能源合作都具有重大的市场价值。中国和蒙古的矿业开发合作也具有着广阔的前景,中蒙经济的互补结构优势开始显现出来。中国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边境贸易和边疆开发已经成为俄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随着中国东北地区的振兴,俄远东地区也能得到更大的实惠。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开始在周边地区产生影响。比较集中的仍然是东盟北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也开始进军东南亚市场,并向南亚的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国家发展。中国企业以往投资集中在能源领域,目前在中亚,投资也开始向与棉花种植相结合的纺织产业转移。

周世俭(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中美就知识产权问题发生纠纷由来已久。今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将中国列入特别301优先观察名单,10月27日,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宣布,美国政府已经启动了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一个特别程序,正式要求中国就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更加具体详尽的数据和资料,并在明年1月23日之前给予答复。这些都表明中美在知识产权问题上还会存在摩擦。

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2004年9月,中国政府就决定用1年多的时间严厉打击各种侵权行为,大力保护知识产权。2004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宣布,严判各种侵权行为,加大对版权、商标权、专利权和各种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事实表明,在过去十几年时间里,中国政府为了保护知识产权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中国政府也清醒地认识到,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在保护知识产权、为国内外企业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和谐的外部环境方面,任务还相当艰巨。

坚持多边外交与发展外交战略

楚树龙(清华大学国际战略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近年来,令世人瞩目的中国外交新现象是中国在地区和国际各个层面上的多边外交活动。中国领导人参加众多的多边会议和活动,中国政府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国际军控、防扩散、反恐、应对非传统安全、打击跨国犯罪问题等方面的多边活动。

在东北亚,中国通过举办六方会谈,促进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和平解决。在东南亚,中国积极发展与东盟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关系,通过“10+1”、“10+3”等倡导经济和安全多边合作。中国还积极参与和促进东亚峰会(EAS)的举行,维护东亚的和平与稳定。在中亚,中国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发展与中亚及俄罗斯的安全与经济合作,并吸收蒙古、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为观察员国,使合作向南亚、西亚扩展。

在国际多边舞台上,中国也越来越活跃。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提出鲜明的立场主张,坚决维护联合国的地位、作用与团结。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目前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与一些国家不同,中国在多边合作中没有独霸或“主导”、“领导”地区或世界的意图和目标。中国的强大使中国能够在地区和世界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的文化、历史、对世界发展的看法及战略也决定中国不会试图“领导”、“主导”、“称霸”亚洲和世界,中国已经并将继续与其他国家一起,通过各种多边形式,发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作用。多边之路将是中国在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上发挥作用和影响、为世界和平稳定作出贡献的道路。

发展外交,是指中国外交越来越注重发展问题,宗旨由过去长期坚持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转向“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由关注和平、安全问题扩大到同时注重发展问题。中国主张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更多地关注发展问题,积极参加联合国发展会议,努力落实“千年首脑会议”确定的发展目标;中国越来越积极地发展对外经贸合作,积极推动建立自由贸易区等措施;越来越多地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各种发展援助,减免债务,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发等国际和地区发展项目。可以预计,随着中国实力和能力的增加,中国必将为亚洲及世界的发展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袁鹏(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与时俱进,逐渐形成了非常确定的对内对外战略思路、原则、方针。中国对美政策的基本原则也是明确的,那就是始终坚持将中美关系置于“重中之重”的位置、始终坚持“发展合作,不搞对抗”的基本立场、始终把握“坚持原则、不失灵活”的政策方针等。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美苏两极对抗的变局中审时度势,果断决策,使中美关系迈向正常化;第二代领导集体面对国际国内双重压力,在坚持中国发展方向不动摇的前提下稳住了中美关系;第三代领导集体把握大局,摆脱干扰,使中美关系赢得了新发展。当前,新一代领导集体在新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中美关系必将继续沿着“螺旋式上升”的大趋势,破浪前行。

不过,中美关系仍未摆脱起伏不定的状态、仍未完全突破美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干扰,在各种机制性交流渠道全面搭建的同时,双边军事互信却处于低潮;经贸关系营的发展与战略关系的发展还不同步;等等。因此,中美关系需要在政治合作提供平台、经济合作奠定基础、反恐合作开创契机的基础上,巩固既有机制,稳定既有合作,扩展新的合作空间。

中俄深化伙伴关系

王海运(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俄罗斯作为中国的邻国,对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中俄两国都致力于世界的多极化,都以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为今后几十年的根本任务,都迫切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与周边环境和一个公正合理民主的国际秩序。当前,两国间边界问题已经彻底解决,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已经签订,多种合作机制的建立等为两国战略协作的深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可以预料,未来的二三十年中,只要国际战略格局不发生根本变化,只要中俄双方不出现重大战略判断和战略决策失误,建立在广泛共同战略利益基础之上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就有望持续发展。

在对俄发展关系中,我们的外交理念应该是平等互利,有取有予。两国要进行广泛的战略协作,在重大问题,包括军事问题上协调一致。要努力营造有利于两国关系深化的舆论氛围,打好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要大力开展民间外交、学术交流,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使中俄关系进一步深入发展。

中欧坦诚合作

沈骥如(中国欧洲学会理事):中国与欧盟建交已经历了30个春秋。双方的关系不断升级,2003年,双方决定将全面伙伴关系升级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今年9月5日,胡锦涛主席在会见来华出席第八次中欧领导人会晤的英国首相布莱尔时指出,中国和欧盟是当今国际舞台上两支重要力量。他表示,中方高度重视中欧关系,希望双方增强互信、把握大局,扩大共识、深化合作,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再上新台阶。

中、欧都处于历史的转折时期。法、荷全民公决否决了欧盟宪法草案表明,扩大了的欧盟需要调整各方利益,建设一个和谐的欧盟。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各阶层人民同舟共济。中欧各自为实现内部社会和谐的努力,都需要和谐世界的外部条件。实现内部社会和谐与构建和谐世界是中、欧两个古老文明实现各自历史复兴的内在需要。中欧在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格局多极化方面有许多共同语言,都主张摒弃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承认和尊重文明的多样性,主张在世界各国间建立民主、平等的国际关系,这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由中、欧双方共同的历史理念所决定的政治共识。中、欧坦诚合作不但有利于我们双方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构建一个和平、合作、和谐的世界。

巩固与发展中国家关系

刘宝莱(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发展中国家是国际上一支重要力量,影响越来越大。这些国家坚持多边主义,强调政治解决国际争端,主张发挥联合国作用,支持联合国改革。发展中国家普遍重视同我发展关系,双方政治上共同语言比较多,经济上互补性强,安全上有加强合作的必要性。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与发展中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有利于中国维护和延长中国的战略机遇期。

在与发展中国家发展关系时,我们应该重在务实高效,坚持平等待人。在经贸合作方面,应该注重减少贸易摩擦,重点开拓互利双赢的合作领域。要鼓励中国企业向发展中国家投资,并帮助发展中国家培训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中非、中阿论坛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等区域性组织的作用,加强与南非、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的友好往来与合作。另外,也要广泛开展民间外交,进行多层次多领域的交往,加强双方的交流与沟通。

中拉关系实现共赢

江时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与拉美虽然远隔重洋,但中拉关系非常重要。中国和拉美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在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中有较多的共同语言和许多相同的立场。在许多领域,拉美能够与我们站在一起,为捍卫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中国的利益相互支持。另外,拉美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和拉美可以在这一领域展开合作。同时,拉美是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场所之一。就经济总量而言,拉美领先于其他发展中地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拉美市场不容忽视。

中拉关系的发展是有利于推动南南合作,有利于拉美的发展,是一种“双赢”关系。主要体现在:1.中国需要进口大量初级产品,而国际市场上多种初级产品的价格呈上升趋势,这使出口大量初级产品的拉美国家受益匪浅;2.中国在一些拉美国家的生产部门进行了投资,对于缺乏资金的拉美国家来说,这无疑是有利于拉美经济发展;3.中国能够促进拉美国家的贸易多元化,到2010年,中拉贸易额将达到1000亿美元;4.许多拉美国家在努力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中国在许多领域可以向拉美国家提供先进技术;5.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世界各地旅游,中国将促进拉美旅游业发展。

  编辑: 侯海花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