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本报记者郭学军实习生黄玓仙子 鲍叔牙(?-公元前644年),春秋时齐国大夫,亦称“鲍叔”、“鲍子”。当年,齐桓公任命鲍叔牙为相,叔牙辞谢,保举管仲。后来经管仲的改革,齐国日渐富强,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曾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牙遂以“知人”为世人所称道,后世说到人之相知,故多以“管鲍”誉称。 鲍山脚下墓地犹存 9月16日,记者和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王晶一起来到位于济南东郊王舍人镇东南的鲍山脚下,试图寻访一下这位先贤的历史踪迹。 只见鲍山高不过百米,山上树木茂盛,山顶有新建的亭榭,东侧山脚下有仿古牌坊式山门,似乎并无引人之处。“‘鲍山’的名字就缘自鲍叔牙。”王晶介绍说,昔日此山附近有一座石城,名叫“鲍城”,是鲍叔牙的封地。鲍叔牙死后,葬于山坡下,后人为纪念这位先贤的功德,便把此山称为“鲍山”,沿用至今。他讲,现在这里除了鲍山和鲍叔牙的墓地,许多历史遗迹已经没有了。但史书记载,这里曾是一处山清水秀,涧幽水潺的美丽处所,引得历代文人赞咏。 宋代曾巩曾有《鲍山》诗云:“云中一点鲍山青,东望能令两眼明。若道人心是矛戟,山前哪得叔牙城。” 在鲍山东北约500米处的山下,记者见到了修缮完好的鲍叔牙坟墓。只见坟墓是一大土丘,高约5米,直径约6米,上面长满了草木,四周有青砖砌成的围墙,高约1米。在围墙外面则是一个青砖垒成的平台,北侧有两尊石兽和一个写有“齐大夫鲍叔牙墓”的墓碑。而在墓碑北侧,便是宽敞的石板台阶。台阶下有一石碑,是济南市人民政府1995年所立,上写有“鲍叔牙墓”和“济南市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字样,背面还有有关鲍叔牙的简介说明。 “我小时候来这里放牛玩时,在坟墓前还有一个古石碑,不远处还有一座‘分金桥’,可惜后来都损毁掉了。”今年75岁的附近居民刘大爷说,现在的墓地是近年重修的,墓地南北两边的道路都是以鲍叔牙的名字命名的,鲍山上的一些亭榭游廊中,也绘有鲍叔牙历史故事的彩画,也算是对这位先人的一种纪念吧。 “管鲍分金” 不计小节 王晶介绍说,春秋时期,鲍叔牙在南阳经商,认识了管仲。通过接触了解,他知道管仲虽然家道中落,境遇困顿,但志大才高,不是等闲之辈。他很看重管仲,于是两人就合在一起做起了买卖。管仲每逢赚了钱总想多分一点,鲍叔牙知道后也不以为意。 有人对鲍叔牙说:“你这么做不是吃亏了吗?”但鲍叔牙回答说:“管仲并不是贪财之人,只是家中贫穷急需钱财而已,是应该多拿些钱的。”有时候做生意赔了钱,鲍叔牙不但不抱怨管仲,还安慰管仲说:“这是时机不利的缘故,请不要放在心上。”管仲听了,十分感动。这就是被后世盛传的“管鲍分金”的故事。 管仲也曾从军出征,在战场上多次临阵脱逃。有人便讽刺管仲胆怯,鲍叔牙则极力为其辩解,说这是因为管仲家有老母,需要他孝养侍奉,故不能轻生。 “在朋友贫贱窘困之时,能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坚定的信任,确实难能可贵。”王晶说,后来,鲍叔牙和管仲都弃商从政,在齐国做了大夫。当时正是齐僖公在位,齐僖公有三个儿子。长子名诸儿,被立为太子;次子名纠,任命大夫召忽、管仲为其师傅;三子名小白,而命鲍叔牙为其师傅。管鲍两人都是尽心尽力地各为其主。 辅佐齐桓公 继位 在公元前698年,齐僖公卒,太子诸儿即位,就是齐襄公。诸儿为太子时,便荒纵放荡,做了国君之后,更加变本加厉。不仅残暴荒淫,沉迷女色,又欺侮大臣,诛杀无辜,对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小白也十分猜疑。二人由于怕受迫害,纷纷带着谋士离开齐国。鲍叔牙作为公子小白的谋士,出奔去了莒国;管仲作为公子纠的谋士,则去了鲁国。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十二年)大臣连称、管至父,联合公孙无知发动政变,杀死齐襄公。公孙无知被拥立为国君。但第二年,公孙无知在出游雍林时,被雍林的蕖丘大夫杀死,齐国陷入混乱之中。 这时,流亡在外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想回国争当齐国国君。鲍叔牙十分着急,力劝小白快速回国,并亲自为小白驾车,日夜兼程赶往齐国边界。 而管仲为了使公子纠当上齐国的国君,便找到和公子纠交情很深的鲁庄公说:“公子小白住在莒国,现在正带人马昼夜兼程地赶路,要抢先回到齐国,争夺国君的宝座。要是他先到齐国,那公子纠回去后没有位置了。为了阻挡公子小白,请您让我带上一支军队,半路把他截杀了吧。”鲁庄公慨然应允。 当管仲带领人马来到即墨附近,与公子小白相遇。因为这是一场争夺国君宝座的关键性战斗,所以两军对垒,都怒目相视,兵来将往,互不相让。在混战中,管仲一箭射中了公子小白的带钩。小白很机智地倒在战车中,佯装已被射死。管仲很放心地回到鲁国,准备护送公子纠返回齐国。 管仲率部刚走,公子小白就在鲍叔牙等人的护送下上路。回到齐国后立即登位,成为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当管仲闻知此事,又带军队护送公子纠返齐,但被齐国的军队打败。后来,管仲也成了阶下囚。 力荐管仲 当宰相 齐桓公即位之后,论功行赏,准备任命鲍叔牙当齐国宰相。岂知鲍叔牙却偏偏提出:“我虽然对您是忠心耿耿的,但只是一个庸臣,不会有大的作为。您要想把齐国治理好,就必须任用管仲来当宰相。”齐桓公问:“为什么一定要用他做宰相呢?”鲍叔牙说:“以我与管仲相比,我有五点是不如他的:宽厚仁慈,能安抚百姓,这我不如他;治理国家,能抓住根本,我不如他;忠信可结于诸侯,我不如他;能给国家制定规范和礼仪,我不如他;能站在军门前指挥练武,使将士勇气倍增,我更不如他。管仲有了这五个强项,所以要是他当宰相的话,一定可以使齐国很快强盛起来。” 齐桓公说:“可是他阻挡我回来当国君,在交战时又射中了我的带钩,几乎置我于死地。他是我的仇人,我怎么能用他做宰相呢?” 鲍叔牙说:“当时两军对峙,他忠于其主。他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射。换了我,也会为您去射公子纠的。” 齐桓公开始还在犹豫,但在鲍叔牙的再三劝说下,终于不再计较一箭之仇。用当时崇尚的大礼,去狱中迎接出管仲。并拜管仲为宰相,以鲍叔牙为副手。 协助管仲成就齐国霸业 “从此,在鲍叔牙的协助下,管仲出谋划策,在齐国顺利实行了他的治国之道。”王晶说,他们对内实行一系列整顿改革,使百姓仓廪充实,而后进行教化,让百姓明礼仪、知荣辱。对外,在处理周王室以及其他诸侯国的关系上,则采取了恩威并施的外交策略,力戒恃强而骄,处处表现出讲信义、重礼让、有节制的大国风度。使齐国迅速由乱转治,由弱变强,齐桓公也成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齐国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固然应主要归功于宰相管仲的辅佐,但鲍叔牙能够公而忘私,知人善任,甘居下位,而为国效力,同样功不可没。”王晶感慨地说,鲍叔牙这种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优良品质,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仍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鲍山脚下的山门
鲍叔牙墓前石兽
鲍叔牙坟墓
济南市人民政府所立石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