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济南背影 > 最新报道

一代名臣——丁宝桢

2006-11-12 10:10:09
  本报记者 郭学军 
  几年前,一部电视连续剧《丁宝桢》在全国播放后,这位无私无畏,大义凛然,“前门接旨,后门杀人”的清代名臣丁宝桢,给人们留下了鲜明而深刻的印象。由于剧中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都发生在山东,一般观众还都以为丁宝桢是山东人。其实,丁宝桢是贵州平远州(今织金)牛场人,只是曾在山东为官。济南一条小巷的名字,也因为丁宝桢当年曾经居住过而闻名于世,这条小巷就是——旧军门巷。
 

周青先 摄

  几年前,一部电视连续剧《丁宝桢》在全国播放后,这位无私无畏,大义凛然,“前门接旨,后门杀人”的清代名臣丁宝桢,给人们留下了鲜明而深刻的印象。由于剧中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都发生在山东,一般观众还都以为丁宝桢是山东人。其实,丁宝桢是贵州平远州(今织金)牛场人,只是曾在山东为官。济南一条小巷的名字,也因为丁宝桢当年曾经居住过而闻名于世,这条小巷就是——旧军门巷。

  巡抚故居——旧军门巷11号

  10月31日上午,记者来到旧军门巷,试图探访一下这个曾经酝酿过山东历史上惊心动魄一幕的地方。但眼前的景象不免让人感到有些失望。只见旧军门巷位于泉城路至黑虎泉西路之间,长不足200米,宽不过5米。除了在小巷北首有一个说明该巷来历的标志牌外,在小巷两边,都盖满了高楼大厦,整个小巷已没有一点原来老巷的风貌了。
  “清督抚军门曾建在这条小巷,后迁至德王府,而这里也就成为军门旧址,所以该巷就被叫做旧军门巷了。”同行的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铭解释说,到了清同治年间,山东巡抚丁宝桢在巷北路西建宅后,这个小小的街巷也因丁宝桢而在济南出了名。
  李所长说,原来旧军门巷11号就是丁宝桢的故居,整个院落南北长约30米、东西长约70米,是一处内含五处小院的豪宅。到了上世纪80年代,庭院被损严重,只剩下门楼、影壁和几间老屋。当时门前两侧各有一高约80厘米的枕石,上面雕刻有精美的竹、兰、石榴、葡萄等图案,仍能显现出巡抚宅院的风貌。而老宅仅存的这些记忆,也在2002年被全部拆除了,现在巡抚故宅也就没有了一点踪迹。
  附近的老住户张大爷讲,现在的“宫保鸡丁”这道名菜,就和这个小巷有关。据说,当时丁宝桢在山东任职时,每遇宴客,他都让家厨用花生米、干辣椒和嫩鸡肉炒制“酱爆鸡丁”,由于味美很受客人欢迎,这道菜也慢慢传开。后来,丁宝桢被朝廷封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炒鸡丁也就被称做了“宫保鸡丁”。

  无私无畏 诛杀奸宦

  李所长介绍说,虽然丁宝桢是南方人,但从他生前的照片看,他身材魁梧,目光炯炯,气宇轩昂,颇有些“南人北相”,倒很像是一位山东大汉。尤其是他一副飘然胸前的花白胡须,颇显大家风范。使人感到正气逼人,不由得肃然起敬。而其诛杀权监安德海一事,也颇具敢做敢当的山东人风格。
  历史记载,丁宝桢生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自幼就聪颖好学,能文能武,很有韬略。咸丰三年(1853年)中进士,以此步入仕途。先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后任湖南岳州、长沙等处知府,继迁任山东按察使、布政使、巡抚。
  同治八年(1869年)秋天,慈禧太后私派心腹太监安德海南下江南替她做“采办”。这“小安子”,虽是个太监,却仗着“老佛爷”的宠信,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谁也不敢动他一根毫毛。他挂着“采办龙袍”大旗的船沿运河一路驶来,趾高气扬,公然巨额索贿,搞得地方鸡犬不宁,沿途官员都不敢怠慢。当时的直隶总督曾国藩得知消息后,在其管辖地区,也没有任何动作。
  等安德海到山东境内后,地方官上报巡抚丁宝桢。生性廉洁刚烈的丁宝桢以清宫祖训“太监不得私自离京”为由,派兵在泰安将安德海抓获,并决定将安德海就地正法,同时火速上报与慈禧太后有矛盾的慈安太后。此举让左右的人大惊失色,劝道:“丁公虽不怕死,难道不顾及子孙?”丁宝桢喟叹说:“为民除害,身家性命早已置之度外。”可就在此时,慈禧太后发来解救安德海的懿旨。丁宝桢果断地决定“前门接旨,后门斩首”,将安德海拉到西门外丁字街斩首。
  “生米已做成了熟饭,慈禧太后最后也奈何不得。”李所长说,这件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惊人之举,当时震惊满清朝野,大快人心,丁宝桢也因此事而闻名天下。曾国藩赞叹丁宝桢为“豪杰士”。

  竭力治黄 造福百姓

  据了解,丁宝桢在山东为官时,时刻关怀民间疾苦,做了许多为民造福的事情,尤其他把治理黄河作为“政事第一要务”,建立了很大功绩。资料记载,同治十年(1871年),黄河在山东郓城侯家林决口,水势汹汹,南灌运河,漕运受阻,田庐漂没,百姓叫苦不迭。丁宝桢见此情况自告奋勇,奏请主持运河工程,下令各级官员:“倘敢阳奉阴违,有心贻误,一经验实,即将该员正法。”由于他做事果敢,雷厉风行,该工程于次年春天便告竣,大堤“一律安澜”,使百姓渡过难关。
  而两年后,黄河又突然在直隶开州石庄户决堤,全黄东注,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数十处悉被淹没,而五省河官都束手无策,互为推诿。危急时刻,丁宝桢自己捐出巨款,令其子丁寿鹤押解前往山东灾区散放,救灾民于水火,受助百姓无不赞叹。

  创办洋务 求富自强

  “丁宝桢还是清末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李所长说,丁宝桢生活的时代,正好处在中国历史大变局的时代。自鸦片战争以来,狼烟四起,民族灾难深重。丁宝桢主张“以战制和”,加紧防御。面对外敌“船坚炮利”的现实,他致力于“求富自强”的洋务运动。亲自勘察山东海岸,决定在马头嘴、石岛、烟台等洋舰必经之地构筑炮台,密植树木以作掩护。
  他认为中国要自强,必须学习西方,“精求武备”,“仿照外洋枪炮之巧如法制造”,这样才能“弃我之短,夺彼之长”。于是,创办山东机器局,继后,又在成都设立四川机器局,成为山东、四川近代工业的开端。
  与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人物不同,丁宝桢把“自强”立足于“自富”的基础之上,在办洋务的同时,更关注富国富民,在任时实行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措施。
  1869年,丁宝桢创办尚志书院,俗称尚志堂。就学者除了学习儒学外,还学习天文、地理、算术。至今,在趵突泉公园,还遗留有尚志堂建筑。另外,丁宝桢还创办了近代山东最早的官书局——山东书局。该局最著名的刻本《十三经读本》,就是由丁宝桢亲自参与校勘的。

  知人善任 百姓敬仰

  “丁宝桢的政绩,很大程度得力于用人。”李所长讲,丁宝桢认为“上谕为政,首在得人”,只有“重用德才兼备之人”,才能把事情办好。因此,他很重视选用人才。而用人的标准,一是“居心行事”,二是“苟异于人”,就是要用有事业心而且确有奇才的人,不是“只会做官不会做事”的人。对人才的考察,则“察其言,观其行”而后“知其人”。每到一处,悉心查访,但遇心术正大、才识卓越、能办实事的人,便极力保举、提拔。
  据记载,丁宝桢发现丁彦臣是一个“才识开拓、器向宏深,明干笃实”的人,便保举他治理山东河道。而办洋务,则保举了一批“博求通识之士”,如薛福成、张荫桓等人,他们后来在实业、外交上做出了贡献。而在抵抗外来侵略中有功的长庚、鲍超等,也都是丁宝桢一手提拔起来的。总之,他识一批才,就使国家多一批栋梁;提一批官,就多做一些利国利民的事。
  丁宝桢在山东做了近十年巡抚,又在四川任了十年总督,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在成都逝世。噩耗传出,山东父老悲恸万分,请求朝廷将丁宝桢的灵柩运回山东,葬于历城(今济南)九华山麓。
  眼前的巡抚故宅没有了,固然遗憾,但人们怀念丁宝桢,其实更在于他的人格精神,更在于他有一颗为百姓谋福祉的心。

遗留下的丁宝桢照片(翻拍资料)

拆迁前的巡抚故宅大门(郭建政摄)

拆迁前残破的巡抚故宅(李铭摄)

  编辑: 李辉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