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衫大褂、扇子醒木、“咦”、“嗨”的叫好声……到了天津,那种扑面而来的独特茶馆氛围— 轻松、随意,那种原汁原味的传统相声,是在其他地方享受不到的。 曲艺火爆天津茶馆 5月14日下午两点,天津和平区新华路名流茶馆里,几乎所有固定桌位上的茶杯盖都被正了过来——这是座位“已订”的特殊标志。伴随着演出时间的临近,仍有三三两两的观众陆续走进,服务员只能搬来几把椅子放在茶馆两侧:“真不好意思,座位都订满了,只能临时加座了”。 坐在茶馆里,环顾四周,色调很灰暗,空间也很拥挤,面积约有100平方米,正式的座位大概在100个左右,走廊里还临时加了两排椅子,再加上舞台侧面的十多个座位,总共容纳将近150位观众,说实话,环境比我们济南的曲艺演出场所茗曲阁差远了,就更不要提刚刚装饰一新的明湖居了。但是两地观众对曲艺的那股热情却不能同日而语,可谓冷热宛若两重天。 “即使提前三天订周末晚上的座位,也只能在第七排左右了。我们这儿有曲艺演出的茶馆都这样。”坐在我们身边的一位本地“相声迷”如是说道。大家为什么都对茶馆里的相声演出如此热衷呢?“两年前我就开始在这里听曲看演出,每周至少来一次。这里节目内容丰富,15元至25元的票价(前三排和最后一排高椅25元一位,中间的都是15元一位)完全能够承受。我自幼喜欢曲艺,在这儿能找到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90多岁的张老先生一语道破了来这里的缘由。他说他至今仍然记得当时天津观众给在茶馆里说相声的侯宝林起外号的情景:“他当时特别瘦,一上台大家就吆喝‘幺鸡’。”这种演员和观众无隔阂的交流和互动,成为茶馆相声的主要特色,也是其魅力所在。 当日参加表演的是天津“众友相声艺术团”。目前天津市一共有3个大的相声表演团体,“众友”是成立最早的一个,其成员多半是专业文工团退下来的演员,擅长说传统相声;第二是“哈哈笑”,其成员多半是业余好手,他们说的一些新段子很受欢迎;第三是“九河”,其成员很多都是相声世家子弟。3个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演员年龄偏大。除了个把曲校学员以外,都是50岁以上的老头。他们都已退休,生活已经有了基本的保证,来茶馆表演纯属挣点零花钱。 另据了解,其实天津的曲艺也在前些年陷入了低谷,从去年下半年起,小剧场曲艺才开始抬头,到茶馆听曲儿也才逐渐成为都市人的新时尚。大爷、大妈夹着垫子老早就去“抢座儿”,公司白领提前几天电话订票不甘示弱,“有朋自远方来”的大车小车托着长长的期待,不接连看上几场绝不打道回府。 现挂”是演员的拿手好戏 下午两点半,表演正式开始。先上来的是一个说快板的年轻人,说的是一个传统段子,因为刚刚开场,茶馆里特别吵闹,聊天的、嗑瓜子儿的、打电话的、要茶水的此起彼伏,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快板才能镇得住场子。接下来上台表演的全是相声,表演者一律长袍马褂,其中不乏功力深厚的老演员,其中既有马三立的徒弟尹笑声,还有杨少华的长子杨威。 与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相声有所不同,茶馆里的相声现场感特别强,比如那日一老一少正在台上表演相声时,台下忽然发生了口角,声音很大影响了演出,这时只见那位年轻的捋胳膊挽袖子,对着麦克风:“您几位等会儿,我给帮帮忙去!”观众闻听此言登时哈哈大笑,注意力又被两位经验丰富的演员给“拽”了回来。 据行内人介绍,这就叫“现挂”。“现挂”是天津茶馆相声的一个特色,通过这种特殊的表演形式,消除了演员和观众之间的隔阂,演员现场抓哏就会和观众形成互动,往往还会成为一段节目中最出彩的地方,这可是大剧场、电视、广播所无法比拟的。此外,“现挂” 也是锻炼演员和提高业务能力的一种机会。 当然在这里看演出除了感觉热闹好玩之外也有些许不尽如人意之处,记得我们在“取经”的过程中,不止有一位行内人对我们说:观众看的是艺术,而不光是笑料,尤其是那些类似于“你打我一下,我骂你一声儿子”的低级笑料,这样的段子外行可能看着挺乐和,可内行就蒙不过去了。话虽这么说,可我们从北京到天津在小剧场里还是听到了很多建立在“互相当对方爸爸”基础上的笑料,这些笑料还引起了很多观众的热烈响应。这是相声的特质使然还是我们的演员拿捏得还不够抑或是相声火爆背后存在的一个隐忧呢? 年轻人占据观众主流 和鼓曲、戏曲不同的是,茶馆相声已经不再是中老年观众的专利,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反而成为了主流,据了解,目前他们已经占据到全场观众的85%左右。 “逛街、唱歌、看电影,也总有乏味的时候,到茶馆听相声本来只是调剂,却不小心把女朋友培养成了相声迷,这样也好,我也省了脑筋去想怎么哄她开心了。”现在一到周末,小吴和女朋友至少要安排一个晚上专门到茶馆、小剧场去听相声,15元钱的门票还管茶水,再买上点零食,一个晚上很容易就“打发”过去了。 烫着韩发,穿着“阿迪”、“JACK&JONES”在老式茶馆里听着传统相声,现代与传统在这里似乎有些失调。当我们问一名戴着耳环的男生平时有什么爱好时,他说他喜欢K歌、NBA和摇滚。问他为什么还要听相声,他的回答非常简单“因为相声能够逗乐”。被问及里面的内容能听得懂吗,他表示“没问题”,不管传统与现代,只要能发泄一下就成,“这与艺术无关”。
取经团感言
“包袱”要抖得恰到好处 天津的茶馆相声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们“抖包袱”的方式,一个包袱要“做”上老半天才抖出来。正应了相声界的那个说法:三翻四抖。就是说包袱最后抖出来之前一定要先用三个类似的话做铺垫,到第四句才抖包袱。在他们看来,相声讲究说学逗唱,“逗”只占相声的四分之一,其余三样都不是以逗乐为目的的。在这些老相声中有很多绕口令、学戏曲的段子,本身不逗乐,说白了就是演员显摆自己的口技,但在茶馆那种地方,这样的显摆却总是能博得满堂彩,因为演员越是在台上说得汗流浃背,观众也就越是会感觉钱没白花。 “包袱抖得恰到好处在整场演出中尤为重要,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此外我们演员的‘现挂’功夫也应有所提高。”济南市曲艺团的慈建国团长谈道,“一场成功的演出,必然是由演员和观众共同创造的。”他认为,现场发挥是很多演员的表演体验,随意性是茶馆相声的显著特点,你来我往,观众和演员往往成为了一体,“咦”、“嗨”、“好啊”……此起彼伏的叫好声,是观众对演员的一种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