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今年4月“明湖居”的重新开张,8月“茗曲阁”的再展新颜,9月“晨光茶社”的重出江湖,历史上这些曾经为济南“曲山艺海”铸造过辉煌的老济南“招牌”,今年纷纷复出,让泉城市民和外地慕名而来的游客又有了听书品曲的好去处,也使得济南“曲山艺海”的美名不再只是海市蜃楼般地缥缈。 然而,“老字号”的恢复,是否就意味着冷清了多年的济南曲艺环境已经得到改善?在新环境下济南曲艺人是否做好了准备?“曲山艺海”的振兴是否就在眼前了呢?
在中华曲艺史上,济南曲艺曾经因为名家荟萃、书(曲)目繁多而地位显赫,与北京、天津并称为曲艺界的三大码头,有“曲山艺海”之美誉。然而“曲山艺海”的美誉对于今天的济南人来说却是遥远而又陌生的:只是听老一辈人说起,并没有切身感受。对于现在的泉城百姓来说,闲来无事听书看戏,曲艺场内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的景象已成为老济南的记忆,现在的年轻人只能从老人的回忆或者刘鹗的《老残游记》等文字中体会当年的盛景了。 “老字号”都是金招牌
说起老济南的曲艺演出,市曲艺家协会主席郭正让的话匣子可就打开了:“咱济南曲艺的大发展是在民国以后,当时的济南涌现了很多著名的曲艺场所,像“大明湖畔黑妞白妞唱大鼓的‘明湖居’和趵突泉边谢大玉、小彩舞、张小轩等名家演唱过的‘望鹤亭’;大观园内的‘共和厅鼓书场’有‘梨花大鼓皇后’鹿巧玲的精彩演出;大观园晨光茶社相声大会中,更有马三立、刘宝瑞、郭全宝、白全福等相声大家来表演,可谓群星灿烂。” 南来的“角”北来的“腕儿”都要到晨光茶社露露面,郭正让谈起这些相当激动。济南相声的历史应该从1943年9月2日孙少林创建的“晨光茶社”在大观园开业算起。在当时相声界流行有“北有启明(茶社),南有晨光(茶社)”之说,可以说当时的济南是全国相声的一个“根据地”,全国的许多相声名家都要来济南“拜码头”,除侯宝林外,马三立、郭全宝、常宝华等都来晨光茶社演出过。“可以说,当时全国有名的相声演员都来济南演出过,济南也培养了李伯祥(孙少林的干儿子)、赵振铎(孙少林的大弟子)这两位演员。”上世纪60年代,济南的肖国光、袁佩楼、张春奎、孙少臣、吴苹、赵文启等,在国内有很高的知名度。当时相声界有一个公认的“规矩”,就是“北京学艺,天津练活,济南踢门槛”,意思是相声演员,只有在北京、天津小有名气之后,才敢到济南的茶社演出,从而确立自己在全国的名气。
省曲协名誉主席刘礼介绍:明湖居是清末民初济南的一处曲艺场,由山东梨花大鼓的创始人郭大妮于清末同治年间建造。后郭大妮嫁人,不再从艺,她的徒弟黄大妮承其旧业,继续在明湖居演唱梨花大鼓,黄大妮有一姨表妹叫王小玉,艺名白妮,学艺于表姐。而白妮有干姊妹叫黑妮,师从白妮。关于黑妮、白妮的演唱技艺,蜚声海内外的《老残游记》对大明湖畔“明湖居”曲艺演出进行了生动描写。在这部书的第二回中,刘鹗以“历山山下古帝遗踪,明湖湖边美人绝调”为标题,把当年曲艺艺人王小玉、谢大玉在明湖居表演的梨花大鼓精彩片断描写得淋漓尽致,家喻户晓。 “金招牌”踏上复兴路 近两年,曲艺界三大码头中,天津的民间相声“活”了,北京的郭德纲“火”了,三大码头之一的济南曲艺人今年也不再甘于寂寞了。 在这三家重新开业“试水”的“老字号”中,首先要说的就是4月28日率先开业的“明湖居”。恢复后的“明湖居”并不是在原址,而是坐落在南丰祠院内的南丰戏楼,这是一座面积近300平方米的清代戏楼,雕梁画栋,彩绘精巧,南为戏台,东西为两层看台,上下均可摆桌看戏品茶。每天济南市曲艺团在此驻场进行五场曲艺表演,上午两场,下午三场。记者日前在采访市曲艺团团长慈建国时获悉,由于游客在此观看演出不用单独买票,是在大明湖的游园门票中扣除,这几个月的演出受到游客的普遍欢迎。明湖居的曲艺演出已从8月份起增加到每天有六场,上下午各三场,每场演出40分钟,这些节目大都选择的是适合游客观看的短小精悍的曲艺节目。 第二个恢复演出的是大观园内有着近70年历史的“茗曲阁”。茗曲阁原名叫新新舞台,建于1938年,主要演出曲艺和戏曲,在济南久负盛名。不过由于种种原因,2002年前后,这里就不再进行固定的曲艺演出了。从今年8月12日起,每周六、日晚,有着“齐鲁第一团”美誉的济南市曲艺团都在此举办专场曲艺演出。观众只需交上10元钱,就可在此边喝茶边欣赏相声、山东快书、山东大鼓、山东琴书、山东快板、西河大鼓等多种曲艺曲种的表演。对于茗曲阁恢复演出的前景,慈团长说:“有了茗曲阁,我们曲艺团就有了阵地。我们目前只是想争取把这个阵地恢复起来。让人们一提起在济南听曲艺,知道有个茗曲阁,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考虑慢慢做大。” 即将于9月20日正式恢复开业的晨光茶社可曾是济南“曲山艺海”的一面旗帜。由于历史的原因,晨光茶社于1966年关门歇业。消失了40年之后,为弘扬民族文化、繁荣济南曲艺,通过市曲艺家协会主席郭正让以及孙少林的儿子、相声名家孙小林等一大批热爱曲艺事业及相声艺术的人士的积极奔走,终于使得晨光茶社得以恢复。 新晨光茶社位于大观园商场内当年旧址,共分两层,经营面积600平方米,一层装修颇具现代气息,二层则完全沿袭了旧晨光茶社的布局格式,有150个座位和14个单间,演艺厅近170平方米。开业后,晨光茶社将演出以相声为主的曲艺节目,每晚7时30分开始,演出时间约两个小时。郭正让介绍,为了晨光茶社的重新开业,目前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实验性演出,在此期间,市曲协还专门成立了相声艺术研究会,调查摸清了全市相声队伍的“家底”:有近70位专业、业余相声演员,最大的84岁,最小的仅有14岁,并成立了大观相声俱乐部。对于晨光茶社的经营方式,郭正让透露很想把它办成个公益性质并与旅游相结合的泉城文化夜生活的新亮点,市民听相声的好去处。 复兴之路不平坦 恢复营业的这些“老字号”能否会像北京的德云社、周末相声俱乐部,天津名流茶馆那样广受欢迎呢?接受记者采访的曲艺界人士几乎对此均持谨慎的态度。 郭正让分析:济南和北京、天津的人文地理和风俗习惯都不一样,郭德纲在北京打了10年的基础才取得今天的成果,济南没有郭德纲,所以也不可能马上就出现那样火爆的场面。再就是济南观众没有掏钱买票的习惯,所以说济南的观众还需要慢慢“培养”。 我省优秀相声演员李洋认为,现在观众接受的东西太多,毕竟不是上世纪只有收音机的时代,现在观众对曲艺对相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郭德纲能把传统相声注入新元素,把一些当代的热点话题融入到相声中,而我们目前缺乏的就是这种接受新鲜事物快的领军人物。郭德纲会600多个传统段子,返场22次应付自如,而我们的演员会10个段子就算多的。 山东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孙立生感慨地说:“我们的尖子演员太少了,我们的优秀作品太少了。过去曲艺是‘撂地摊’,跟着码头跑,哪里人多往哪儿去,通过表演混饭吃,肯定是观众喜欢什么就创作什么。现在曲艺演员归各个专业剧团,有了惰性,离市场远了,观众自然不喜欢了。再就是和戏曲一样,曲艺是一种很人格化的艺术形式,观众由欣赏优秀的曲艺开始,会转化为对曲艺演员人格化的热爱,这样的演员就是‘角’。这样的‘角’目前我们还没有。” 由此看来,山东曲艺的振兴还是个“系统工程”,但我们期待着这些“老字号”的复苏是山东曲艺复兴的前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