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常州讯 5月31日下午,常州市科技局局长张跃向“富民优先”采访团的记者们介绍了常州市“十五”期间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加快自主创新的具体做法。
张跃说,“十五”以来,常州市把加快自主创新作为推动科学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深入实施科教兴市这一主战略,大力培育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中心的创新服务体系,全市的综合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稳步增强。
一是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迈上了新台阶。近五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速度30%,2005年达到114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3%。大力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制造业信息化试点企业达80家,实施信息化项目111项,支柱产业的骨干企业应用2项信息化主题技术的比率达100%。
二是科技项目及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新成效。“十五”以来,常州市共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656项,其中国家级367项,获上级科技拨款2.53亿元。其中,国家863攻关计划11项、省级以上高技术研究、攻关计划97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89项、省重大成果转化资金项目9项,项目累计实现销售收入960多亿元,利税210多亿元,有力促进了全市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
三是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及产品获得新发展。“十五”以来,常州市专利申请量大幅上升,年均增长率超过20%,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8402件和479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316件和233件,累计达到12505件和8238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08件,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目前,全市拥有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有1200家,约占全市制造业企业30%;驰名商标7件,省级认定著名商标77件,市知名商标307件,拥有新科牌激光影碟机等中国名牌产品14只,旷达牌汽车座椅内饰面料等江苏省名牌产品71只,这些产品覆盖了电子信息(软件)、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高效节能及环保等高新技术领域。
四是综合科技实力有了新提升。“十五”以来,常州市获省级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81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项,在新型涂料、轨道交通、数字视听、医药、稻种培育等高新技术领域,保持一定的技术优势,形成了一批科技成果和技术领先的企业,常州康美化工有限公司的“富右旋烯丙菊酯原药”等3家企业的产品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世界前五位;东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的“环保型彩棉服饰”等17家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市场前三位。近年来,常州市在全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中始终位居前列,科技进步对工业和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4%和56.58%,连续8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
这些成绩都是通过以下的具体做法来实现的:
(一)积极培育创新主体。一是建设科教城集聚区。大力开展制造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国际国内教育培训合作,发展民营科研机构和留学生创业基地,建设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的研发中心和中小企业创新联盟,努力构筑常州中高级创新人才的培养区和自主创新的集聚区。这一做法得到了胡总书记等中央和省领导的高度评价。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围绕市重点企业集团建设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开发,大力实施高新技术重点项目,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三是壮大创新人才队伍。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人才发展规划, 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
(二)不断完善创新平台。一是狠抓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我们在大力推进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同时,根据我市产业发展特点,按照“凝炼优势、突出重点、品牌战略、集成创新”的思路,集中建设轨道交通、新型涂料、新北区“三药”科技、武进新材料、金坛精细化学品和常州软件园等6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二是大力推动产学研联合。三是加强科技研发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多种形式共建各类研发机构,重点加强“一站两中心”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四是拓展创新服务平台功能。以常州、武进两个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为核心,以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软件园和博士后工作站等为载体,充分发挥全国第一家企业专利数据库平台—百腾网在专利查新、产品研发、战略分析及诉讼保护等方面的增值服务作用,不断完善以“一网五平台”为主体的创新服务平台,吸引更多的信息、技术、资金、人才,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服务。
(三)全力优化创新环境。一是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常州市把加快全面创新作为推动常州“十一五”科学发展的六大战略之首,明确提出以科技创新为重点,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有效整合创新资源,积极推进机制创新、环境创新、观念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三是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四是加大对科技人员的奖励。
为了下一步加快自主创新,张局长提出了下一阶段的工作设想:
(一)确立主体抓企业。在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三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传统产业和农业领域选择了115家企业(工业企业100家、农业企业15家)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其中,100家工业科技创新企业由30家规模型、40家高成长型和30家再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组成,培育目标是:到2010年,规模型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15家以上,超20亿元的达10家,力争超50亿元的有3-5家;高成长型企业销售收入超5亿元;再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是外商投资或合资企业,引导其科技研发本土化,促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做大规模。
(二)重点突破抓项目。对照《常州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及到2020年远景目标》,我们排出了“百项创新项目”,其中,先进装备与制造领域20项、电子信息领域14项、新材料领域23项、“三药”领域17项、新能源领域8项、环保领域7项、应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11项,通过项目的实施,可在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领域形成一批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这批项目总投入46.3亿元,预计达产后可新增销售收入305.5亿元。
(三)整合资源抓平台。“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三类科技平台: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创业平台、科技成果转移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包括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内,现有217家,计划“十一五”期间新建120家;科技创业平台包括科技创业中心、软件园等孵化器,目前常州市共有7家,面积达13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503家,计划新建5家,进一步扩大孵化面积,争取总面积达230万平方米以上。科技成果转移平台已经在建的有“常州高新区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轨道交通装备及部件国际采购供应平台”,拟在科教城新建“大院名所、科研院所在常技术成果转移中心”等3家中心,使我市科技成果转移平台总数达5家。
(四)优化服务抓环境。一是加强科技管理。建立健全重大科技决策与咨询机制,完善科技项目立项、监督和评价机制,推行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计划项目招投标制度,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率,提高科技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是加强科技宣传。加强对科技政策、法规宣传和培训,指导企业和机构用好政策。开展“百家企业创新事迹、百名创新之星”宣传工作,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创新之风、践行创新之举的浓厚氛围。
三是制定科技政策。制定与市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城市》相配套的科技政策,鼓励创新创业活动。 |